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术 > 画闻 / 正文
2009年5月9日,川北果城,风景幽美的北湖之畔。临湖一家古色古香的茶楼上,我与老朋友林峤先生又见面了。
林峤带来了近期的一批焦墨山水画作和一连串的好消息。自去年12月份迄今,他先后五次,历时两个月,专程赴汶川、北川等地写生创作,其间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如愿以偿,完成了数十幅反映抗震救灾主题的,有较高质量和艺术品位的纪实性作品。这一组精心绘制的画稿,得到省内外诸多专家的肯定和赞赏,《四川美术》今年4月号推出其作品。四川民族出版社将其画稿与他部份纪念汶川大地震的诗词、楹联书法作品汇集成《震影墨痕——林峤书画精选》,拟将在汶川大地震周年之际出版发行。
时近傍晚,轩窗外,骤雨初歇,湖面清风徐来,雅室内绿茗生香。我们以茶代酒,话题自然围绕着灾区写生之行。说及采风体验,写生收获,创作感悟,林峤感触颇深。他那被山野阳光晒黑的脸庞上,流露出自信的微笑。品读着一幅幅浸染着灾区泥尘雨痕的画稿,倾听着画家朴实深情的叙述,我的心中,分享着一份与他同样美好的收获与喜悦。
一席即兴交流稍作整理,便有了这篇率性无拘的访谈文字。它记录着画家震区灾后纪行的生命履痕,也记录着画家心灵与思想展翅漫游之后的生命悟道。
缘起:渴望到灾区去
王钟泉:去年隆冬,你冒着严寒和余震不断的风险,首次进入汶川大地震前线,用了四周时间,往访北川、彭州、都江堰、汶川等地,据说元旦节都是在灾民家中度过的。这确是一桩值得称赞的惊人之举。这个想法是何时开始的,又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坚持往震区跑呢?
林 峤:到震区去的想法,其实早在“5.12”汶川大地震猝然来临时就产生了。在地震发生后的一个月内,我参加了本地官方和民间举办的捐款、捐作品等各种声援、支持灾区人民的社会活动。工作虽然很忙,每天晚上都坚持看灾区新闻报道。子弟兵的无私奉献,全国人民的倾情援救,灾区百姓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都让我情不自禁的心生敬慕,夜难成寐。那段时间我含泪编撰和书写了不少有关抗震救灾内容的对联、书法作品,还写了大量的跋记感受。这些书法作品,此次也收录了部分在《震影墨痕》书画集中,从中可以窥见我当时的真实心情。
作为南充市文化馆的一名专业书画干部,我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就是手中这枝毛笔。我急切的渴望,能够尽快到灾区去,为宣传英雄,鼓舞士气,反映火热的一线生活,奉献自己一点绵薄的力量。因而,一直努力促成此事实现。曾私下邀约了一帮富有爱心的朋友,自己掏钱购买生活用品和慰问品,打算自发组队自费去慰问子弟兵和受灾群众,我所在的单位也准备随时待命去灾区慰问演出。自己虽从未上过舞台,缺乏表演经验,仍积极参加,争取到书法捐赠、诗歌朗诵节目。可惜正准备成行之际,因种种原因,计划被取消了。
去年12月份,我终于请到假,可以自费驾车去汶川了。这个想法被搁置了这么久,我当时非常担心,如果再不抓紧时间进去的话,想亲眼目睹灾区人民不屈抗争的生存状况,感受重建家园过程中的奋斗氛围,以及灾难突如其来时被改变了的自然山川环境面貌,将随着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完成,逐步看不到了。真实而及时记录下这重大历史事件,是每一个有良知、有真爱的艺术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稍作准备就迫不及待的匆匆进山去了。
不久,省文化馆组织部分艺术家访问江油、北川、汉旺,我亦有幸随团参加,短短一周的集体采风,不能单独行动,故很难停下来静心体验和写生。此行结束之后,我更加坚定了到灾区中心区域有代表性的景观写生创作的想法,便结合自身工作,制订了为期两个月的计划。
春节前终于挤出两周时间,又独自驾车前往灾区。当时最低气温在零下几度,雨雪霏霏,车行道中泥泞难行。崖畔乱石,不时塌方坠落。我抓紧时间、顶风冒雪,对景写生,一坐即三四个小时,手指和脚尖都冻僵了。
最后一次去灾区作画,是在今年四月份。用将近三周时间去了彭州、德阳、都江堰、安县、北川、青川等地。至此所有重灾区全都跑到了。这时气温正偏高,山中尤其酷热难耐,每天都汗湿衣衫,皮肤晒得黝黑,山蚊扰人,无法休息,返回南充后黑瘦得几乎变了个人。
虽然艰辛备尝,但非常值得,我终于让梦想变成了现实,这批作品就是对自己付出的最高奖赏。
见证:不倒的山魂
王钟泉:在实地采风写生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或者让你最值得回忆、感动的是什么?
