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中华绘画 / 正文

国画后继乏人,命运岌岌可危

兰亭书童 2007-03-19 中华绘画 评论
          传统绘画被打入冷宫,专业学生不识纸墨,沪上画家疾呼———。

  目前,各大艺术院校的招生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为一圆明星梦,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几乎将上戏、中戏等的门槛踏破,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艺术类院校的美术相关专业却门可罗雀,成为报考冷门。通常,艺术院校的美术系考生给人的感觉是文化专业水准不高,而在这些报考生中,成绩最低的最终都会被分配到无人问津的国画系,冷中之冷,可想而知。这一现象让沪上那些已是花甲、古稀之年的国画家忧虑重重,连声呼吁:后继乏人,救救国画。
 
  冷门.现象

  有能力者退而求其次

  对于国画系成为“冷门”,画家卢辅圣指出,现在国内美院招生表面上很火,实际上许多人是考其他专业没有把握,才“转投”美术专业的,并非出于热爱。而在美术各个专业中,国画又是排在最后,通常,考不上设计、油画等专业的人才会勉强“迈入”国画系之门。

  “为了能使一些优秀的学生,进入国画系。我们每届都有招预选生。”上大美院院长邱瑞敏说,“可是,结果往往是这些学生宁愿放弃预选参加考试,也不愿去国画系。”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进入国画系专业的学生,大部分竟然都未曾碰过宣纸和笔墨,上大美院国画系副主任韩风介绍:“可接触过国画的同学是极个别的,大多都以学习西画起步,进入国画系后从零开始学起。”

  毕业无出路纷纷转行

  有人指出,现在的美术教育,其实就是教授实用美术、造型艺术。设计、油画、雕塑等专业毕业的学生进入社会后从事的工作多以设计为主。而国画系学生的出路却成了令人头疼的问题———除了画家,尚不存在与国画相匹配的职业。

  毕业于上师大美院国画系的段东涛一直从事媒体工作,与国画基本搭不上边。近日,他作为策展人在证大艺术馆办了一个当代艺术展,终于有机会重操旧业:“除非特别有钱,或者特别有才的,基本上大家都不会以国画为生。我们班上甚至还有人做促销,但就是没有画国画的。”据韩风介绍,上大美院国画系毕业的学生,基本上也都改行了。“学校、拍卖行、美术馆,包括媒体都有他们的身影。但是在很多人放弃国画的同时,还是有人在业余时间坚持画画。”

  冷门.分析

  人数太多统考以偏概全

  “就现在的美术教育而言,许多艺术院校的中国画专业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所谓的水墨画。中西画种的区别似乎只在工具材料的转换。”卢辅圣指出,“部分院校的中国画专业甚至被迫取消,笼统地改作绘画专业。”

  而美术类专业考试,作为一种把关,也同样出现偏向造型的弊端。“对于现在的招生统考,我们也有自己的想法。”邱瑞敏表示,“不管考什么系,统考的内容是一样的,就是素描、色彩和速写。以前我们还要请人来摆姿势,动作都是设计过的,让考生在宣纸上进行人物写生。现在七八千个学生一起考,实施起来实在困难,但这对国画系而言也是一种损失。”

  学生受西画影响较多

  目前,针对美术类专业考试,在社会上也开设了许多辅导班。虽然众多美术教师认为考生靠突击很难通过考试,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学生从学习绘画开始接触到的就是西方绘画的体系,完全没有受到中国画的影响,“素描、色彩,都是西画,根本没有一个环境、氛围让他们接触国画。”韩风说:“这导致他们从小就只对西画感兴趣,对国画根本没有感觉。”

  此外,上海美术家协会秘书长朱国荣补充说:“艺术品市场的冷热也成为冷门的一个诱因。其实,从外省市国画系的招生情况来看,还是可以的。外省市的国画市场还是好的,唯独上海和北京对于油画却比较看重,油画市场也相对火爆,这对于招考很有影响。”

  冷门.解决

  关于生源———差,并不代表将来

  “一般大家都认为国画系的生源比较差,尤其是综合性美院的国画系。但是在绘画领域中,影响大的人才往往就是从这里出来的。”韩风说,“比如丁蓓莉、丁乙等新秀,都是毕业于我们学校国画系。国画系人少,就意味着竞争少,有时候反而容易出人才。其实,造型基础扎实,还是能够出成果的。如果你放弃了,就没有机会了。只要坚持,就会有机会,大学毕业并不意味着国画的结束。”

  关于招考———关注传统文化

  有专家指出,美术高考招生试题虽然有些变化,但基本上还是“重技能大于重思维”。“毕竟中国画赖以“生存”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卢辅圣说。

  据中国美院国画系主任陈向讯介绍,该系本科专业考的是小品和书法,这样更有益于传统教学。“在今天的环境中,国画的确有些疏远了。”中国美院院长许江说,“但是高校可以通过教学使得国画活化于生活。这需要两条腿走路,一要偏重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到中国画学的高度,注重理论、历史与国画的内在联系。国画与西画不仅仅是技巧、材料的区别,更是看世界的一种

  方式,是内在精神性的区别;二要培养学生个人的爱好。”

  关于出路———亟需新鲜血液

  “国画系学生的出路何在,确切定位是现在比较关注的问题。”许江说,“是不是需要那么多画家,那么多资源如何发展,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邱瑞敏也给出了鼓舞人心的信息:“我们学校的名画家张培础退休后,就带了一批学生搞起了水墨工作室,进行研究、创作。其实,我们还是需要很多年轻画家,补充国画这支队伍的。比如,现在中国画院的年轻人就很少,非常需要新鲜血液的输入。”

Tags:后继乏人   岌岌可危   国画   命运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