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习书随笔 / 正文
150年前的兰亭照片
古兰亭真是太小了,占地仅三十亩。在这小小的地盘里,有一条曲水、两座山,还有二王书法、三块碑,四片竹园、五座桥,六个亭、七个池、八个景,并且许多建筑体量大、气势恢弘。漫步其中,曲径通幽,移步换景,气脉贯通,大可玩味,诚可谓园林中的精品。
一个园林不论大小,它必有一个总体的特征。兰亭景区的特征,主要以各种形制的亭子来体现,所以,我认为亭是兰亭的眼目。
中国有四大名亭之说,即绍兴兰亭、安徽醉翁亭、北京陶然亭、湖南爱晚亭。另外,在世界上总共有七个兰亭:日本西宫市有一个兰亭,北京中山公园、陶然亭各有一个兰亭,台湾士林园、至善园各有一个兰亭,还有宁波天一阁也有半个亭的兰亭,正宗的兰亭是会稽山阴之兰亭。为什么说王羲之修禊的兰亭是正宗的兰亭呢?因为其他六处兰亭,或形制仿建兰亭(如日本西宫市的兰亭,陶然亭内的兰亭),或其中藏有《兰亭序》(如宁波天一阁的兰亭),或名称借用兰亭,可见绍兴兰亭在海内外的影响。所以说,兰亭是书法圣地,世界名亭,这是名副其实的。
兰亭共有六个亭子,其造型多变,各具特色。
关于亭的解释,计成所著的《园冶》中说:“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说明亭原是休息的场所。亭的早期含义是邮亭与驿亭,兰亭在汉代就是个驿亭(邮驿),清代于敏中《浙程备览》曰:“或云兰亭,非右军始,旧有兰亭,即亭堠之亭,如邮铺相似,因右军禊会,名遂于天下。”
所谓邮驿,是我国古代国家建立的通信传递方式与制度。在我国交通要道上按一定距离设置驿站,由地方派官兵管理,配备驿使、人夫、车马、船等交通工具,担负传达命令、传递官府文书、接送官员和运送物资的任务。驿站又是过往官员、驿使食宿和换车马的处所。
兰亭风景区内就有驿亭,在锡杖山旁,建筑典雅端庄,亭前有一泓小池,由板桥、曲廊相连,倚廊静观,池水游鱼尽在眼前。亭旁栽青藤,紫英缤纷,平添华堂风韵。四周修竹掩映,环境幽静,驿亭内的陈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故迹——千古风流看兰亭,介绍古兰亭的一些情况;第二部分,关怀——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兰亭,陈列了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兰亭的图片;第三部分,盛况——中外著名书法家聚兰亭,介绍国内外的学术活动与书法节的盛况。
与驿亭相隔一片竹林的是鹅池碑亭,它是一座式样别致的石质三角形亭子,据陈从周先生说:“跑遍祖国东西南北,三角亭非常罕见,除杭州西湖三潭印月有三角亭外,兰亭鹅池碑亭就是一例。”鹅池碑亭旁有一棵两人合抱的百年古樟树,枝繁叶茂,碑亭在古树的映衬下,更显得古气盎然。怪不得游客在此摄影留念,忙得不亦乐乎。亭中立一镌有“鹅池”两字的石碑。相传王羲之刚写完“鹅”字,欲书“池”字时,忽圣旨到,遂搁笔迎旨,于书法颇自负的小儿王献之时年只有八岁,趁父亲离开之际,提笔补上“池”字,一碑二字,父子合璧,成为千古佳话。亭旁即鹅池,驻足鹅池畔,倚栏观赏群鹅戏水,能尽情体味“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的野趣逸韵。王羲之爱鹅、养鹅、书鹅,故有抄《道德经》换白鹅的传说。
