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关于王羲之的晚年书迹问题(三)

shxw 2008-01-18 软笔书论 评论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书风与《丧乱帖》接近者凡八帖,即2帖、4帖、8帖、10帖、12帖、15帖、16帖、21帖。此八帖的日期、首结署名和具礼语字迹的写法与《丧乱帖》大致近似,若仅从书风推断,这些书帖与《丧乱帖》书于同一时期的可能性较大。

    然而单凭书风是无法作绝对判断的,还需从内容上予以检证。以下再从八帖中选出可稽考出书写时代者,抄录如下:

    12帖《旦极寒帖》

    追寻伤悼,但有痛心,当奈何奈何,得告慰之,吾昨频哀感,便欲不自胜,举旦复服散,行之。益顿乏推理,皆如足下所诲然,吾老矣。余愿未尽,惟在子辈耳。一但哭之,垂尽之年,将无复理此当何益?冀小却渐消散耳,省亲书但有酸塞,足下念故言散,所豁多也。王羲之顿首。

    《右军书记》(193帖)著录此帖,属传来有绪之帖。中云“吾老矣”、“垂尽之年”,知为晚年书。又,除结尾署名外,帖中“痛心当奈何奈何”亦甚近之。

    15帖《旧京帖》(见第1期19版图4):

    十月十七日羲之顿首顿首,旧京先墓毁动,奉讳号恸,五内若割痛,当奈何奈何,王羲之顿首顿首。

    若从王玉池说,此帖与《丧乱帖》当为同事书于同时(见《王羲之〈丧乱帖〉之“先墓”地点及书写时间考》。前出),不但启首、结尾语词字迹,即其中“当奈何奈何”写法,二帖亦十分相似。

    16帖《二孙女帖》(图5)

     羲之顿首,二孙女不育,伤悼切心。岂图十日之中,二孙夭命。痛之缠心,不能已已,可复如何!羲之顿首。

    此帖《宝晋斋法帖》卷三收刻。唯帖有错行:第三行误置第二行。〔注12〕按,此帖属王羲之痛悼二孙女夭亡的系列诸帖之一。在这可断定为晚年书的行书一系列之中,其中著名的《官奴帖》,为我们考察王羲之行书以及晚年书风格特征提供了更宽泛的取证空间。(因《官奴帖》无首尾日期以及首尾署名具礼语词,故不列出比较。又,关于此问题,笔者在《再议官奴说》已有详考。〔注13〕)在这一系列与孙女夭亡关联的诸帖中,王羲之频发哀感诉说其已近西夕暮年。如《右军书记》79、176帖云:“吾以西夕”、“荣慰余年”、《期小女帖》(《宝晋斋法帖》卷三)云:“吾衰老”等,此《二孙女帖》当为同时之作,因而可间接推定为晚年书。从书迹角度观察,启首之“羲之顿首”与《丧乱帖》如出一辙,几乎无异。

    21帖《从弟子帖》(图6):

    十一月十八日羲之顿首顿首,从弟子夭没,孙女不育,哀痛兼伤,不自胜。奈何奈何!王羲之顿首。

    褚遂良《王羲之书目》215著录“羲之顿首顿首从弟子四行”,《右军书记》108帖著录此帖可补释文之缺文。《绛帖》启首从“首从弟子”始,缺“十一月十八日羲之顿首顿”。此帖颇有由来,考帖文云“孙女不育”者,当言其孙女夭亡事,乃与上诸帖同属相关之书,应推为晚年之书。启首“首”字尤近《丧乱帖》,而后半部分之“奈何奈何!王羲之顿首”写法亦非常相似。
(待续)

 

 

Tags:关于王羲之的晚年书迹问题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