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术 > 中华绘画 / 正文
著名漫画家、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第二、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丁聪因病医治无效,2009年5月26日上午11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丁聪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和美术设计家,籍贯上海,汉族,逝世前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笔名:小丁。
丁聪同志曾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列席代表,第二、六、七届委员兼教科文委委员,全国青联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兼漫画艺委会主任,中国摄影学会副主席等。
1916年12月6日丁聪出生于上海一个艺术之家,父亲丁悚是本世纪初上海的著名漫画家和我国漫画界的前辈,受其影响,丁聪自幼对美术有着浓厚兴趣。1935年,丁聪19岁时从上海清心中学毕业后,家庭没有经济能力送他上大学,他刻苦自学并以出众的美术才华被上海《联华画报》、《新华画报》聘为美术编辑。后迫于生计到上海摩旻氏女中教授美术课程,这段时期他的主要作品多是在鲁少飞主编的《时代漫画》上发表社会讽刺漫画和幽默作品。《时代漫画》是一本具有进步倾向、反映市井生活及文化动态的刊物,丁聪的作品指责了生活中的陋习,也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寄予了深深的同情(《洋车夫对话》)。与他同时发表作品的还有华君武、张乐平、张光宇、叶浅予等画家。从1936年始,丁聪又与马国亮共同编辑了风行全国的《良友》画报,成为知名画家。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丁聪与上海美术界的进步人士共同成立了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创办了会刊《救亡漫画》,丁聪以激情的笔勾勒出残暴日军的罪行,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上海沦陷后,丁聪漂泊到香港,在那里搞起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救国宣传活动,成立了抗日救亡漫画会,参加了《日寇暴行实录》宣传展览。丁聪所绘《流亡图》,曾受到宋庆龄等人的高度评价,并成为她领导《保卫中国同盟》的宣传画。在香港的4年中,除了宣传抗日,他还继续编辑《良友》画报并创刊了《大地》画报,还在金仲华主编的《星岛晚报》上画过100套连载漫画《小朱从军记》,表现了一个青年投身抗日的过程。在共产党的《华商报》上发表了他在缅甸仰光写生得来的20幅组画《而公路依然伸展着》。皖南事变后,部分进步电影、戏剧界人士从重庆撤到香港,并组成旅港剧人协会,丁聪积极加入,在抗日戏剧演出中做舞台设计工作。他积极参加廖承志领导的揭露国民党破坏新四军抗日的《团结抗战大画史》中担任编辑工作。此间,丁聪与大批文化人士由香港撤退到东江纵队游击区,沿途创作了反映抗日游击队战斗生活的作品,后在桂林参加《新中国剧艺社》的演出,做布景设计工作。
1930年底,丁聪离开香港赴重庆,后又转入成都进行抗日宣传。在重庆,他与叶浅予、张光宇等人搞十人漫画联展,曾设计过《雾重庆》、《祖国在召唤》等剧的舞台背景。应《华西晚报》画刊负责人陈白尘之邀,画出24幅鲁迅《阿Q正传》木刻插图,为怒吼剧社的《牛郎织女》作过服装设计。1942年秋他在重庆曾参加党领导的《中国艺术剧社》做舞台监督。
1945年,丁聪参加在重庆的《香港的受难漫画联展》等活动,并创作发表了代表性作品《现象图》。
丁聪在1945年还曾应邀赴昆明在美国陆军作战总部帮助设计绘制宣传抗日传单,为反法西斯战争尽力。
丁聪在上世纪30年代就结识了一批进步文化人士和我党领导人,受党的影响,丁聪对国民党政权的反动统治有着深刻的认识,发表了《现象图》、《现实图》、《良民塑像》等代表性作品,深深地刺痛了反动当局,他所参与的李公朴、闻一多追悼会和纪念鲁迅、高尔基逝世10周年大会的宣传工作,都在当时社会上震动很大。1946年10月下旬,周恩来在中共驻沪办事处约见了丁聪等三位画家,嘱托黎明前有一段时间将更为黑暗,要保存实力,给了画家们很大鼓舞。1947年秋,上海文化界以宋庆龄的名义举办中秋游园会,丁聪担任联络工作,引起当局注意,不久,在周恩来的安排下,丁聪离沪赴香港,并完成了讽刺美蒋倒台的《现实图》的创作。1948年底,周恩来召唤在香港的文化名人赴京共商新中国建设宏图,丁聪也在其中。
新中国成立后,丁聪先后参加了第一届青代会和文代会,成为新中国委派的赴匈牙利“世界青年联欢节”和“世界青年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人民画报》副总编辑兼编辑部主任。曾组织了1950年的“五四青年运动史料展览会”,1953年的“反对美帝细菌战展览”等。
1957年的反“右”斗争中,丁聪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下放到黑龙江省虎林县劳动改造,在此期间,他以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艺术的激情,画出了一批批充满阳光和力量,表现热火朝天劳动生活的作品,充满了乐观自信,昂扬向上的精神,表现了他坚定的信念。
