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中华绘画 / 正文

近现代及当代-黄宾虹

兰亭书童 2006-06-07 中华绘画 评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黄宾虹,原名懋质,因生于农历元旦,又取名元吉,又因讳十世祖元吉名,改名质,字朴存。用别号甚多,以宾虹为最。祖籍安徽歙县西乡潭渡村,生于浙江金华。


黄宾虹一生跨越两个世纪,两种时代,最终以中国画大师名世。而重要的是他的思考和实践,有着深刻的世纪之变的印记。在社会激变而产生的精神文化困境以及艺术发展的诸多难题面前,黄宾虹谨守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从探索民族文化源头入手,以“浑厚华滋”即健康和平的生存理想和淳厚振拔的精神重塑为艺术创造的美学指归,数十年孜孜埋头苦干。所以,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绘画则集中体现了他对艺术史传统的深层热忱和洞察。体现了他对中国画发展前景的独特见解和创造。这一创造的意义更在于为中国画史进入现代竖起了一块新的里程碑。同时,他的创造精神也为我们展现了一分质朴而伟大的中国知识分子艺术家在时代激流中执着、智慧的一生。


“画品之高,根于人品”,黄宾虹一生勤劳谦虚,诲人不倦。从青年时代起,他就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当他九十寿辰之际,华东文化部授予他“中国人民优秀画家”的称号。宾虹大师逝世之时嘱其家属,将其收藏的古今名画2283件,铜器、瓷器、玉器及他自己的数千件作品全部赠给国家,足见先生热爱祖国之忱。


名质,字朴存,亦作朴丞,号村岑,别署予向、虹卢,中年更号宾虹,以号行,室名滨虹草堂,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
早年支持康、梁维新,拥护辛亥革命,辗转于金华、杭州、歙县、扬州、芜湖、南京之间,学习古文化,兼习绘画、金石 。


1907年起居上海 。


1937年应邀赴北平审定故宫书画,并任教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闭门作画著述十年,积画多达万余件 。


1948年出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 。


1949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兼任北京民族美术研究所所长 。


曾当选为华东美术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


擅长中国画山水、美术史论、书法篆刻、诗歌等 。


平生遍游名山大川,写生作画 。


传世作品《山水卷》等藏于故宫博物院,《蜀江归舟图》藏于上海博物馆,《焦墨山水》藏于浙江省博物馆,《九子山》等藏于中国美术馆 。


出版有《黄宾虹纪游画册》、《黄宾虹山水画册》、《黄宾虹山水画集》、《黄宾虹写生画册》、《黄宾虹山水写生画册》和《黄宾虹画集》等画册多种 。


编著有《美术丛书》及《神州大观》、《神州国光集》、《中国名画集》等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树下抚琴图》


  从落款和画风分析,此画应属黄宾虹中期的代表作。其用笔法虽较为稚拙,用墨也较为单纯,然其画法已不采用先勾后染的常规成法,先用淋漓尽致的笔墨任意挥写,然后因势利导,予以生发收拾。时而视墨块形状勾勒而成山脉冈峦,时而留下大片空白以示云雾烟岚,时而据构图需要用刚劲的线条和浓淡相宜的墨色点缀树木茅舍、流泉飞瀑,时而在墨色将干未干时敷以石青石绿,使之色中有墨、墨中有色,混沌交融,变幻莫测。此图重峦叠嶂、山村野渡、茅舍瓦屋、飞瀑流泉之间,一老人在丛树下抚琴,似闻其音枭,响彻山谷,焕发出古拙浑厚、灵冥华滋的审美特质。同时,也可看出黄宾虹所追求的高品位画风的转变轨迹。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江行图》


  此画最能体现黄宾虹扎实的传统功力与独特的审美个性。画的正上方一高山巍然耸立,中腰下黑压压的山峦横断其面,中间留出一条白带,令高山与低峦形成了黑白、开合、虚实的强烈对比。那高山浓黑的整体中又间以几座虚淡的屋宇,以山路衬之,使高山更高;以屋宇垫之,令低峦更低。加之左下方留大片的虚白,水中着一小舟,两隐士端坐其间,使画面呈现出空灵静谧的无言美境。全图色墨融和,意境闲雅,传达出作者淡泊旷远的审美情味。“之”字型的构图法,把沉郁的江山以三段不同的形态分别画出,产生了一种纵深、突兀、幽然的神韵。

Tags:近现代   当代   黄宾虹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