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术 > 中华绘画 / 正文
李缮:李缮的绘画艺术代表着清代文人画,特别是扬州画派的风格。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自辟蹊径,成为“扬州八怪”的代表。
李缮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木头老子、苦李、滕薜大夫等。江苏扬州府兴化县人。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卒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
李缮一生在仕宦途中,历遭坎坷。康熙五十年即25岁时中举,三年后以画技至清宫当内廷供奉。他本是学画山水的,进宫后,康熙皇帝指令他跟“正宗”派花鸟画家蒋廷锡学习花卉。李缮不以学习蒋廷锡为满足,又向高其佩学习,突破了“正宗”派所规定的框框,是一位颇得宫廷器重的画师,名声也日益扩大。但他却遭到一批摹古画师的极力排斥,并以所谓抗拒规定题材和体裁的罪名而被解职。郑板桥说他是“才雄颇为世所忌,口虽赞叹心不然”。后来,李缮以检选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为政清简,体谅民情,被士民所尊敬。又因负才使气,玩世不恭,触犯了权贵,遂于乾隆五年,罢官归里,流落扬州,过着卖画为生的凄凉的生活。两次的仕宦打击,使李缮在生活上放纵自己,寄情花鸟,以书画发泄其苦闷之情,但又不甘心宦途上的失败,常欲东山再起。但事与愿违。晚年定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李缮与郑板桥是同乡,又最为知已,结为知交,所以郑板桥有《郑板桥集…. 李缮》的诗句,并有“卖画扬州、与李同老”的话。
艺术特色
李缮早年曾从同乡魏凌苍学画山水,又学元代黄公望山水,入宫后改学花鸟,师法“院派”花鸟画家蒋廷锡,又拜指画大师高其佩为师,但他能摆脱“院派” 的束缚,由工笔转为粗笔,使自己的画风为之变化,卓有成果。
他后来在扬州见到石涛作品,大开眼界,从石涛豪爽奔放的笔法中得至启发,用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主张“自立门户”,他的一些大写意花卉,用笔挥洒自如,泼墨酣畅淋漓,又多是从徐谓那里学来。张庚评他的画说:“纵横驰骋,不拘绳墨,而多得天趣。”秦祖咏说他“笔意躁动,不免霸悍之气”,“纵逸超妙,终不免失之犷”。秦祖咏从个人喜爱出发,以有无古法为标准。讲究蕴藉含蓄,李缮的作品奔放豪纵,对他来说不合口味,因而贬为“霸悍”但他并非不讲法度,郑燮说他“规矩方圆,尺度颜色,浅深离合,丝毫不乱,藏在其中,而外之挥洒脱落”,可谓深知李缮者唯郑板桥也。当然,李缮晚年部分作品,确有些霸悍味,笔墨过于草率放纵,习气所致,画面也缺乏变化。他的好友郑板桥也批评他:“途穷卖画画益贱,庸儿贾竖论是非,昨画双松半未成,醉来怒裂澄心纸。”又说“六十外又一变,则散漫颓唐,无复筋骨,老右悲也……”。李缮在心情不好时,强迫自己作画,往往将颓废情绪留露笔端。
李缮除花卉以外,善画松石,尤其爱作五松图,所作的松,老干杈牙,笔 意飞 舞,具一种拗怒之气,他却常以此自许。
李缮书法古朴,具颜、柳筋骨。作画时喜欢在画幅上长题满跋,有时甚至于把参差错落的题字,写满画面,于质实中见空灵,使整幅画面气韵更加淋漓酣畅。为此秦祖咏说他“书法古朴,款题随意布置,另有别致,殆亦摆脱俗格,自立门庭者也”。李缮诗才书法成就是卓然的。
作品流传
李缮流传下来的作品较多,大多收藏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内,如故宫博物院藏有《松藤图轴》,随意点染,横涂竖抹,却不失整体感和层次感,南京博物院藏的《芭蕉萱石图》,芭蕉高干大叶,成整个画面主体。萱草从石旁伸出,细笔勾花,粗笔勾叶,粗中有细,气势洒脱,可见其画风的一斑。
李缮的代表作之一《土墙蝶花图》在南京博物馆和日本东京博物馆各藏一本。这两本内容相同,构图基本相似,画上的题诗也完全一样。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对对象紫蝴蝶和败墙的刻画。
这是两幅别具意趣的作品,图中一丛紫蝶花,长在一堵破败的土墙上,生动地表现了春天将至的农舍景象。用笔粗壮,墨色淋漓,虽不用浓艳之色,却显得厚重滋润。
这两幅作品相对地说,日本藏本要比南京藏本精细,就其写实的真实看,日本藏本也胜过南京藏本。但若讲艺术上的感人,南京藏本却胜过日本藏本,在创作的时间上,日本藏本在前,雍正四年腊月作,南京藏本在雍正五年正月,前后两个月内完成。这其中可见李缮在艺术上的探索与追求。
市场价格
从目前出售的行情看,李缮的作品价格高于郑板桥和金农,但低于八怪中的黄慎,李缮的作品早已在美国市场站住脚,其价值也被收藏家和艺术投资者所承认。
1982年一幅《草虫》已卖至9075美元的高价,1990年又有两幅作品成交,《五大夫松》轴,水墨纸本,卖到26000美元,《紫藤玫瑰》轴以7150美元成交。这两幅作品价格相差较大,说明其作品的质量,真伪的可信性都在影响着市场价格。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竹石藤花图
猜你喜欢
- 2015-03-17 神韵明清——四川博物院院藏明清书画精品展
- 2015-03-16 山西绛州发现唐至明清生活用器
- 2015-03-15 43件明清瓷皆为御用珍品(图)
- 2015-03-15 紫砂七老作品处价格洼地 明清紫砂身份倍增
- 2015-03-15 北京推出黄花梨文化展 百余明清精品亮相
- 2015-03-15 明清刻本成藏市热门 150年前古籍市价2万
- 2015-03-15 明清时期床榻的主要品种
- 2015-03-15 永乐秋拍规模创历年之最
- 2015-03-13 明清紫砂老壶收藏三个常见误区
- 2015-03-13 抗战藏品屡创天价成收藏市场宠儿
- 搜索
-
- 12-02德国的大师艺术
- 12-02八大山人作品赏析
- 12-02诗情画意李可染
- 12-02罕见的晚清名人书法
- 12-02米勒的写实世界
- 10-10福建民俗画大家陈友荣作品欣赏
- 04-14王朔撰文忆亲家朱新建:曾因怕尴尬不想见他(图)
- 03-31四川电视台《巴蜀画坛》:何开鑫翰墨人生
- 03-27邓化鸣携手梦晓为田子坊顾仁源画展作主持
- 03-03走进周鹏飞的书画世界
- 29711℃徐悲鸿生平
- 12196℃陈德宏花鸟画作品欣赏(一)
- 9462℃宋代名家山水画(一)
- 9208℃一尘不染的郑板桥
- 7496℃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三)
- 7127℃宋代名家山水画(二)
- 6609℃宋美龄的山水画
- 6541℃吴冠中水墨画欣赏
- 6028℃宋代名家山水画(四)
- 5981℃范曾白描人物
- 10-10福建民俗画大家陈友荣作品欣赏
- 05-27范曾写意人物(一)
- 05-27范曾写意人物(二)
- 05-27王叔晖工笔人物画《西厢记》(16幅)
- 03-10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三)
- 03-10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二)
- 03-08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一)
- 03-07唐寅山水作品选
- 03-07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三)
- 03-07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二)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