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精粹 > 书论 > 碑帖 / 正文
先生书法擅精各体,尤以草书称圣。林老学书“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入宋、元,降而明、清,皆所摹习”。到六十岁以后方学草书,可谓厚积而薄发,故能如此之大成。先生于汉碑临习尤为重视,《礼器》、《张迁》、《孔宙》、《乙瑛》、《衡方》、《曹全》、《石门》、《熹平》均反复临习。
此《乙瑛碑》临本,系林老一九七二年临于元书纸上。当时先生七十六岁,正值功力深厚而精力旺盛之时。此本虽字大不过二寸,但林老必悬肘而执长锋羊毫笔书写,笔笔着力,即使背抛钩出之处,亦绝无率然直过者,而是用肘送笔,故刚健挺拔,遒劲圆润。所书线条直中有曲,曲处见方。笔画边缘处所呈现的 “毛”和“曲”如“壁坼”、“屋漏”正是力量的涨出,功力的表现。 林老临帖认真,循规蹈距,起收回放,转折方圆,笔笔合乎法度;结体严谨,布白匀称。此临本的特点之一是布白巧妙,笔笔拆得开,字字不相犯,松灵透气,绝无碰撞、粘连之处。字与字,行与行均能互让照应,融为一体。林老临池讲究墨法,常用宿墨破水,所临之字浓淡有致,故墨趣盎然。这些,对学临汉碑者是定会有所启发的。
- 上一篇:朱家溍先生谈碑帖的鉴赏
- 下一篇:名家临古丛帖——《乙瑛碑》林散之临本(二)
猜你喜欢
- 2008-05-27 名家临古丛帖——《乙瑛碑》林散之临本(二)
- 搜索
-
- 10-09颜真卿书裴将军诗刻石的发现
- 07-31中草书的前锋 ——张芝《冠军帖》
- 07-11清蒲华草书四条屏
- 07-10清 林则徐临苏轼寒食帖
- 07-10宋米芾苕溪诗帖
- 07-10宋米芾行书复官帖
- 07-10宋米芾行书珊瑚帖
- 05-27名家临古丛帖——《乙瑛碑》林散之临本(二)
- 05-21名家临古丛帖——《乙瑛碑》林散之临本(一)
- 03-07朱家溍先生谈碑帖的鉴赏
- 10591℃苏东坡四大楷书名碑
- 4022℃赵孟頫行书《归去来兮辞》卷
- 3554℃名家临古丛帖——《乙瑛碑》林散之临本(一)
- 3510℃宫展出五大书法绝品(1):《平复帖》
- 3086℃弘一法师临终绝笔:悲欣交集
- 3082℃艺术欣赏/ 米芾书法四幅
- 3040℃故宫展出五大书法绝品(5):《兰亭序帖》
- 2870℃宋米芾苕溪诗帖
- 2776℃颜真卿——祭侄文稿
- 2549℃柳公权——神策军碑
- 05-21名家临古丛帖——《乙瑛碑》林散之临本(一)
- 10-22黄道周真书《嘉命辞卷》
- 10-19赵孟頫行书《归去来兮辞》卷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