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顾翔 1977年11月出生于河南项城。中国书协会员,河南省青联委员,河南省教育界书画家协会理事。现任职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美术系。
作品曾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三等奖,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最高奖,全国篆刻艺术展铜奖,“许慎杯”全国书法家作品展金奖等。入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首届兰亭奖作品展,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全国首届青年展,第三届全国正书大展,全国四、五届楹联展,全国第二届扇面展,全国第四届篆刻展等大型展览。
作品及辞条收录于《河南书法30家》、《大河风起河南省七十年代书家十人集》等多部书画作品集,参与编写河南省中小学地方教材《书法艺术》。
●余性喜闲适,心慕“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写意生活。往往在寂静的深夜,一杯清茶、数本闲书和着悠悠的音乐,任思绪徜徉。偶有可心三两句,便捉笔抄录,以备他日找个合适形式书写,我的很多作品都是这样诞生的。
●“欲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求水流远,源泉需博深”。临帖是书家终生的日课,是学习书法的捷径。经典是永恒的,永远都有重新阐释的空间。直到晚年,王铎仍然有计划地一天临帖,一天创作,从不放松临习古帖,但这时他对传统的精神和审美观念的理解已“由技进乎道”,临帖已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临摹能够使我们的书写习惯更加接近王羲之、颜真卿等伟大的书法天才们的书写习惯;能够使古人的气息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使我们的时代气息与古典艺术精神不断进行对话、激荡与共鸣。如果我们能读出传统经典中的现代审美元素,并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之中,就能大大提高我们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一直以来喜欢使用狼毫笔,虽然得心应手,线条凌厉富有弹性,但总觉得作品中少了一种绵劲。最近一段时间尝试使用羊毫笔来临习、创作篆书、草书作品,线条比狼毫多了许多含蓄与韵味。不同的书体我们一定要选择合适的书写工具,不敢想象,给王羲之一枝长锋羊毫,他写出来的是什么样的《兰亭序》。
●工稳的篆书特别是铁线篆,墨色的变化是有限的,而写意的篆书则不同,大可像行草书那样,蘸一次墨写多个字,这样使墨有了韵律美。宾虹老人“以书入画,以画入书”,把水墨画中的用墨法用在他的金文书法中,浑厚华滋,生辣古拙顿生。我在篆书用墨方面,对之多有借鉴。当然,并非所有的作品都强调墨色的丰富变化,这取决于作品的风格。
●“晋尙韵、唐尙法、宋尙意”,我们这个时代的风格是什么?我想我们这个时代是个多元的时代,是无法用一个字来概括的。既有大气磅礴的正大气象书风,也有清新、雅适的风格,这种风格给予人们一种精神上的调节与放松。每一次展览前后,很多人都在沸沸扬扬地讨论书坛的流行趋势,我们对此完全不关注不行,但沉溺于此也不好,书法学习的核心应是对古典的继承与挖掘,如果一味迎合,让展览牵着鼻子走,我以为不可取。
●历史上每一个成功的书法家,其作品都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书法风格的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漫长的过程,它与学书者的艺术天资和勤学苦练有关,也与人的成长历程和发展轨迹有关。有个性不一定有风格,有风格不一定被认可,很多人把自己的书写习惯误以为风格个性。风格如何建立?通过读书、临帖积累和通过生活体验而悟是可能的,当然,这需要才华,需要时间,需要静下心来。
●古来印之大家,或先以扎实的传统打基础,继之百向叩壁,自成面目;或先立面目,后加之丰厚。绝大多数的篆刻大家属前者,属后者虽有,但稀若凤毛麟角。其实,面目先出,虽可喜,也不必太自恃,有面目不等于就有了艺事必备的真、善、美。要呕心沥血,要花百倍的气力去充实,花千般的血汗去完善。
●“夫欲书先须凝神静思,怀抱萧散,陶性写情,预想字形偃仰平直,然后书之。若迫于事,拘于时,屈于势,虽钟、王不能佳也。”(宋曹《书法约言》)创作是把在临帖过程中所掌握的技巧与自己的个性相结合,让情感、笔法、墨色、个性尽情宣泄在宣纸上。创作不是临帖,创作也不是信手而为的张扬,创作是一个将临帖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的、正确的笔法与书家自己固有个性中的优美特质进行有机融合的书写过程。
●掌握笔法技巧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仅止于此。学习书法的过程,正如酿酒,五谷杂粮只有在自然状态下经过足够的时间发酵,才能酿造出真正的美酒!书法与文化,相辅相成,相伴终生。文化的提升不是短期可以奏效的,通过学习能增强我们的学识、修养,提高我们的品位。正如苏东坡所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作品就如我们的儿女,平时在家可以素面朝天,不施脂粉,但是到了出嫁、结婚的那天,我们一定要把她们打扮得光鲜亮丽。这种美一定要合适,浓妆艳抹过了头就会弄巧成拙、不伦不类。创作时纸张颜色的选择、精细界格的划定、拼贴的颜色搭配等,都应当是考究的。
●展览是催化剂,展览是试金石,但是展览不是检验一个人水平的唯一标准。大型展览大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架势,入选、获奖固然令人高兴,但也不要把落选看得太重,重要的是总结经验教训,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取向与时代同步,从而在艺术上来个飞跃。
●获奖作品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本次展览中比较优秀的作品。评委集体投票的形式在机制上是很公平的,但有些个性鲜明的作品有可能不容易被多数评委认可。在没有更好的评选机制出现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学会适应它。
●我的职业是教师,书法是陪伴我一生的爱好。获奖是对我从小至今刻苦学习的一个肯定和鼓励,古人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其实参与的过程就是收获。从零开始,希望自己不被拉下。
顾翔篆书对联 胸吞云梦不知岸 寻得桃源好避秦
顾翔隶书二条屏
- 上一篇:沈鹏论草书十六则2
- 下一篇:《千字文》的翰墨因缘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3-17浅谈元画的风格及技法
- 03-17石鲁书画作品辨伪
- 03-17方楚雄:接续花鸟画文脉
- 03-09张大千笔下的仕女画:庄严与世俗
- 03-04冯钟云:笔墨之中的灵韵与自由意志
- 03-02章庭钰——中国画坛十大巨擘献礼两会
- 02-10谭贵清——中国当代十大巨擘献礼全国两会
- 02-06中国古代书画名迹的著录
- 02-06禅画与文人画的区别
- 02-06周昉《簪花仕女图》为唐代孤本反映仕女形象特征
- 20712℃王羲之如何写成天下第一行书?
- 10446℃书法与乐趣
- 9121℃书法还能坚持多久?
- 780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6523℃漫谈故宫藏晋唐宋元书法名画
- 6167℃楷书卢中南
- 5796℃书法(行草)歌
- 5647℃我国邮票上的书法艺术
- 5571℃启功先生的坚与净
- 5401℃中国山水的审美境界
- 06-1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11-06吴门书派概述
- 10-22忆启功 写启功 学启功
- 09-26苏州园林书法略说
- 09-24揭姓历代书家
- 09-21帖学五人谈
- 09-19历届兰亭书法节回顾
- 09-19古代绍兴书家概述
- 09-17现代书法今昔谈
- 09-13论法帖中的避讳现象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