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楷书结体三原则
■ 佚名
楷书结构方正,又最讲法度,故而极易流于平板、正局、无生气。今人多采用夸张、对比的手法来避免这种缺憾,但往往由于夸张过度、对比不当,使得楷书结体形态怪异,面目滑稽:或长枪大戟、剑拔弩张,或摇头摆尾、东倒西歪……有的人把这样的“小趣味”当做个性来张扬。与之相反的另一种表现是对比关系简单化,仅提取经典法帖中的某些特征性对比关系,未能深入详察,结果失之浅薄。凡此种种,都是“功亏翰墨”、急于求成的表现。其实,优秀的楷书作品更为讲究矛盾的对立统一与整体和谐,在不露声色中实现对比变化,而且这种对比变化又贯穿全部,从一点一画的细微处到通篇章法,几乎无处不在。我们读经典楷书,总能感觉到它们意蕴幽深,令人回味无穷,既生动活泼,又态度安详,其奥妙正在于此。那么如何理解和把握楷书创作中对比关系的奥妙呢?笔者认为有三个基本原则: 一、宾主相安的原则 在楷书中,树立主笔画意识尤为重要。一字之内,点画须有主次之分,犹如日月星辰,各有列次。主笔画不仅在结体上具有挈纲引领的意义,而且也是构成楷书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幅作品多以横画为主笔,就会形成扁横势的结字特征,显得质朴古雅;若以竖画为主笔,则易得纵势,显得挺拔伟岸;若以撇、捺做主笔,则体势开张,有险峻之象。当然,对于主笔画的选择运用并非单一的非此即彼,往往是多项选择,各有侧重。但是要以和谐相安为原则,否则主笔画运用过杂,基调难以统一,容易产生凌乱之感;过于单一则失之寡味。拿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为例:他多以横、撇、捺做主笔,故结体宽博,横势顿生;但他的结字方案并不排除长笔竖画的使用,而是根据汉字形体的固有特征,把长笔竖画处理得更加瘦削,竖钩含蓄、婀娜(被称为“玫瑰刺”),借以弱化由此产生的视觉冲突。所以褚楷从结体上看,或长、或方、或扁,一任自然;从用笔来看,又变幻多姿,不主故常。其中的奥妙就在于:主笔不唐突,辅笔不虚无,在不露声色中实现对比关系,宾主相安,相得益彰。这种高超的对比变化技巧正是褚遂良的过人之处。 宾主相安的要旨,还在于对主笔画与次笔画的对比度把握上。他们相生相克、相反相成。如果对比过甚则礼节生疏,失之粗野;不足则平庸无生气。所以说宾主相安,妙在变化,功在和谐。 二、“和而不同,违而不犯”的原则 这一原则的核心在于从“不同”处求“和”,即:变是手段,和是目的。在这一原则下,书家通过对比、变化,打破由“同”形成的固有的“和”,再以“不犯”为前提,建立“和”的新秩序。显然,这是一种更为高级的“和”的形式。正如孙过庭《书谱》云:“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我们知道,汉字楷体的组织结构,是以“永字八法”为代表的八种笔画基本形,经过有机的并列、交叉、组合变化而成。一字之内多有重复笔画。对于这类重复出现的笔画,我们不仅要使其形态“各异”、“互乖”,更要注意整体的和谐秩序。如果过分追求“各异”、“互乖”的表现,违背“和而不同,违而不犯”的原则,就会显得粗鄙,有野狐禅之嫌。如果说宾主相安是针对主笔与次笔的对比把握而言,那么,“违而不犯”则是指一字之内的所有笔画之间(包括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准则。 三、不对称平衡的原则 一原则的目的是打破几何学意义的对称性。它适用于结体与章法两个层面。在结体上,一部分汉字是固有的对称性结构,如“中”、“门”、“林”等字,若不加以对比变化,则很难走出正局。通常的对比变化手法有:在笔画的形态之间制造长短、粗细、曲直、疏密、正欹、迎让等对比关系;在笔势上采用藏与露、起与伏、方与圆、仰与覆、缓与疾、张与弛、强与弱、相背与相向、内 与外拓等手法进行对比变化;或以偏旁部首为单位,区分宾主关系,从而打破由对称性结构带来的平稳格局,使之生动鲜活。 在章法上,除了运用上述对比手段外,还要在笔法、墨法等方面做足文章。总而言之,要千方百计打破对称性,在不对称中建立新的平衡关系。 当然,楷书的玄妙远非这个所谓的“三原则”所能涵盖,这里所说仅仅是一种研究思路而已。过去,我们的楷书研究过于僵化,动辄以法示人,从“永字八法”到欧阳询结字“三十六法”、李淳进“八十四法”、黄自元“九十二法”……仿佛坠入八卦迷宫,结果是“法”越讲越多,学习者越学越迷惑,最终写出来的都是千人一面、了无生气的“馆阁体”。其主要根源在于没有把点画形态的描述升华为变化规律的总结,以至于僵化、教条。无独有偶,近代于右任先生倡导的“标准草书运动”不正是这种悲剧在草书领域的重演吗?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记下临池一得,仅供同道参考。- 上一篇:米芾与淮阳军考辩
- 下一篇:书法形式构成基本要素
猜你喜欢
- 2014-11-25 董克杰集编《集王羲之草书 欧阳询楷书〈道德经〉》出版
- 2014-10-30 书法家周明:独钟楷书抒写性灵
- 2014-07-28 行书与楷书的关系
- 2014-07-15 浅析颜真卿楷书的艺术内涵
- 2014-07-07 书法应从楷书学起及各种书体的介绍
- 2014-07-07 欧阳询楷书的艺术特点和临写方法
- 2014-07-02 第二期西部书界新秀理论、楷书研修班的通知
- 2014-06-26 浅析颜真卿楷书的艺术内涵
- 2014-06-23 颜真卿早年楷书也很稚嫩——唐《王琳墓志》
- 2014-06-05 清朝状元考卷现身南京 楷书写满3米长卷
- 搜索
-
- 03-17浅谈元画的风格及技法
- 03-17石鲁书画作品辨伪
- 03-17方楚雄:接续花鸟画文脉
- 03-09张大千笔下的仕女画:庄严与世俗
- 03-04冯钟云:笔墨之中的灵韵与自由意志
- 03-02章庭钰——中国画坛十大巨擘献礼两会
- 02-10谭贵清——中国当代十大巨擘献礼全国两会
- 02-06中国古代书画名迹的著录
- 02-06禅画与文人画的区别
- 02-06周昉《簪花仕女图》为唐代孤本反映仕女形象特征
- 20712℃王羲之如何写成天下第一行书?
- 10446℃书法与乐趣
- 9121℃书法还能坚持多久?
- 780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6523℃漫谈故宫藏晋唐宋元书法名画
- 6167℃楷书卢中南
- 5796℃书法(行草)歌
- 5647℃我国邮票上的书法艺术
- 5571℃启功先生的坚与净
- 5401℃中国山水的审美境界
- 06-1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11-06吴门书派概述
- 10-22忆启功 写启功 学启功
- 09-26苏州园林书法略说
- 09-24揭姓历代书家
- 09-21帖学五人谈
- 09-19历届兰亭书法节回顾
- 09-19古代绍兴书家概述
- 09-17现代书法今昔谈
- 09-13论法帖中的避讳现象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