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中华绘画 / 正文

明清时期-陈洪绶

兰亭书童 2006-05-17 中华绘画 评论

陈洪绶:(1598—1652),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字章侯,号老莲,又号悔迟、老迟,浙江诸暨人。陈洪绶诗文书法俱佳,以捐赀入国子监,召为舍人,奉命临摹历代帝王像,因而得观内府所藏古今名画,技艺益精,名扬京华,与崔子忠齐名,世称“南陈北崔”。晚年学佛参禅,在绍兴、杭州等地鬻画为业。著有《宝纶堂集》。


陈洪绶擅长人物、花鸟、山水,但其人物画对后世影响最大。他是一位继承古代传统,开启近代人物画新风的重要画家,对重振元明以来衰落的人物画具有重要作用。陈洪绶师承蓝瑛、刘宗周、张僧繇、阎立本、吴道子、周昉、李公麟、赵孟頫,博采众长而能变易古法,形成古拙奇崛的风格。顺治七年(1650)创作的《归去来图卷》集中反映了画家的价值观念和遗民心态,以及高度成熟的人物画风格。此图是为出仕清朝的周亮工而作,旨在以东晋陶渊明辞官归田的故事规劝这位老友。陈洪绶所绘的《离骚》、《九歌》、《水浒叶子》、《西厢记》、《博古叶子》等绣像插图,均由名工镌刻成版画,付樟刊行,对中国版画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陈洪绶所画花鸟亦有其独特风貌,可分为两种画法:一种由宋代画院工笔重彩发展而来,勾勒精细,设色浓丽;一种则受晚明大写意花鸟画的影响,渗以水墨,用笔灵动洒脱,工笔与写意兼融。陈洪绶画花鸟注重造型,运笔圆润,赋色古雅,曲尽花鸟虫草之生趣。陈洪绶的山水画,笔法苍老润洁,树干殊形异状,倚斜交揖,以淡雅的青绿点叶;山石多用水墨皴染,层次分明;又以细线勾画浮云,更强化了画面的装饰性。


陈洪绶的绘画艺术对后世影响深远,清初以来的重要人物画家如华喦、罗聘、任颐等均从他那里得到启发,创造出各自的独特风格。


字章侯,号老莲,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浙江诸暨人。明末富有革新精神和独创风格的画家。祖上为官宦世家,至其父家道中落。陈洪绶幼年早慧,诗文书法俱佳,曾随蓝瑛学画花鸟。成年后到绍兴蕺山师从著名学者刘宗周,深受其人品学识影响。崇祯三年(1630)应会试未中。崇祯十二年(1639)到北京宦游,与周亮工过从甚密。后以捐赀入国子监,召为舍人,奉命临摹历代帝王像,因而得观内府所藏古今名画,技艺益精,名扬京华,与崔子忠齐名,世称“南陈北崔”。明朝覆没后,清兵人浙东,陈洪绶避难绍兴云门寺,削发为僧,一年后还俗。晚年学佛参禅,在绍兴、杭州等地鬻画为业。陈洪绶生性怪僻,愤世妒俗,身历忧患之时,所交师友多为正义之士。著有《宝纶堂集》。


陈洪绶虽不以书法名世,但其于书法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相当惊人的。陈洪绶作书严循中锋用笔之法,他深谙掌竖腕平执笔的奥秘。其间虽小有以侧锋取妍处,但他能立即将笔调整过来。如此高超的控笔能力,无疑只能以掌竖腕平执笔法为之方可。再有,书法所要求的“回藏”、“提按”、“顿挫”、“绞衄”、“呼应”等等笔法要略,在他的运笔过程中,似无一处有缺憾,只是他做了无痕迹罢了,这也正是大相不雕、信言不美、修养至炉火纯青境界的具体体现。从其书作中,我们可以感到,陈洪绶作书,心态是愉悦恬静、轻松欢跃的,书写过程对他来说似乎是一种最甜美适畅的享受。因此可以说,陈洪绶已找到了一种执运笔法的最佳方式,而这方式正是书法执笔、运笔的“真义”,在这“真义”中,书法的中锋运行、回藏提按以及顿挫绞衄,全都是为畅爽书写且写出美感服务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南山高隐图轴

Tags:明清   时期   陈洪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