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中华绘画 / 正文

近现代及当代-吴隐

兰亭书童 2006-05-29 中华绘画 评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吴隐(1866-1922),原名金培,字石潜,号潜泉,又号遯庵,斋作纂籀簃、松竹堂,浙江绍兴人。《西泠印社志稿》载其生平曰:“家贫客杭,习镌碑板,擅刻印,治六书甚勤。吴俊卿示以钝刀中锋诀,益卷粹可观。光绪甲辰(1904)与叶铭、丁仁、王禔创西泠印社,不辞劳瘁以董其成。社西有堂曰遯庵,渠曰潜泉,斥私财营之,举舍于社而不自私,可风也。又精制印泥,名曰潜泉印泥,其禆益艺林尤巨。编有《遯庵印存》、《古陶存》、《古砖存》、《古泉存印学丛书》等无虑数十种。壬午卒,年五十六。”(这里需指出的是“壬午”实为“壬戌”。)


作为西泠印社四创始人之一的吴隐,无疑是印社创建初期最具活力的人物。从现存资料看,当时许多重大活动,他不但积极参与,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印社社址和营建,是印社同仁们惨淡经营,历十几年之功而次第完成的。其间吴隐出力颇多。叶铭《西泠印社小志》曰:“印社建筑始事甲辰,讫工癸丑。经营缔造,吴君石潜之力居多。”印社自甲辰至甲寅十年间,募捐共有四次,吴隐共捐大洋四百九十元,是数量最多的一位。


吴隐的篆刻刻工稳朴茂见长,可惜作品流传下来的不多,除自编有《遯庵印存》外,其余不多见。丁仁在《咏西泠印社同人诗》中称他为“绝技刀蔵垺么,阿谁双眼辨真龙。风流更吴公子,钿阁尤传铁笔工。”吴隐自已也曾集论印联一副:“冶铜刓石拨蜡销金解得汉人成印处;揉艾研砂封泥署纸流传谱录任君参。”吴隐对于印学最大的贡献,是不遗余力 编辑和出版了大量的优秀印谱,如《庵秦汉印选》、《庵秦汉古铜印谱》、《龙泓山人印谱》、《秋景庵印谱》、《吴让之印谱》、《二金蝶堂印谱》等共计三十余种。这些印谱的出版行世,充分贯彻了西泠印社“保存金石,研究印学”的宗旨,特别是对造福后学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吴隐曾是浙江刻碑名手,省内各地留下不少碑刻。社址内明确是他刻的作品有两件,均在仰贤亭内。一为嵌于正面壁间的丁敬像,原作是扬为罗聘画,由丁仁捐献印社。此石刻无落款,《西泠印社志稿》载“为吴石潜篆刻”。一为置于亭内石圆桌上的铭文,此物成于“宣统二年,王寿祺(王禔)三十五岁的篆书,丁仁撰铭,叶铭监造,吴隐刻石。”这大概是印社中唯一有记录,且保存完好,四位创始人的合力之作了。


“潜泉印泥”闻名遐尔,是吴隐夫妇精心钻研印泥制作技术的结晶。吴隐之所以能编辑和出版大量的印谱,正是有赖于此。谈到“潜泉印泥”,我们势必要联想到上海西泠印社。它和地外杭州的西泠印社究竟是何种关系?叶铭在其编印的《西泠印社三十周年纪念刊后记》中说:“惟上海亦有西泠印社,为松竹堂吴氏独资营业之书肆,名虽同而性质实异,因非及之。”这里明明白白地指出上海西泠印社的性质其业主。


印社早期还有一位女社员孙锦,她就是吴隐的夫人。叶铭《广印人传》曰:孙锦,字织云,山阴人,山阴吴石潜隐继室。工篆刻,尤精小印,善拓旁款,又能拓古彝器款识及全形。丁仁《咏西泠印社同人诗》中称道她“蝇头细篆析毫厘,匕首夫人擅巧思,珍重芳名劳弱脆,前惟何媛后韩姬。”西泠印社四照阁前曾有一副对联:“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即由孙锦所书,可惜人世沧桑,今已不得见。


作为吴隐夫人和女社员,孙锦不但大力支持吴隐投身印社活动,而且自己出积极参与。前面所提印社的四次募捐中,她曾以个人名义捐了两次。西泠印社社址能有今日之规模,吴隐妇夫是出了大力的,所谓“红袖添香,琴瑟和谐”,即是如此吧!

Tags:近现代   当代   吴隐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