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论近30年浙江书协的时代担当与文化自觉 早在1983年4月20日,中书协浙江、安徽分会就联合举办了“安徽省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在浙江展览馆展出安徽100件作品(书法91件,篆刻9件),在安徽博物馆展览浙江作品。同时,浙江分会组织了近200人的代表团,在安徽进行了20天的访问与交流。同年10月,浙江分会又组织了“浙江、广东两省书法展览”,广东商承祚先生率代表团赴杭交流。1984年8月14日,中书协浙江分会又与浙江省教育厅、电视台和共青团委一起发起“浙江省1984年中小学毛笔字‘新苗杯’比赛”,活动时间共3天,进行比赛、写字讲座、书法表演、座谈会等多项活动。9月,中书协浙江分会与黑龙江分会联合举办“浙江省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并在哈尔滨展出书法篆刻作品173件(书法143件,篆刻30件)。从这个阶段来看,浙江书协已经立足省际活动,这是起点。 1988年11月,浙江书协与《山海经》杂志等举办“乘风杯龙年篆刻大赛”,共收到全国篆刻作品10000余件,这一举动显然调动了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篆刻创作氛围。当月20日,浙江、上海、江苏三个分会联合主办的“浙江沪三省市梳打篆刻联展”分别在浙江展览馆、上海美术馆和江苏美术馆开幕、展览。与此同时,“日本雪心会书法展”在11月6—22日在浙江省博物馆展出。1989年,浙江书协举办了“瞿化杯”书法展(与广东)、“第二次中日妇女书法展览” (与日本东京)、 “余明、吕迈、沈定庵三人书法展”(与辽宁)。并继书学理论委员会、青年书协之后创立篆刻创作委员会,组织开展了“浙江民间印学团体座谈会”。在此后的连年时间内,又举办了“百印欣赏展”(1990)、 “首届全浙展”(1991)、“浙江刻字艺术展”(1991)。不难看出,这个阶段的展览无疑是在努力充实、酝酿自身的实力,浙江书坛已经充分做好了走出去的战略储备。 那么,如果将浙江书协在90年代中期以前组织的活动看作是酝酿和储备阶段的话,1992年“第三届中日友好自咏诗书展”、1994年“94杭州中日书法展”、1996年“中日女书法家作品联展”,1998年4月和12月分别组团赴日参加的“日中女流书家作品联合展”、赴法参加的“中国书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可以看作是走出国门的第一个阶段。之后,浙江书协与日本书界继续展开了较为广泛的交流活动,如“中国美院书法系主任祝遂之教授作品展”,在杭州举办的“日本珍藏艺术大师吴昌硕作品暨沙孟海、青山杉雨书法展”,有数千人参加,成为当时国内外书坛的一大盛举。倘若我们结合一下中国书坛的发展来看,此时正是在书法实践上推行“学院派”书法(陈振濂)、在技法上大兴“流行风”、在书学研究上广谈“美学”的阶段,无不与浙江书坛所反映出来的史实一一印证。 新世纪以来,浙江书协更加注重展览、学术研讨等活动的质量与实效。比如在组办“三届全浙展”(2002)、“四届全浙展”(2004)、“五届全浙展”(2006)、“二届篆刻展”(2006)及“中青年书法展”的过程中,我们分明可以看出浙江书协对浙江书法所付诸的精力与期望,一再动员、号召广大书家行动起来、深入探索,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创作环境。可见,浙江书协着重凝聚力量,统筹兼顾,不断地增强整体服务能力,这个时段,是一个自省、提高的时段,是一个飞速跃进的时段。 近年来,浙江书协开始逐步调整各专业委员会布局,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各有所为。如组织刻字委员会自主承办“万山红遍——浙江刻字大展”,启动“第九届全国刻字艺术展暨第十四届国际刻字艺术展”,完成《中国现代刻字二十年》(浙江部分)征稿等工作;支持女书协会创办网站,开设艺事动态、书家博客、艺术鉴赏、书画商城、名家圈等栏目,等等。 与此同时,浙江书协不忘抓住契机,充分发挥团体会员的组织作用,实现效应最大化,积极践行时代要求。