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曲水逝处 流觞拾来

shxw 2008-04-14 软笔书论 评论

    王义军 1978年3月出生于安徽郎溪。2003年7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现为川音美术学院国画系讲师,四川省书协理事。在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中获奖,并获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展二等奖、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艺术大展金奖、全国首届行书展二等奖、全国首届草书展一等奖、四川省委宣传部巴蜀文艺奖一等奖,参加首届兰亭42人雅集并被评为“兰亭七子”。


    永和兰亭雅集,早已成为一个历史符号,承载着特定的文化意义。2007年丁亥秋日,在时隔一千六百余年之后,相关部门组织了新一轮的兰亭雅集,邀请了全国书届42人一同参加,我也有幸忝列其中,带着崇敬之情前往兰亭圣地。

    国人的文化传统,向来重视祭祀,祭天祭祖,已然成为我民族不可或缺的一种仪式。在近代百年剧变之中,这些仪式或被否定,或被冷落,逐渐远离了当代的文化和生活,于是我们遗忘了传统,也渐渐被传统遗忘。此次的兰亭雅集,我将它看作是对传统文化和书圣的祭祀,在书圣逝去千年之后,在祭祀被遗忘的当下,有幸与当代诸名公一同会集兰亭,参拜右军祠,其意义无疑已超乎于形式之外,而成为对书法传统的纪念、对文化传统的寻根、对先贤坚定而又超脱之人文理想的缅怀和追寻。

    古人雅集,出于一时的文人雅兴。兰亭虽规模稍大,亦是友朋之间的聚会而已。饮酒赋诗之举,在当时皆出于即兴,兴之所至,诗文随之汩汩而出,一如曲水之流淌,皆得之于自然。而今,于诗赋之道,我辈多不擅长,列坐曲水饮酒赋诗,在当下作为一种文化的提倡,其积极意义自不待言。雅集之前,适逢九届国展评选,书坛多有躁动,就在这躁动余波未平之际举行雅集,其沉静、平和、轻松、愉悦的氛围,无疑为书坛吹进了一缕新风。对于沉静、平和的提倡,较之于竞技式的展览评选,也是一种别样的形式,当更见出人文关怀的温暖。比之于国展,雅集之事相对缺少关注,亦在情理之中。然而书法之事,在热闹与沉静之间,后者或更为有益。

    当日,书者临曲水而饮,舞者绕修竹长歌,怀想先贤,“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羲之当年的感慨,至今一样能引发人们的共鸣。千载之下,“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当舟马换成了火车飞机,油灯变成了电灯,生活的谜面不停更替而谜底恒常,纷杂变换之中,终有不变者在。想羲之在雅集诗序的最后所说,“后之揽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我想,这不当只是他对于文章的自信,更是缘于书圣对人生谜底的思考和追问。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