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术 > 中华绘画 / 正文
水墨浓淡总是情——记盐都美术界领军人物、国画家刘克刚
巴蜀地处我国南北、东西部的交汇处,自蚕丛、鱼凫至今已有4500余年文明史。中原文化南移与长江文化东渐,使巴蜀成为重要的文明吸纳之地,加之巴蜀处于盆地之中,本土的民族文化滋养深厚,一旦与外来文化相融,便蔚为大观。自贡地处巴蜀之南,蒙养既深,代有才人。历史上自古荣州多英杰,富顺才子天下闻。在当今的时代群英中,一位超脱淡泊、蜚声川南的艺术家渐行渐近,他就是盐都美术界的领军人物,享有蜀中“刘八哥”美誉的国画家刘克刚。
“白描”——童年时光
1917年,刘克刚出生在威远县石牛寨一位富商家庭,祖父、父亲喜爱书法,外祖母、舅父爱好书画。远房叔爷刘君悫是著名书法家,曾在刘家住过半年,辅导他的书法。在书香门第的艺术熏陶下,他自小就临摹赵孟頫、苏东坡、黄山谷、米芾、颜真卿等名家的字帖,十岁时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小“书法家”,常有乡邻央他写祖宗牌法。童年的刘克刚也很喜欢画画,家里因二哥养有许多八哥,八哥便成了他最早的描摹对象。这年,舅父送给他一本的清代名人画册和芥子院画册,他如获至宝,反复临摹练习,根植于心中的那片对绘画的激情从此被挑起。
十四岁进入初中后,他开始系统地学习绘画。初中的美术老师詹联科是本地有名气的画家,以画花蝶见长,对他的影响很大。在这里,他与后来成为“蝶痴”的画家万钟成为了同学。为了更广泛地吸纳不同流派的绘画技法,他央求父亲把他领去拜自贡市著名老画家张绍龄为师。从此,他在张绍龄的指导下踏上了专攻花鸟画的道路。常言道,画虎难画走,画人难画手,意指画动态的事物难度更大,不言而喻,画体态灵活、须臾多变、掠目即过的鸟类则更难,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坚实的默写功底。为能充分地体现出鸟类的灵动与传神,他常常废寝忘食地观察家中喂养的八哥的形态和习性。在认真地揣摩恩师与前人的绘画理论和技巧的基础上,靠细心的观察、准确的记忆和娴熟的表现力将八哥动态的瞬间凝固为艺术成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他随张绍龄画八哥之时,万钟也师从詹联科画蝴蝶。瓜熟蒂落,半个世纪后,万钟与老师詹联科并称为“荣州二蝶”,而他成为蜀中享有盛名的“刘八哥”。
“浅绛”——学生时代
中学毕业后,刘克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成都东方美专,受教于冯建吾教授。冯建吾是我国著名海派画家王个簃的学生,曾任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重庆国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等职,1932年与同仁在成都创办东方美术专科学校。在这座艺术殿堂里,刘克刚受益于冯建吾、段虚谷、张晴风、杜诗奇等一大批优秀画界先驱的敦敦教诲,并与当今名画家石鲁成为同学。石鲁(1919年~1982年),原名冯亚珩,是冯建吾的弟弟,我国著名山水、人物、花鸟画家,长安画派主要创始人。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美协主席、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等职,其倡导的“野、怪、乱、黑”成为新国画运动的一面旗帜。当年他们俩都是冯建吾所称道的优秀学生,两人经常就其所学互相切磋。在东方美专学习期间,他们写生的足迹遍布巴蜀大地,既熔炼于名山大川,更寄情于乡间野趣。一次,冯建吾带着国画系的学生到峨眉山写生回来,冯建吾、石鲁、刘克刚三人共同合作了一幅花鸟画,刘克刚画的是在峨眉山见到一种植物,叶的背面是金黄色、正面是绿色,叶形肥厚,入画很美。在这幅作品中,清逸的水墨,因情随意,收纵自如,花鸟灵动,意境清远,富于生话气息,成为该校的典范教材。
1936年东方美专因故停办后,他从东方美专转到重庆西南美专继续其学业,1937年从重庆西南美专毕业。他深厚的功底和造诣受到该校师生们的欣赏和认同,学校的老师曾邀请他举办书画联展。在毕业创作时,学校特意让他多画几幅作品用于毕业创作画展,在画展中,他的一幅《扁豆》被学校留存,另外两幅《红叶小鸟》、《鱼乐图》被画商高价买走。
“水墨”——走向光明
因对黑暗时政的不满,刘克刚毕业后回到家乡教书育人。此间,应当时盐务管理局局长和盐商相邀,1939年在家乡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展出地点是沙湾三圣桥一个盐商的字号里。作品有工兼写的山水、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近百幅,是他新近创作与在两个美专所画。画一展出,立即轰动自贡、内江,被盐商和士绅们抢购一空。此时年仅22岁的他已经声名雀起,但淡薄名利的他谢绝了源源不断的订购,仍默默地做着平凡的小学、中学老师。