林 峤:在震区的日子里,的确有很多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让我感动不已。灾区人民在遭受到突如其来的大劫难后,擦干眼泪,很快就在废墟和失去亲人的悲痛中挺立起来,重新建设自己的家园。所到之处,我都能强烈的感受到这一点。我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记录着这块饱经磨难的土地,描绘着峥嵘的山崖、嵯峨的老树、奔流不息的山涧以及建设中的新居、暂住在简易板房和帐篷中的村民日常生活小景,竭力将这种感受渗入笔墨,渲泻到画面中去。所见所闻,我都用简练的文字,以跋语、札记的方式,认真记录了下来,作为这个特殊时期有价值的重要资料和创作时的生活积累,同时也极大的丰富和扩展了写生画稿的内涵。
在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村,我听到了一个关于老梨树的神奇故事。地震发生时东河口小学老师迅速组织学生到校园中那株老梨树下避难。当所有的教学房屋围墙都坍塌了,老梨树佑护下的师生们全都安然无恙。最后撤离来不及跑到梨树下的三位老师,分别用身体紧护着三位学生遇难。此后这株老梨树枝叶枯萎,似也在为之哀恸哭泣。直到今年春天,梨树返青,重新焕发出顽强生命。当地文艺工作者听说此树故事之后,还专门编排一出“梨花满天”情景剧,试演时非常感人,近日已到对口支援建设的杭州、嘉兴、绍兴、宁波等地演出,数千现场观众为之动容。
在政府的关怀和子弟兵、全国各地大力支持下,灾区人民自强不息重建家园,到处呈现出火热繁忙的景象。在《红白镇重建前夜》、《灾区新景一角》等画稿中,均得到了较好的表现。用以小见大,衬托烘染的手法,将建筑物、堆放各种建材的工地、忙碌穿梭的劳动者作为山水画中的主要表现对象,对于我还是第一次。如《放心的新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干燥塔》、《重建挣钱两不误》、《板房小车队》等。有时,在写生过程中,一张画完成了,画中记录的那间临时房屋也恰巧盖成完工了。在我绘画和采访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启发和收获远比完成几件作品更重要,隐藏在画面背后的东西,比画面所表现的更丰富。在震区,灾民们给予我的帮助和关怀,让我铭记难忘。下雪时,大伯送上火盆,吃饭时,大娘端来可口的饭菜,飘雨了,又为我撑起雨伞。在映秀镇,双胞胎姐妹怕我迷路,陪同写生,在山地里走了很远。写生结束离村时,由于不通汽车,村民用摩托车送我出三公里之外。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淳朴善良,坚忍不拔的乡亲,就像一座座昂然不倒的山峰。山之魂灵,是信心、力量的化身,是民族希望的脊梁。两个月的时光,我和震区的群众结下深厚情谊,回到南充后还经常在梦中见到他们。
感悟:源远才能流长
王钟泉:我们知道,你首先是以书法的成就得到社会承认,并因此而声名远播的。现在,在山水画,尤其是焦墨山水画创作领域,你又独辟蹊径,走出了一方自己的天地。是否可以这样说,这次震区之行崭新的生活体验和写生创作,使你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并将对今后的艺术生涯产生重大和深刻的影响呢?