1961年丁聪返京后调到中国美术馆工作,负责编辑展览,曾组织“曹雪芹逝世200周年纪念展览会”和赴日本的“《红楼梦》展览”,这些大规模的展览在当时均有影响。
1966年文革开始后,丁聪再次受到冲击,被下放劳动改造,1976年后回到中国美术馆工作。
粉粹四人帮后,丁聪又重新拿起画笔,他画了大量的漫画和插图,日以继夜地工作,发誓要追回失去的时间,他的作品爱憎分明,寓意深刻,能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丁聪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成就倍受社会关注,是公众关心的人物,为了答谢人民群众的关爱,他晚年创作不辍,自70年代以来,出版了《丁聪漫画选》(七个版本)、《丁聪插图》、《古趣一百图》、《绘图新百喻》、《阿行知儿歌》(插图)、《鲁迅小说插图》、《昨天的事情》、《丁聪漫画、插图、速写》《漫画系列》(十本一套)、《我的漫画生活》等50余本画集,并为10多本外文版中国文字作品配插图,他的画集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本等在国外发行。法国国际柯雷亚漫画杂志举办的国际漫画巡回展为丁聪的作品专辟了一个展厅,展出作品近百幅,后被法国一博物馆收藏。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系列聚焦人物丛书中,丁聪作品列在其中,名为《画卷就这样展开》,系列地介绍了丁聪的艺术。1996年10月1日至8日,中国美术馆、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全国政协书画室为他举办了“丁聪从艺65周年回顾展”,以精彩的画面,丰富的内容赢得了观众的好评,许多观众一边看一边流泪,3本留言簿写满了观众的感慨与问候,赞扬与崇敬,病中的丁聪通过媒体向观众表示“为了报答观众的厚爱,我一定养好身体,为人民再画上十年”。
晚年的丁聪在艺术创作的同时,积极出席中国美术馆的重要展事和社会活动,为中国美术事业和美术馆的建设建言献策,2007年因健康原因搁笔,但仍然关心中国漫画、动漫事业的发展,对中国漫画创作的前景寄予厚望。
他对生活要求不高,不大的居室内到处是书,平生最喜好的是画册和京剧。近年因患胰腺炎、脑萎缩、中风等疾病,多次住院治疗,但始终保持着幽默的天性和乐观的自信,坚持与病魔作斗争,表现了一位老艺术家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他是中国美术馆至今年事最高、资历最深的专家学者,他的精神不但倍受尊敬而且深深影响着新的一代,成为后学榜样。他的辞世是中国美术界的一大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丁聪同志未竟的事业和精神,为中国美术事业的更大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丁聪同志安息吧!
- 上一篇:刘八哥飞走了
- 下一篇:画人陆俨少 为书画而生
猜你喜欢
- 2015-03-18 以爱之名——台湾漫画家萧言中新作暖人心
- 2015-03-15 盘点世界十大著名宝藏(组图)
- 2015-03-15 著名的私人藏瓷
- 2015-03-15 著名画家焦秉义向革命老区捐赠书画作品
- 2015-03-12 中国著名影人书画精品首次在杭拍卖
- 2015-03-12 匡时携手书协共推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专场
- 2015-03-12 浅析经典西画中国市场的现在和未来
- 2015-03-12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赌石
- 2015-03-10 著名摄影家吕厚民去世 组图
- 2015-03-10 著名摄影家吕厚民去世 组图
- 搜索
-
- 12-02德国的大师艺术
- 12-02八大山人作品赏析
- 12-02诗情画意李可染
- 12-02罕见的晚清名人书法
- 12-02米勒的写实世界
- 10-10福建民俗画大家陈友荣作品欣赏
- 04-14王朔撰文忆亲家朱新建:曾因怕尴尬不想见他(图)
- 03-31四川电视台《巴蜀画坛》:何开鑫翰墨人生
- 03-27邓化鸣携手梦晓为田子坊顾仁源画展作主持
- 03-03走进周鹏飞的书画世界
- 29711℃徐悲鸿生平
- 12196℃陈德宏花鸟画作品欣赏(一)
- 9462℃宋代名家山水画(一)
- 9208℃一尘不染的郑板桥
- 7496℃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三)
- 7127℃宋代名家山水画(二)
- 6609℃宋美龄的山水画
- 6541℃吴冠中水墨画欣赏
- 6028℃宋代名家山水画(四)
- 5981℃范曾白描人物
- 10-10福建民俗画大家陈友荣作品欣赏
- 05-27范曾写意人物(一)
- 05-27范曾写意人物(二)
- 05-27王叔晖工笔人物画《西厢记》(16幅)
- 03-10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三)
- 03-10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二)
- 03-08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一)
- 03-07唐寅山水作品选
- 03-07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三)
- 03-07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二)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