在旭川中学任教时,刘克刚受到地下党人肖菊人先进思想的影响,积极要求进步,并参加了肖菊人领导的反饥饿运 动。1950年解放后由肖菊人介绍到自贡市第一中学任教,就在这年,自贡市举办迎接解放的军民联欢会,慷慨激昂的他在会上展示了他精心绘制的***、斯大林、金日成三位中外领袖的巨幅画像,艺惊盐都,受到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从这时开始在自贡镇反、三反、五反、抗美援朝、整风反右、大炼钢铁、大跃进、人民公社时期,他以无比的热情创作了大量巨幅宣传画,为自贡的历史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重彩”——鼎盛生涯
从80年代初到90 年代末,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也迎来了刘克刚创作的鼎盛时光。中年以后,他自出机杼,其艺术手法日臻成熟,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语言。其所绘的八哥,用笔从容有力,格趣孤高拔俗,得神情于形似之外,十分隽永耐看。古人谓:“以笔取气、以墨取韵”,其用墨无论枯湿浓淡,焦、积、破、泼都显得分寸适度,融具象与表现、写实与抽象、细腻与粗犷于一体。曾有作家这样描述他的作品:“细揣刘克刚的紫藤八哥图,布局上老藤粗壮,龙蛇妖娇,缠绕自然合理又富于变化;藤、叶、花生机勃勃,聚散有致,整个画面层次分明,刚柔相济,形成使人愉悦的节奏美、旋律美。将刘克刚的紫藤八哥、芭蕉八哥图与宋代法常的《松树八哥图》、明代林良的《鹰击八哥图》相比较,就会发现,刘克刚的八哥多为欢叫中的八哥,配以芭蕉、紫藤,显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不沉寂不浮躁,平和淡泊,使人想起江南水乡、蜀南村寨、小桥流水、幽篁茅屋、疏篱豆棚、麦田菜花儿……使人想起“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刘克刚的八哥用墨大胆,浓墨近乎焦、淡墨近似无,中有色阶过渡,使八哥更为生动、活泼、朝气勃勃,形神兼备。三五八哥,有聚有散,将翱将翔,呼应顾盼。使整个画面大开大合,疏密分明,得势而极富动感,传达出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美感。”
1982年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曾题“艺精”相赠,对其人物、山水、花鸟卷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1985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了一套以花鸟画为主的现代中国画名家的长三开月历,他的作品《芭蕉八哥》与全国著名画家吴作人、潘天寿、田世光、溥佐、陈小毅等名家的作品一同被辑入这套挂历; 80年代中期,“巴蜀名家书画展”在广州举行,自贡市仅有他的画得以参加这次画展,并在广交会上全部售出;80年代末,四川省美协主席李少言点名要他到锦江宾馆为宾馆作画。而与他一同为宾馆作画的都是冯建吾、吕琳、邱笑秋、赵蕴玉等全省知名画家。1995年,有好事者将自贡地区晚清至今二十几幅名家作品拿到北京荣宝斋代销,而荣宝斋仅购藏了刘克刚的两幅八哥图。
刘克刚作为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历任自贡市书协、美协主席等职,对中国花鸟画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1939年举办第一次画展开始至今,他的国画和书法作品先后被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泸州博物馆、红岩纪念馆、四川省博物馆等收藏,被市委、市政府作为与国内外友好邦交省市的礼品相赠。《紫藤八哥》被收入《海峡两岸美术观摩作品集》在台湾出版,他的作品广泛流传于日本、美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刘克刚本人也被列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签名铭章艺术总览》。
“写意”——桃李满天下
因工作需要,1951刘克刚再次回到旭川中学任教。在他任教期间,在旭川中学创办了全市第一所图画专用教室,并为四川美术学院输送了10名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其中就有后来成为著名雕塑家的李绍端、王官乙等。(李绍端,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大型泥塑《收租院》的十位主要创作者之一;王官乙,阿尔及利亚美术家协会荣誉会员,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作品《玉碎》获建国30周年美展三等奖,《小八路》、《瞿秋白》等被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收藏。)