过曲桥,穿曲径,就到兰亭碑亭。此亭始建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亭呈四方形:砖石结构,顶部形制较特别,盝顶之上再加一方顶,精雕花纹图案,精巧雅致。三面临水,倒影动人。前面曲径,树高蔽日,竹林掩映。后有远山,云雾缭绕,仙气浮动。亭中有康熙所书“兰亭”手迹碑一块,字体敦厚丰满,可惜“文革”时被造反派砸成四块,虽经修复,仍有残损,十分遗憾。
与鹅池相隔,翻过小山坡,是王羲之流觞曲水处。想当年王羲之与群贤雅集,一觞一咏,斯雅何及。曲水对面有流觞亭,面阔三间,单檐歇山建筑,呈长方形,飞檐翘角,冰纹门窗,四周有宽约1米多的走廊环绕,围以石栏坐,古雅大气。“流觞亭”匾额,由江夏太守李树堂所书,门前原有抱对为徐生翁所书,“文革”时不知去向,后由沈定庵补书:“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流觞亭后门有高大的屏风,木版上刻有同治年间山阴知县杨恩澍的行草书“孙绰《兰亭后序》”,写得风流潇洒,颇有二王风骨。
穿过流觞亭是康熙、乾隆的御碑亭,御碑亭是一座气局宏大的八角攒尖顶建筑,重檐翘角,十八只翘角上挂有十八只铜铃,风吹铃响,铃声悠扬。御碑亭面积达185平方米,四周设有石栏,栏杆顶端雕有小石狮,正面石阶中间有双龙戏珠石刻。御碑亭后面有毛竹林,远处有兰渚山,更显碑亭的厚重、博大与层次感。御碑亭中间立一巨碑,高6.86米,宽2.64米,厚0.44米,重达18000公斤,碑顶冠以云龙浮雕,在祥云缭绕之中,双龙齐迎旭日,霞光万道。
御碑亭旁有荷花池,在荷花池中建有王右军祠,祠中有墨池,墨池中又有墨华亭,墨华亭呈四方形,飞檐翘角,在墨池的倒影中显得十分迷人。
“水际安亭”是江南园林中常用的布局手法,一般多是亭用石柱架于水上,如苏州拙政园松风亭。而墨华亭是用石块堆砌成基座,上建四方小亭,前由弧形石板桥相连,后有怪石架于水上,上铺卵石、石板,与大厅相通。池四周由回廊环通,站立亭中,可见山、水、廊、桥、亭。其中借兰渚山景,最为人称道。
康熙书兰亭碑
鹅池碑亭
墨华亭
兰亭碑亭
- 上一篇:早熟与晚成
- 下一篇:有感于“蔡国强旋风”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4-10艺术如何不老
- 03-30推荐诗集《回眸》方成义 著
- 03-11重庆奉节现三峡库区最老“造纸坊” [组图]
- 03-11全国人大代表杨娟娟:建议将新化安化茶马古道列入世遗申报
- 03-11内蒙古8世纪-10世纪古墓群为蒙古皇族葬俗起源提供考古实证
- 03-10女工怀孕被逼辞职,妇女权益如何保障?
- 03-10饰而杰国际公司中国第二家工厂在湖北孝感奠基
- 03-10渣打人民币环球指数录得八个月最大升幅
- 02-03金农郑燮带动扬州八怪整体价格
- 08-23胡兰成曾称三生石上只有张爱玲名字:终究要等她
- 6682℃台湾画家谢坤山的人生
- 5625℃学“草”先通“楷”
- 5285℃中国书法结体原则感悟
- 5087℃“书”无十年功
- 4451℃线条:中国书法的基因
- 4380℃学习与欣赏书法的三重境界
- 3507℃汉字·唐诗·书法
- 3444℃中国书法存在价值初步探
- 3405℃书法称不上最高艺术
- 3104℃毛泽东与作家孙俍工的书法缘
- 04-10艺术如何不老
- 03-30推荐诗集《回眸》方成义 著
- 08-18让书法架起一座桥——怀念著名书法艺术家王渊华先生
- 07-24细节——九届国展随谈
- 07-24如何面对丧失文化身份的中国书法
- 07-24“主题”书法的发展与流弊——从写到画、到做、到俗(下)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