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中华绘画 / 正文

明清时期-吴历

兰亭书童 2006-05-25 中华绘画 评论

吴历:吴历与“四王”、恽寿平并称“清初六大家”,虽然他社会地位较低,但却不俯仰权势、人品、画品都很高,秦祖永评述:“此老高怀绝谷,独来独往,不肯一笔寄人篱下。观其气韵沉郁,魄力雄杰,自足俯视诸家,另树一帜。”吴历本名启历,号渔山,江苏常熟人,生于1632年,卒于1718年。一生布衣,青少年时家境没落,以卖画为生,中年时信奉天主教,50岁到澳门,入教修道,51岁成为天主教的司铎,晚年生活清苦,病死上海。


艺术特色


吴历早年曾跟王鉴学画,同时做王时敏的学生。故早期作品很似王鉴作风,皴染工细,清润秀丽。中年时期,在遍临宋元诸家基础上,着重吸取王蒙和吴镇之长,形成自己风格。作品布局取景比较真实,安置得宜,还富有远近感,用笔沉着谨严,善用重墨,积墨,山石富有立体感,风格浑朴厚润。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湖天春色图轴》作于45岁,是他中年时的代表佳作。平远景色中,近、中、远三处柳树渐远渐小。景深感很强。细笔勾皴,精微秀美,青绿淡染,明快清雅,真实地传达出了江南水乡的绮丽春色。


吴历还善画竹石,取法吴镇,亦具自己特色。如《竹石图轴》竹枝挺劲,枝叶全用浓墨,不取浓淡相间画法,显得更加雄浑苍劲。


他摹古而不拘囿古人,能融汇诸家之长,自创新意,还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西法,如布局、明暗等方面,故史传论其:“作画每用西洋法,云气绵渺凌云,迥异平时。”


他的山水注意取法自然,使作品富有一定真实感。如其自述:“不将粉本为规矩,造化随他笔底来。”这些都是迥异“四王”之处的。更加不同于“四王”之处的就是吴氏能画人物,非同凡格。故宫博物院所藏《人物故事图》造型典重,屋宇宏敞,极见功力,为历来画史所未涉及。


作品流传


吴历流传下来的作品较多。仅上海博物馆收藏书画就达32幅,含五、六个大幅精品佳作,如《雨歇遥天图》、《葑溪会琴图》、《槐策堂图》等。北京故宫博物院更是收藏丰厚,如43岁时作的《松壑鸣琴图轴》取法王蒙,景色郁茂,布局深远,皴法细密,积墨厚重,阴面多用重墨,受光部分作“阳面皴”,增强了山石的立体感,反映了画家成熟后的典型风格。75岁作的《黄山晴蔼图卷》,仿王蒙,更具沉郁之气,山石用干笔织墨层层加皴,并用焦墨点擦,阴阳阴晴分明,苍郁滋润。75岁作的《泉声松色图轴》,是仿黄公望,皴法繁密,笔力雄浑。这些仿名家的晚年之笔,均具浑厚凝重之特色。


市场价格


吴历中年信奉天主教,50岁去澳门入教修道,致力于宗教活动。故50至70岁这一阶段作品甚少,70岁以后的晚期作品,虽笔墨更趋苍劲凝炼,浑重拙朴,但在当时作品价格不及他中年时期。以至晚年生活清苦。


现今吴历作品流入欧美及港台市场的已不多,价格抬得较高,如1989年纽约佳士得公司拍卖的《古木竹石山水册》(32.5×22.5公分)就达到35. 2万美元的高价。


《芥子园画谱》广为流传,有益后学。龚贤对近、现代山水画的影响尤为显著,黄宾虹、李可染等大师均得益于对他的积墨山水的借鉴。另外,由于他的许多作品流落到日本和欧美,因此国外学者对他也有较深入的研究。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兴福感旧图卷之二

Tags:明清   时期   吴历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