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习书随笔 / 正文
1946年夏天,季羡林回到阔别十几年的中国,和沈从文都在北大任教。因为两家住处接近,见面次数就多。有一次,沈从文请季羡林吃云南的汽锅鸡。当时要解开一个用麻绳捆得紧紧的什么东西,只需要用剪子或小刀轻轻地一剪一割,就能打开。然而沈从文先生却抢了过去,硬是用牙把麻绳咬断。这一个小小的举动,有点粗劲,有点蛮劲,有点野劲,有点土劲,并不高雅,并不优美。可能在某些人眼中,是嗤之以鼻的,这哪有大作家的派头?然而季羡林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从文先生不拘小节,率性而为,真情流露不做作,从而在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沈从文虽然生活中不讲究细节,但是在学术成就上却收获颇丰,先后出版了70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中篇小说《边城》就是他的代表作。无独有偶,季羡林先生作为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和作家,学术上无人能望其项背,然而在生活上也不太讲究,甚至被人称为“土包子”。
几十年来,季羡林着装几乎未变。他只穿卡其布做的中山装,以至于有新生误认他为校工,让其帮着提行李。后来,这种布料已经从市面上消失,季羡林仍坚持要穿,为了买到这种布料,家人不得不去农村碰运气。1995年春节,从故乡来陪他过年的同宗孙子季孟祥,奉命到商店购买蓝卡其布,而此布料已经停产几年,季孟祥跑遍了北京的百货商店都无所获。1996年春节,季孟祥终于通过朋友找到一块蓝卡其布交给季羡林交差,季老高兴不已,再三要求季孟祥感谢那位朋友。现在我们能找到的照片,季老基本上都是身着蓝卡其布中山装,可见他对这种服装的情有独钟。穿衣我行我素,不管别人说三道四,这就是季老的个性。
钱钟书先生也有个性,那就是拒绝新闻界采访,其名言曰:“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味道好吃,这就行了。何必要看生蛋的鸡是什么模样?”钱钟书亦从不做寿,在其80岁生日时,家中电话一度打爆,亲朋好友、机关团体纷纷要给他祝寿,他所在的中国社科院还准备为其开一纪念会或学术讨论会,钱一律坚辞。对这类活动,他早已有言在先:“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钱,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
杨绛因翻译《堂·吉诃德》而荣获西班牙政府颁发的大奖,西驻华使馆邀请她,第一次大使邀请,谢绝;第二次大使送来正式书面邀请,她亦正式书面拒绝;第三次大使通过原社科院院长马洪去请,赖不掉,这才应允。钱钟书不无得意地对人说:“三个大使才请动她!”这自然是调侃之语,然而也说明钱钟书夫妇对一些社会活动并不热心,能推则推,他们情愿把时间用到学术研究中去。
沈从文不拘小节,季羡林穿衣我行我素,钱钟书夫妇拒绝采访,拒绝抛头露面,这都是大师们的个性。所谓大师,除了在学术上著作等身、开宗立派之外,在生活中也应该是一个有棱有角的人,有所为有所不为。正是由于大师们的个性,才能让他们始终保持独立思考的敏锐性,从而成为高山仰止的学界泰斗。
- 上一篇:美术批评家与美术家
- 下一篇:走出平庸——对当代青年书法创作的思考
猜你喜欢
- 2015-03-13 奇石欣赏是个性化特殊欣赏
- 2015-03-13 当代陶瓷收藏切忌好高骛远
- 2015-03-13 专家提醒:个性化邮票不值钱
- 2015-03-13 10余位国家级玉雕大师将齐聚乌鲁木齐
- 2015-03-12 有争议的大师拍品首次大规模现身厦拍卖市场
- 2015-03-12 文艺复兴大师提香画作拍出1690万美元天价
- 2015-03-12 伦敦佳士得古典大师绘画夜场于7月5日举槌
- 2015-03-11 歌德秋拍再赏大师力作 重磅推出近600件书画
- 2015-03-11 专家提醒:个性化邮票不值钱
- 2015-03-11 抽象大师托姆布雷市场盘点
- 搜索
-
- 04-10艺术如何不老
- 03-30推荐诗集《回眸》方成义 著
- 03-11重庆奉节现三峡库区最老“造纸坊” [组图]
- 03-11全国人大代表杨娟娟:建议将新化安化茶马古道列入世遗申报
- 03-11内蒙古8世纪-10世纪古墓群为蒙古皇族葬俗起源提供考古实证
- 03-10女工怀孕被逼辞职,妇女权益如何保障?
- 03-10饰而杰国际公司中国第二家工厂在湖北孝感奠基
- 03-10渣打人民币环球指数录得八个月最大升幅
- 02-03金农郑燮带动扬州八怪整体价格
- 08-23胡兰成曾称三生石上只有张爱玲名字:终究要等她
- 6682℃台湾画家谢坤山的人生
- 5625℃学“草”先通“楷”
- 5285℃中国书法结体原则感悟
- 5087℃“书”无十年功
- 4451℃线条:中国书法的基因
- 4380℃学习与欣赏书法的三重境界
- 3507℃汉字·唐诗·书法
- 3444℃中国书法存在价值初步探
- 3405℃书法称不上最高艺术
- 3104℃毛泽东与作家孙俍工的书法缘
- 04-10艺术如何不老
- 03-30推荐诗集《回眸》方成义 著
- 08-18让书法架起一座桥——怀念著名书法艺术家王渊华先生
- 07-24细节——九届国展随谈
- 07-24如何面对丧失文化身份的中国书法
- 07-24“主题”书法的发展与流弊——从写到画、到做、到俗(下)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