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陈秀卿的方方面面

shxw 2008-06-05 软笔书论 评论

    陈秀卿长期耐心地在发掘深层次的书法美的同时,还将目光投向既是视觉又是触觉的中外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她试图将汉字的实用性与艺术性、工艺性与抒情性融会一体,她不拘一格地汲取着古代陶文、甲骨文、金文、瓦当、砖铭、石刻、简牍、手卷以及各种式样的造型美。

    陈秀卿艺术美的独创性来自于她自觉的、具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1981年,受艺术家钱君匋篆刻边款美的启示,她开始思考如何将历代篆刻艺术中作为附属的款字独立,使之成为有意味的适合现代室内装饰的艺术品。继而,在石板上、在竹木板上,陈秀卿艺术想像力一次又一次地升华。1982年,日本少字数与现代刻字艺术在北京展出,新颖、独创的现代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引起了书法界有识之士的关注。我迅即发表了对此次展览的评论文章。紧接着,中国大地出现了“现代书法”、“现代刻字”等与汉字书法艺术有所革新的展览。秀卿多次说,当时她将我的评论文章读了几遍,深觉与她内在积蓄已久的原创精神合拍。经过不懈的努力、发奋的探索,秀卿成为现代刻字艺术行列的先行者之一。

    陈秀卿于艺术美的追求是虔诚的。她广泛涉猎、深思熟虑,于1998年提出“汉字艺术”理念,意在追求汉字的意美、音美、形美的统一。她呼吁书法界应更多地去追求汉字内容的丰富性、深刻性、时代性,寻求汉字艺术的完美性、多样性、独创性。艺术美,就其形式而言,有着“内形式”与“外形式”两个不可分的部分,秀卿在看到书法创作不能脱离诗意与情趣的文学素材的同时,还广泛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欲令汉字艺术丰富的美的本源在当今时代不断焕发出新的魅力。

    参悟佛学、工作作风严谨的秀卿,于艺术美的追求却表现了高度的自由。她那时而浓烈,时而优雅的艺术情怀,大胆而又审慎的空间分隔,婉而愈劲、通而愈节的点线,洋溢着生机与独创。但秀卿最看重的还是质朴、自然,她向往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大美境界。在书法教学中,秀卿引导学生从篆、隶古法入门,继而学习行、楷书体,课余又带着学生以刀抒情,极尽刀刻之能事。她培养了一批活跃在八闽书法界、国内外现代刻字艺术界颇具影响的青年艺术家。

    我一向敬重“为他人做嫁”的美德。去年我到厦门,在海滨游览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厦门书法广场,又参观了坐落在鼓浪屿的国际刻字艺术馆,在那儿处处可见秀卿带动她的伙伴们用汗水辛勤浇灌的痕迹。
(标题为编者所加)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