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习书随笔 / 正文
□刘晓丹
马未都很早就在中国文化界火过。20年前,他与王朔等组建“海马影视创作室”,创作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等,很有影响。1997年,他的“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成立,除长年展出古家具,还定期举办专题展览、交流讲座等,大受好评。
与上两次火在“小众”圈不同,最近他渐在大众圈走红。
2008年11月,马未都走进央视容量最大的人物访谈栏目《大家》,讲述他的收藏人生。该栏目的采访对象,全部是科教、文化等领域有杰出贡献的“泰斗级”人物。作为创建中国首家私立博物馆的收藏家、文物鉴定家,马未都荣登《大家》宝座,当然是实至名归。但与许多平时低调、少受公众关注的“大家”们不同,马未都的“粉丝”众多。
从2008年元旦至2009年初,马未都还在央视《百家讲坛》作“马未都说收藏”系列讲座50余讲。与其热播同步,中华书局2008年出版的“马未都说收藏”系列图书,总销量突破100万册,其中的《家具篇》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首发式当天,售出12000余册。2009年5月,马未都又做客《咏乐汇》讲述人生传奇,该档很侃的“闲谈秀”,将他进一步推向大众。至此,马未都已经不仅是藏界的首席名人,而且成为亿万大众的当红明星。
如今马未都在大众间迅速窜红,不仅是因为他的传奇经历和收藏经验,更是因为其身家的暴涨。马未都透露,目前他的藏品数量多达5000余件,以眼下的行情,其总价当以亿元级计。
文物藏品价格之高,是因为“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认为:人类利用的资源有“自由取用资源”和“经济资源”两类。前者可以无限取用,如空气;后者相对稀缺,如钻石。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分析,人的需要有多个层次,在低层次需要满足后会继续追求更高层次需要。因为满足人需要的资源有限、而人的需要无限,所以人类面临的最基本经济问题,是需要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正是由于人类收藏品极具稀缺性,才自古价格不菲、以致价值连城。
但马未都能够白手起家,淘得大量宝贝,事情相当稀奇。
马未都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是,“就一个‘早’字”。他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的1980年代,收藏行业与当下热得发烫相反,冷得刺骨。他说:“中国的好多文物,比如成化斗彩杯从明中期到民国,都特别值钱。但新中国成立后,突然不值钱了,”“因为没有任何人关注,什么东西都不值钱,以至于谁买东西谁就是大爷,被追着卖。”
这种稀奇现象,涉及到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经济学原理——“资源稀缺性的转换”。
人类不仅能因为自身的需要“制造”资源的稀缺性,而且可以使资源的稀缺程度增减,甚至可以由于时空的改变,发生“自由取用资源”和“经济资源”之间转变。比如,矿泉水、绿地等在乡村可以自由享用,在城市却要高额付费,属于“自由取用资源”转为“经济资源”;电话机由最初的限量供应,到可以免费安装,属于“经济资源”转为“自由取用资源”。由于旧《文物法》对私人收藏的限制,使极稀缺的古代器物几乎变成“自由取用资源”,马未都恰好赶上了那段中国收藏史上少有的机遇,当时“官窑只值两块钱”。
相反,近年国内的文物艺术品从“自由取用资源”,变成了非常紧俏的“经济资源”。正像马未都说的,“从前许多人拿出来想换一台冰箱的东西,现在可以买下整个冰箱厂”。
大众的追星,是把明星当作自己的榜样和梦想。马未都因为藏品价格的走红而红得耀眼,大众追捧他,无非是梦想亲自复制“马未都传奇”。马未都在《咏乐汇》上爆料:20多年前,他在安徽文物店错失的宣德盘标价400元,现在最低值400万元。言毕,“肠子悔青了”的不仅是主持人李咏,更包括现场和电视机前的所有观众。
那么,“马未都”能够复制吗?
马未都的博物馆名“观复”,取自《道德经》中“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是说宇宙万物终究要回归源头根本。由是观之,很多人错失的机遇当然还会重来。不过马未都又称:成就他的是“千载难得的夹缝”,看来,大众复制他所需要的夹缝,恐怕同样也要“千年等一回”了。
《美术报》
- 上一篇:如何做大做强中国艺术品市场
- 下一篇:开放思维求双赢
猜你喜欢
- 2015-03-15 马未都谈古玩行业:搞收藏别总盯着钱
- 2015-03-15 马未都:收藏于我从私事变成了公事
- 2015-03-13 马未都:瓷器的“秘色”究竟是什么颜色?
- 2015-03-11 马未都:艺术品泡沫 只因投资渠道少
- 2015-03-10 马未都:绘画艺术品鉴定谁说了算
- 2014-07-25 马未都:怀念画家陈逸飞
- 2014-01-08 马未都复郭庆祥:我不靠卖藏品经营博物馆
- 2013-12-05 马未都谈收藏:有多少米熬多少粥
- 2011-07-22 马未都谈古玩行业:搞收藏别总盯着钱
- 2011-07-18 马未都:民博经营难 源于社会责任考虑的少
- 搜索
-
- 04-10艺术如何不老
- 03-30推荐诗集《回眸》方成义 著
- 03-11重庆奉节现三峡库区最老“造纸坊” [组图]
- 03-11全国人大代表杨娟娟:建议将新化安化茶马古道列入世遗申报
- 03-11内蒙古8世纪-10世纪古墓群为蒙古皇族葬俗起源提供考古实证
- 03-10女工怀孕被逼辞职,妇女权益如何保障?
- 03-10饰而杰国际公司中国第二家工厂在湖北孝感奠基
- 03-10渣打人民币环球指数录得八个月最大升幅
- 02-03金农郑燮带动扬州八怪整体价格
- 08-23胡兰成曾称三生石上只有张爱玲名字:终究要等她
- 6682℃台湾画家谢坤山的人生
- 5625℃学“草”先通“楷”
- 5285℃中国书法结体原则感悟
- 5087℃“书”无十年功
- 4451℃线条:中国书法的基因
- 4380℃学习与欣赏书法的三重境界
- 3507℃汉字·唐诗·书法
- 3444℃中国书法存在价值初步探
- 3405℃书法称不上最高艺术
- 3104℃毛泽东与作家孙俍工的书法缘
- 04-10艺术如何不老
- 03-30推荐诗集《回眸》方成义 著
- 08-18让书法架起一座桥——怀念著名书法艺术家王渊华先生
- 07-24细节——九届国展随谈
- 07-24如何面对丧失文化身份的中国书法
- 07-24“主题”书法的发展与流弊——从写到画、到做、到俗(下)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