1961年,刘克刚服从组织安排,由学校调到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担任总体设计直到退休。而今的盐业历史博物馆内的布局还沿用着他的一些设计。退休后他仍然老骥伏枥,致力于青少年后辈的培养,循循善诱的教育着学生,为美术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新鲜血液。他总说人生有涯而艺术无涯,如今已九十高龄的他仍然精神矍铄,笔耕不辍,每天做画授徒四五个小时。
2006年4月17日,迎来了他的九十岁寿辰,为表彰其艺术成就,感谢这位美术界领军人物对自贡做出的重要贡献,由市政府主办、市美术家协会承办了这次盛大的寿宴,在檀木林宾馆一号楼会议室里,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海林亲自为他祝寿,市政府秘书长陈星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劲等也向刘老表示了祝福。
水墨浓淡总是情!刘克刚一生所执著追求的正是画物托志,心向自然的淡泊人生,正如郭广岚赠给他的诗中所言:“纷披花叶上枯藤,满壁龙蛇似素僧。画到酣时人半醉,春回纸上鸟多情。高哉应羡拿云手,耄矣犹存赤子心。八大新罗呼不起,千秋笔墨与谁论。”
——<<今日晚报>>2006.8.11
巴蜀地处我国南北、东西部的交汇处,自蚕丛、鱼凫至今已有4500余年文明史。中原文化南移与长江文化东渐,使巴蜀成为重要的文明吸纳之地,加之巴蜀处于盆地之中,本土的民族文化滋养深厚,一旦与外来文化相融,便蔚为大观。自贡地处巴蜀之南,蒙养既深,代有才人。历史上自古荣州多英杰,富顺才子天下闻。在当今的时代群英中,一位超脱淡泊、蜚声川南的艺术家渐行渐近,他就是盐都美术界的领军人物,享有蜀中“刘八哥”美誉的国画家刘克刚。
“白描”——童年时光
1917年,刘克刚出生在威远县石牛寨一位富商家庭,祖父、父亲喜爱书法,外祖母、舅父爱好书画。远房叔爷刘君悫是著名书法家,曾在刘家住过半年,辅导他的书法。在书香门第的艺术熏陶下,他自小就临摹赵孟頫、苏东坡、黄山谷、米芾、颜真卿等名家的字帖,十岁时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小“书法家”,常有乡邻央他写祖宗牌法。童年的刘克刚也很喜欢画画,家里因二哥养有许多八哥,八哥便成了他最早的描摹对象。这年,舅父送给他一本的清代名人画册和芥子院画册,他如获至宝,反复临摹练习,根植于心中的那片对绘画的激情从此被挑起。
十四岁进入初中后,他开始系统地学习绘画。初中的美术老师詹联科是本地有名气的画家,以画花蝶见长,对他的影响很大。在这里,他与后来成为“蝶痴”的画家万钟成为了同学。为了更广泛地吸纳不同流派的绘画技法,他央求父亲把他领去拜自贡市著名老画家张绍龄为师。从此,他在张绍龄的指导下踏上了专攻花鸟画的道路。常言道,画虎难画走,画人难画手,意指画动态的事物难度更大,不言而喻,画体态灵活、须臾多变、掠目即过的鸟类则更难,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坚实的默写功底。为能充分地体现出鸟类的灵动与传神,他常常废寝忘食地观察家中喂养的八哥的形态和习性。在认真地揣摩恩师与前人的绘画理论和技巧的基础上,靠细心的观察、准确的记忆和娴熟的表现力将八哥动态的瞬间凝固为艺术成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他随张绍龄画八哥之时,万钟也师从詹联科画蝴蝶。瓜熟蒂落,半个世纪后,万钟与老师詹联科并称为“荣州二蝶”,而他成为蜀中享有盛名的“刘八哥”。
“浅绛”——学生时代
中学毕业后,刘克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成都东方美专,受教于冯建吾教授。冯建吾是我国著名海派画家王个簃的学生,曾任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重庆国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等职,1932年与同仁在成都创办东方美术专科学校。在这座艺术殿堂里,刘克刚受益于冯建吾、段虚谷、张晴风、杜诗奇等一大批优秀画界先驱的敦敦教诲,并与当今名画家石鲁成为同学。石鲁(1919年~1982年),原名冯亚珩,是冯建吾的弟弟,我国著名山水、人物、花鸟画家,长安画派主要创始人。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美协主席、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等职,其倡导的“野、怪、乱、黑”成为新国画运动的一面旗帜。当年他们俩都是冯建吾所称道的优秀学生,两人经常就其所学互相切磋。在东方美专学习期间,他们写生的足迹遍布巴蜀大地,既熔炼于名山大川,更寄情于乡间野趣。一次,冯建吾带着国画系的学生到峨眉山写生回来,冯建吾、石鲁、刘克刚三人共同合作了一幅花鸟画,刘克刚画的是在峨眉山见到一种植物,叶的背面是金黄色、正面是绿色,叶形肥厚,入画很美。在这幅作品中,清逸的水墨,因情随意,收纵自如,花鸟灵动,意境清远,富于生话气息,成为该校的典范教材。
