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习书随笔 / 正文
与朋友们清议,获知如下几个观点,一是鲁迅可以浓缩一百年的中国文学,把鲁迅研究透了,对一百年的中国文学也就明白无误。二是针对宋代书法的研究,认为只要揪出苏黄米蔡,宋代书法便一目了然了。三是大师是一个时代的代表,而每一个时代无论如何是离不开大师的。也就是说,大师有绝对的意义,绝对的价值。
其实,这种观点没有新意。无非是以个别解构群体,以榜样替代大众的庸俗史观的翻版。尽管没有新意,其对人的迷惑,对现实的影响,普遍而深远。
任何一种观念均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以上我所罗列的对鲁迅、宋代书法,对大师的理解,仅仅可以理解成一家之言而已,它的极具社会狭隘心理的言说,没有进步意义。先说鲁迅。作为民国时期的重要作家和学者,他以自己渊博的学识,犀利的思想和高操的艺术才华,推动了一个民族文明的进步。然而,文学创作的差异性,审美需求的多样性,仅一个鲁迅是不能适应和满足一个时代的文化要求的。何况在那么复杂的历史环境里,仅活了56岁的鲁迅,没有能力穷尽对世界的认知。南北两宋,凡320年,政治动荡与战争风云,使数十代人难有喘息之机,文化表达,自然出现若干种不同的方式,苏黄米蔡,无非是四位北宋人,谈何能遮挡住宋代如此之多的杰出士人。大师,仅仅是大师。许多年来,我们对大师的仰慕,对大师的依赖,对大师倾听,使我们忘记了自己。似乎大师就是我们的上帝。因此,在21世纪,在法制与民主化的浪潮里,祈望大师的出现,仍然是一大部分人的理想。
我更多地相信集体的力量。首先,我就不承认鲁迅、苏黄米蔡可以把漫长的一段历史浓缩,进而有理由遮蔽同行们的文化光芒。其次,我也不相信大师的作用,更质疑仅需要大师的社会与时代。所谓大师,是历史的筛选,也是政治和商业的需要。我赞成隔离两个世纪,评估那些在文化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文化人,确认他们客观的历史地位,致以后人们崇高的敬意。但是,客观评估,绝对是科学的分析,认识他们卓越的成果,是为了显示人类的高大,与造神、个人崇拜风马牛不相及。
书法界是造神的重灾区。那些鼓噪鲁迅、苏黄米蔡具有特殊历史作用的人,难道就没有大师、准大师的心理企及?是不是也想雇佣“枪手”,写一篇新大师颂?现代社会强调个体生命不可替代的价值,偶像、大师、巨匠等等,分明印有陈腐的烙印,他们的出现,是对大众智慧的怀疑,对个体人格的嘲弄。
当代没有书法大师。书坛造神者极具欺骗性,他们借助一些人的外在条件,诸如官阶、经济地位、社会影响等,利用现代传媒,夸大事实,将一顶顶银光闪闪的“大师”帽,扣在一些人的脑袋上,这些喜欢当大师的人,因这顶沉重的帽子沾沾自喜,远远看着,颇有一点挂羊头卖狗肉的味道。
当代也不需要大师。一个需要对个体生命保持充分尊重的民主社会,一个要求人格平等、博爱、精神自由的现实中国,制造一些不伦不类的、凌驾于人之上的超人、大师,显然是逆历史车轮而倒行。
可以说历史是英雄创造的,也可以说,文化史是一部“大师史”,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了,陶冶了百代中国人的《诗经》,扩大了书法审美视野的北魏碑刻,颠覆了传统书法观念的汉简,等等,均是中国人匍匐大地的精神诉求。这些真正的、朴素的文化经典,是中国人集团智慧的结晶。
当代没有书法大师,也不需要书法大师。那些急功近利、打造“大师”的政绩工程,那些急于同平民书法家拉开距离的“新贵”,那些为了商业目的吹嘘自己实现了书法历史性突破的“名人”,扯一块“大师”的烂布,自以为是地招摇。一招一式,如同几个蹩脚演员表演的一出滑稽戏。
当代书法带给我的审美愉悦,来自于那些清静、雅致,视书法为生命的普通书法作者。我愿意在一个响晴的下午,展开他们的作品,领略着扑面而来的艺术气息,体会着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感受着一个时代美丽、自由的声音。那一时刻我面对书法,就是面对中国人简约的生活,沧桑的岁月。
别了,大师。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4-10艺术如何不老
- 03-30推荐诗集《回眸》方成义 著
- 03-11重庆奉节现三峡库区最老“造纸坊” [组图]
- 03-11全国人大代表杨娟娟:建议将新化安化茶马古道列入世遗申报
- 03-11内蒙古8世纪-10世纪古墓群为蒙古皇族葬俗起源提供考古实证
- 03-10女工怀孕被逼辞职,妇女权益如何保障?
- 03-10饰而杰国际公司中国第二家工厂在湖北孝感奠基
- 03-10渣打人民币环球指数录得八个月最大升幅
- 02-03金农郑燮带动扬州八怪整体价格
- 08-23胡兰成曾称三生石上只有张爱玲名字:终究要等她
- 6682℃台湾画家谢坤山的人生
- 5625℃学“草”先通“楷”
- 5285℃中国书法结体原则感悟
- 5087℃“书”无十年功
- 4451℃线条:中国书法的基因
- 4380℃学习与欣赏书法的三重境界
- 3507℃汉字·唐诗·书法
- 3444℃中国书法存在价值初步探
- 3405℃书法称不上最高艺术
- 3104℃毛泽东与作家孙俍工的书法缘
- 04-10艺术如何不老
- 03-30推荐诗集《回眸》方成义 著
- 08-18让书法架起一座桥——怀念著名书法艺术家王渊华先生
- 07-24细节——九届国展随谈
- 07-24如何面对丧失文化身份的中国书法
- 07-24“主题”书法的发展与流弊——从写到画、到做、到俗(下)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