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画闻 / 正文

从美国农村进城 徐冰“中国当代艺术假大空”

兰亭书童 2008-01-14 画闻 评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007年,艺术家徐冰的新作品《地书》在纽约MOMA展出。从上世纪90年代的《天书》开始,徐冰一直用汉字来颠覆各种形式的文化,并成为最早一批在美国成名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近日,有传闻称,他将在中央美术学院担任要职。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徐冰对此保持沉默。他认为,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很难看到真正有创造性的东西,当代艺术“危险无处不在”。


  上世纪70年代末,徐冰还是一名中央美院版画系的学生,住在一栋宿舍楼的618寝室。高名潞、周彦、舒群等人常在对面的616寝室开会;这些人是“85美术运动”的弄潮儿。和对门的同学相比,徐冰自称迂腐,“当‘星星画派’在美术馆墙外做展览时,我还在画石膏呢”。徐冰清楚地记得,当他第一次在高名潞家见到舒群时,舒群对他说的第一句话是:“现代艺术不可能在学院里。”这句话一下子就把徐冰弄懵了。那时,徐冰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现代艺术。如今,他已是西方世界中最有号召力、最受关注的中国艺术家之一。


  1990年,徐冰凭借4000多个连商务印书馆老编辑都看不懂的“天书”走进了西方美术馆;2004年,他凭借反映“9·11”题材的《何处惹尘埃》获得当今世界艺术界最大的奖项—“Artes Mundi奖”。


  《天书》、《新英语书法》和《地书》是徐冰最看重的作品。《天书》完成于1991年,用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但没有一个字能让人看懂。这对于赖以用汉字来表达的东方人来说是个嘲讽。当年美院的老师们对徐冰的改变痛心疾首—那名又红又专、很有希望的好学生“不务正业”了。然而,徐冰只是一心想做完全不同于说教式的艺术。


  自从1988年在北京第一次展览后,《天书》直到去年11月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馆,才再度现身国内。但《天书》回归只能代表1990年代以前的徐冰,1990年代之后,徐冰虽然依然戴副眼镜,声音不高,语速不快,但创作却开始放下架势,平易近人。1999年,徐冰嬉耍英文,创作了新英文书法—看起来像中国字的英文。他还创造了一套有方块字与英文对照的学习字帖和基本用具,开办了新英文书法的学习班。如今,在华盛顿的很多人家里都有这一套用具。就连很多餐馆的招牌也用这种“书法”。


  2007年,徐冰用《地书》实现了自我的再一次颠覆。这次的作品整合起来,无异于一本图片书,书中十几个图标讲了一个特别简单的故事某人打车不成,正在懊恼,时间紧迫之际,一辆出租车正巧驶来,某人终于打到了车,满心欢喜。这是一组很浅显的图片故事,连孩子都能读懂。而这些图标正是艺术家徐冰的新作。去年6月至9月,《地书》在纽约MOMA展出。展厅现场,参观者只要在电脑键盘上敲入英文句子,电脑会立刻把句子转译成图标。

Tags:假大空   美国   进城   中国   当代艺术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