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关于网络是否可以优化国展的对话

shxw 2008-06-26 软笔书论 评论

    曾如影:今年的全国首届册页书法作品展览、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初评都已经谢绝作品原件,推行作品照片。不管怎样的争议,作品照片初评,这应该是以后国展系列运作的模式了。作品照片与网络图片这两种初评方式比较,网络图片有哪些优势呢?网络的这些优势对国展有什么样的积极影响呢?同时,网络图片初评运作又有怎样的局限性呢?

    高惠敏:由照片比较书法的好坏高低,事实上我们不是一直这样做的吗?那么多的古代精品,真迹我们能看到几件?对现代作品发表议论,大家依据的不也主要是印刷品么?所以这不是问题,不需要讨论的。图片在网络上传播,看的人几乎可以不受任何限制,自由、随时、快捷、便利,能收藏还能放大缩小,而且受众面广阔得无可比拟。

    但须知,“评选”用不着这“优势”。 为什么?100个位子1000个人争,最终总会有900人不高兴。所有的参展者原本都觉得自己“有戏”,所以感觉“不公平”的一定是绝大多数。那么多的不满意就一定“不公平”?你来弄个“公平的”试试!

    书家在笔墨玩耍上都没什么大问题,每个人之所以要弄成他的“那个样”,一定是他认为“那样”最好最高的。假如他认为人家的那个比自己的好,早就会照人家那样弄弄不费事的。各有各的看法和标准,这本来是社会的常态、艺术的特质,理应如此挺正常的,但现在偏要给它排个“尊卑有别、少长有序”,这烦恼不是“自找”还能是什么呢?顺便问一句:古代旧时哪一位名家是评比“推出”的?“创作”如果只是眼巴巴等着上峰垂青,这与“艺术”和“艺术家”还有什么关系?

    说到“国展”,我不知道这个名字是谁起的。不能否认这个头衔可当忽悠道具,但它能否代表全国“最高水平”,几个人或一群人的“自给自足”说了不算,全国人民对此好像都还“没睡醒”呢。只有说到乒乓“国球”,中国人才觉得自豪、硬气,全世界都心服口服你“世界第一”。

    曾如影:“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网络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带来全方位的冲击和改变。网络传媒开展群众工作,进行舆论监督,较之其他介质有着怎样的优势?网络的先进特性舆论监督给书坛带来怎样的情形—自由开放的思维方式?多元的价值观念?批评与被批评的包容心态?……无门槛、全民皆可参与的网络监督又存在着怎样的弊端呢?

    高惠敏:实际上,网络已全面介入书法,更应该说,因为有了网络,书法才有现在这样的热闹和喧嚣。

    “监督”的意思是,“帮上级在旁边看着”。遇有问题,应是先有下面的揭 发、举报、怀疑,跟着必有上面的调查、说明、处理。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领导真的想把事情办好。而现在网上所有的实情假象,不管“舆论”怎样惊天动地、群情激奋,当事者只要一个“不理”,所有的帖子都会自动翻过、自生自灭被人忘记。可见,书法这点“点横撇捺”又能算个啥呢?现在你觉得,“监督”是个啥东西?

    曾如影:随着这几年书法网络媒体的崛起,网络信息传播已经植入了大众视野,其信息传播有着先天性的优势:一、迅速的传播速度。网络传媒即时体现意识观点的时效性为即时点击就可以对书法的大事小事一目了然提供了保障。二、海量的信息储存。没有版面限定的媒体,确定了其信息量的超级性。三、广泛的信息来源。全民皆有话语权的自由开放性是任何纸介传媒都无法比较的,这样广泛的参与信息传播方式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国展系列网络化运作将产生怎样的良性循环?不可否认,目前的书法网络传媒自身的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需要改善。网络的信息传播方式会对国展系列产生哪些负面影响呢? 国展系列网络初评方式将会形成怎样的互动效应(互动优势)?这些互动效应所产生的作用如何?

    高惠敏:你的问题太复杂,我不知怎么回答。但说到书法评比的规则,由等级、权力说了算那是铁定的。我是评委,当然我说了算,否则要评委干嘛呢?你认我是评委,就要认我的判决。

    网络本来有互动功能,但前提是大家都有 “ 互动 ” 的愿意。你说了半天我一声不吭,这怎么互动得起来呢?

    曾如影:网络传媒经营者在运作过程中不断地思考着,他们在努力,他们在摸索,希望可以更快捷地强大。如果网络传媒全面介入国展系列,网络具有优化的功能作用吗?综合网络传媒的优劣所在,网络传媒应将进行怎样的改革引导书法发展?书法展览文化话语权者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与方式让网络传媒更直接地参与建设书法展览文化家园呢?

    高惠敏:书法需要大发展?群众运动就好么?大家知道,清朝的小学、金石、书法大繁荣那是叫“文字狱”给逼的,它对社会政治、思想、文化和人格的发展实际是一种麻痹和遏制;日本人所说的“书法人口”,那是家庭妇女闲来无事“逗你玩”呢。从这样的立场来看现在,那么多人成天风花雪月提按顿挫为“上车下车”高兴郁闷还都要干“专业”的,对于开启民智、学习先进、接近“德先生”和“赛先生”以及推动GDP究竟在起什么作用?“弘扬民族传统”是一句 “全民口号”,说来天经地义根本不用过脑子,但“传统”究竟是好是坏(比如下跪、唯上、崇古、“老子当年也阔过”等等)、该不该弘扬,稍加推敲就会疑问顿生。不必说当今的理性思考,只要读读当年的胡适、鲁迅、陈独秀,甚至梁启超、谭嗣同,你就会明白早就有人为唤醒国人的麻木愚昧而拼命奔走呼号。我不知道严复所说的“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算不算传统?

    网络的优势不在“互动”而在它能够“容纳不同的声音”。因为能将多种见解分析比较,现在网民可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独立的思考”。书法网络的坛主版主和网民为我们提供了极多极好的图片和资料,对他们的热心和辛苦,仅仅说感谢还是不够的。当然,只管提按顿挫而无视社会的需求,“古人”和“书家”的思维与“现代”和“进步”常常格格不入。钱是要挣的,但最好所做之事不光是为了自己,对社会文化也起一点推动或滋养作用。

    结语:国展,对新时期书法发展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然而,事物的利弊从来都是共生的。国展一直存在的问题,应该解决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新发现的问题,还没发现的问题……一直都困扰着其完善。
网络实在是好东西,只要你愿意,可以保证你的言论自由;只要你乐意,你的主张就会得到广泛宣扬。名家精英们的社会责任感、睿智卓识,给人以启迪,还抛出一些学术问题让书坛思考哩。

    网络可以优化国展吗!?但愿国展组织者集思广益,明确国展的历史担当,不断完善国展,书法事业必将更加灿烂。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