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儒雅风格 文人情调——谈庞现军的书法与紫砂壶刻绘

shxw 2008-01-07 软笔书论 评论

    我和庞现军的认识,缘于紫砂壶。最先见到的是他在胡永成先生制降坡泥贡鼎小壶上的刻绘:用凝练的游丝线刻画的人物,不仅造型准确,其作书深思的神态,也颇为传神;而壶另一面用行书刻写的“淡泊”二字,十足儒雅的晋人派头。简约的“淡泊”与灵动紧密的小款,互为呼应,其飞扬的神采与贡鼎壶静穆的气息可谓相得益彰,平添了迷人的魅力。以后见到他的一些紫砂刻字作品,均是一派流畅的行书典雅的文句,耐人寻味。

    去年,我向庞现军订制了几款壶,其中有几柄我尤为喜爱,清水泥的方石瓢、鱼乐提梁,底槽清泥的华颖和段泥的扁石壶,不仅泥料上乘,且器形古朴,制作精致,称得上是庞现军的代表作品。而壶上他的刻绘,让我能更细致地玩味:鱼乐提梁壶,他拟战国中山王器文字以中锋铁线在壶肩上刻的“中业惟求邦国盛,万年永保子孙荣”14字,线条宛如银钩,姿态优美,得青铜器铭文的古趣,而题款的楷书释文细如蝇足,其顿切用刀,笔笔清晰,结字隽永。那柄段泥制的扁石壶,以行书铭刻的“凝成黄山云雾质,飘出九华晨露香,丙戌夏耕夫”,字字玑珠,刻刀在泥壶上的刻写如毛笔一般灵动,笔画的提按顿挫,线条的委婉流转,结字的俊美凝重,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手好王字,着实让人赏心悦目。品茗之余,茶壶把玩在手,乐趣无穷。

    数百年来制壶高手辈出,然鲜有善刻绘者,因文人的爱壶,直接操刀弄笔,才有了曼生壶、唐云壶的美谈,也使中国紫砂壶艺增添了更多的文化色彩和魅力。三十年来壶艺前辈的先后谢世,使紫砂作品中许多传统文化的元素逐渐丢失,每当看到一把紫砂壶被拙劣的刻绘破坏时,总是让人格外惋惜,因此藏壶者会更看重光货,而不愿遇目拙绘俗书。

    庞现军是当前宜兴紫砂壶界难得的书家和刻壶高手,他取得的成绩,我想与其老师储云的教导有关。紫砂壶在审美形式上追求均衡、端庄、圆润、沉著,意蕴内含,不事张扬,这与中国书法讲求中锋用笔,追求温醇、圆通、沉毅、端严的韵致一脉相承,体现的都是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意识。储云先生在书画艺术上追求沉雄高古之风,指导学生书法师承传统经典,走二王儒和典雅门径,从艺术理念到技法训练皆从规矩入手,长期积累自然开敬动心,形成素净而又绚丽的格调。

    最近,我看到庞现军临写的一些米芾、苏轼、《书谱》之作,他在体验米字行气的跌宕,苏字结体的沉静,孙过庭草法的简约,并将它们运用到创作中。一件类似风格的行书折扇白居易诗《杭州春望》,章法疏密有致,结字精湛,虽是小件,但难得有如此饱满的气格、气象。可见庞现军在把握了隽永秀美的风格时,亦不乏尝试并追求大字雄强苍劲之气势。书家在把握了书法艺术规律的基础上,追求多样的语言表达和多种风格的作品,是艺术实践中的必然,也是趋向成熟的一种标志。

    上海著名京剧梅派青衣史依弘,在回忆自己由武旦向青衣转向的艰苦过程中,忘不了戏曲声乐家卢文勤在培训她时,强调的一个“松”字,让她受苦百倍,却又受用终身。艺术家在精神和肢体上能够做到“松”,其作品的气息可能“通”,最终的境界可望到达“空”,八大山人、弘一、于右任等大师,不都是这样的境界吗?在追求艺术精湛的勇猛精进中,如何达到空灵静穆的境界,我寄望于青年书法家、壶艺家庞现军。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