如动员团体会员——杭州市书协积极参与市文联“到人民中去”大型系列活动、组织书法家进农村创作,举办“清风杯”公职人员廉政书法大赛、“西湖之春”第三届国际少儿书法大赛、“‘香溢苏杭’——中国书法名城杭州、苏州书法精品展”等系列活动。推动宁波市书协举办“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书法展”、宁波市书法高级研修班……这些团体会员的积极行动,进一步彰显了浙江书协领导的长远战略与发展眼光。也正是因为这些成绩,中国书协命名湖州为“中国书法城”,平湖、诸暨为“中国书法之乡”。 2012年,浙江书协成立30周年。浙江书协又一次抓住契机,举办“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主题座谈会”、“历届浙江省书协顾问、理事作品展”、“历届浙江省县(区)级书协主席作品展”、“我与浙江书法30年” 、“浙江书法30年”学术研讨会;制作《浙江书协30年大事记》、《见证浙江书协30年》书家访谈纪录片;评选浙江书协30年“荣誉奖”、“贡献奖”等一系列重大活动。这无疑是着眼打造品牌,努力推动浙江文化强省建设的又一举措。此举不仅促进了文史资源开发和文化品牌建设相融合,还突出了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当然,这些出色的系列活动之所以能顺利召开,与文联领导的关怀密不可分。也正是省文联直属文艺家协会总体部署,才保障了浙江书协展览、学术、教育等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这样,我们才能借助书法活动的效应不断提升浙江整体的文化品位、社会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 来源: 美术报 作者: 刘 倩 刘 舒(山东)
- 上一篇:书法美的创造与形式美的法则
- 下一篇:书法节的意义与书法艺术的大众化
猜你喜欢
- 2015-04-02 “潇洒桐庐杯”浙江省第七届“陆维钊奖”征稿
- 2015-04-02 2015年度浙江省书协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实施细则
- 2015-03-18 11省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集中亮相河南淮阳庙会
- 2015-03-18 圆明园文化展海口开展
- 2015-03-16 2014年法国历史文化遗产游客增长
- 2015-03-15 “亿元时代”下的艺术品收藏
- 2015-03-15 刘益谦:亿元时代不只有我
- 2015-03-15 收藏可以是投资但更是文化 (图)
- 2015-03-15 甘学军:收藏最重的意义在于传承文化
- 2015-03-15 艺术品投资“雾里看花”当富豪投资艺术品
- 搜索
-
- 03-17浅谈元画的风格及技法
- 03-17石鲁书画作品辨伪
- 03-17方楚雄:接续花鸟画文脉
- 03-09张大千笔下的仕女画:庄严与世俗
- 03-04冯钟云:笔墨之中的灵韵与自由意志
- 03-02章庭钰——中国画坛十大巨擘献礼两会
- 02-10谭贵清——中国当代十大巨擘献礼全国两会
- 02-06中国古代书画名迹的著录
- 02-06禅画与文人画的区别
- 02-06周昉《簪花仕女图》为唐代孤本反映仕女形象特征
- 20712℃王羲之如何写成天下第一行书?
- 10446℃书法与乐趣
- 9121℃书法还能坚持多久?
- 780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6523℃漫谈故宫藏晋唐宋元书法名画
- 6167℃楷书卢中南
- 5796℃书法(行草)歌
- 5647℃我国邮票上的书法艺术
- 5571℃启功先生的坚与净
- 5401℃中国山水的审美境界
- 06-1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11-06吴门书派概述
- 10-22忆启功 写启功 学启功
- 09-26苏州园林书法略说
- 09-24揭姓历代书家
- 09-21帖学五人谈
- 09-19历届兰亭书法节回顾
- 09-19古代绍兴书家概述
- 09-17现代书法今昔谈
- 09-13论法帖中的避讳现象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