林峤:是的,近几年,我将较多精力转向了山水画创作。这一次的收获是巨大的,给予我的启发和感悟也是十分重要的。往常作画,多从临摹借鉴着手,或是闭门造车,画面无新意,景观缺乏地域特色。画中的山峰、岩石搬来搬去,无非是不同的组合排列,放在哪里都差不多。笔墨表现,往往囿于程式,难脱古人窠臼。
这次的写生,明显有了不同。对大自然的感受均发自内心深处,饱含情感,落笔心中有数,线条更具遒劲、老辣的沧桑感和涩拙味,表现力得到较大增强。我的书法以章草为主,在写生中以书入画,且又纯用焦墨,施之于震区景像描写倒也十分契合,得心应手。通过实践,我深刻认识到,艺术家必须深入生活的源头,必须把根扎入大地,才能走得更远,更有创造力和生命力。正如俗谚所说:“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很多画的构成都来自生活,有感而发,效果出人意外,如果不到现场,在画室中根本想象不到这样独特的构图。由此,我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走进生活,在生活中采撷,汲取艺术的灵感和养料。现在我的信心更足了,方向也更明确了。不如此,再有天赋的艺术家,其艺术生命最终也会断流干涸,创作之花迟早都要枯萎凋谢。
不独绘画,所有艺术创作,都有共同规律可循,相通情理可悟,你拥抱生活,生活必将给你丰厚的回报和馈赠。这个画集出版后,我还将继续到震区去写生作画,到生活中去发现美、创造美。这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或为某种需要应急偶一为之,而是一个终生都要坚持的重大原则问题。
王钟泉
2009年5月9日夜
猜你喜欢
- 2015-03-17 书画家启功逝世10周年作品展在京开幕
- 2015-03-17 书画家启功逝世10周年作品展在京开幕
- 2015-03-15 百位书画家企业家在京研讨中国书画产权交易模式
- 2015-03-15 “孙中山足迹写生油画作品展”开幕
- 2015-03-12 第五位跻身“亿元俱乐部”的近现代书画家
- 2015-03-12 当代书画艺术品投资成热钱流动新方向
- 2015-03-11 济宁市首届女书画家作品展开幕
- 2015-03-02 李世明——特邀最受欢迎的人民书画家献礼全国两会
- 2015-03-02 孟广龙——特邀最受欢迎的人民书画家献礼全国两会
- 2015-03-02 宋国柱——特邀最受欢迎的人民书画家献礼全国两会
- 搜索
-
- 03-04中国书法杂志
- 01-222015年《国画收藏》杂志征稿启事
- 10-08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展 在天津美术馆隆重开幕
- 09-17四川美术家协会2014年创作基地工作会在自贡召开
- 09-12于丹:教师应多拿笔写字
- 09-03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展区复评结果
- 08-29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版画展区复评入选名单
- 06-24居大宁水墨鸭进驻全聚德展览馆
- 05-29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展 在联合国总部开幕
- 05-16第四届 孤山证印 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征稿启动
- 7328℃被禁74年,“淫画”流落异乡
- 6101℃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名单
- 4374℃“大师风范——陆俨少画展” 在江苏省美术馆隆重开幕
- 4347℃第九届省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宝安展出
- 3772℃“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揭晓
- 3339℃武强抢救年画古版百余块
- 3130℃韩国《金昌烈画展》开幕
- 2849℃七十余幅民国洋画亮相刘海粟美术馆
- 2618℃首届全国美术教师作品展获奖名单
- 2424℃《百年巴金》大型画集出版
- 02-12中国美院昨日开考 考生达9500余人质量优于往年
- 06-06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名单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