1936年东方美专因故停办后,他从东方美专转到重庆西南美专继续其学业,1937年从重庆西南美专毕业。他深厚的功底和造诣受到该校师生们的欣赏和认同,学校的老师曾邀请他举办书画联展。在毕业创作时,学校特意让他多画几幅作品用于毕业创作画展,在画展中,他的一幅《扁豆》被学校留存,另外两幅《红叶小鸟》、《鱼乐图》被画商高价买走。
“水墨”——走向光明
因对黑暗时政的不满,刘克刚毕业后回到家乡教书育人。此间,应当时盐务管理局局长和盐商相邀,1939年在家乡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展出地点是沙湾三圣桥一个盐商的字号里。作品有工兼写的山水、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近百幅,是他新近创作与在两个美专所画。画一展出,立即轰动自贡、内江,被盐商和士绅们抢购一空。此时年仅22岁的他已经声名雀起,但淡薄名利的他谢绝了源源不断的订购,仍默默地做着平凡的小学、中学老师。
在旭川中学任教时,刘克刚受到地下党人肖菊人先进思想的影响,积极要求进步,并参加了肖菊人领导的反饥饿运 动。1950年解放后由肖菊人介绍到自贡市第一中学任教,就在这年,自贡市举办迎接解放的军民联欢会,慷慨激昂的他在会上展示了他精心绘制的***、斯大林、金日成三位中外领袖的巨幅画像,艺惊盐都,受到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从这时开始在自贡镇反、三反、五反、抗美援朝、整风反右、大炼钢铁、大跃进、人民公社时期,他以无比的热情创作了大量巨幅宣传画,为自贡的历史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重彩”——鼎盛生涯
从80年代初到90 年代末,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也迎来了刘克刚创作的鼎盛时光。中年以后,他自出机杼,其艺术手法日臻成熟,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语言。其所绘的八哥,用笔从容有力,格趣孤高拔俗,得神情于形似之外,十分隽永耐看。古人谓:“以笔取气、以墨取韵”,其用墨无论枯湿浓淡,焦、积、破、泼都显得分寸适度,融具象与表现、写实与抽象、细腻与粗犷于一体。曾有作家这样描述他的作品:“细揣刘克刚的紫藤八哥图,布局上老藤粗壮,龙蛇妖娇,缠绕自然合理又富于变化;藤、叶、花生机勃勃,聚散有致,整个画面层次分明,刚柔相济,形成使人愉悦的节奏美、旋律美。将刘克刚的紫藤八哥、芭蕉八哥图与宋代法常的《松树八哥图》、明代林良的《鹰击八哥图》相比较,就会发现,刘克刚的八哥多为欢叫中的八哥,配以芭蕉、紫藤,显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不沉寂不浮躁,平和淡泊,使人想起江南水乡、蜀南村寨、小桥流水、幽篁茅屋、疏篱豆棚、麦田菜花儿……使人想起“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刘克刚的八哥用墨大胆,浓墨近乎焦、淡墨近似无,中有色阶过渡,使八哥更为生动、活泼、朝气勃勃,形神兼备。三五八哥,有聚有散,将翱将翔,呼应顾盼。使整个画面大开大合,疏密分明,得势而极富动感,传达出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美感。”
1982年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曾题“艺精”相赠,对其人物、山水、花鸟卷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1985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了一套以花鸟画为主的现代中国画名家的长三开月历,他的作品《芭蕉八哥》与全国著名画家吴作人、潘天寿、田世光、溥佐、陈小毅等名家的作品一同被辑入这套挂历; 80年代中期,“巴蜀名家书画展”在广州举行,自贡市仅有他的画得以参加这次画展,并在广交会上全部售出;80年代末,四川省美协主席李少言点名要他到锦江宾馆为宾馆作画。而与他一同为宾馆作画的都是冯建吾、吕琳、邱笑秋、赵蕴玉等全省知名画家。1995年,有好事者将自贡地区晚清至今二十几幅名家作品拿到北京荣宝斋代销,而荣宝斋仅购藏了刘克刚的两幅八哥图。
刘克刚作为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历任自贡市书协、美协主席等职,对中国花鸟画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1939年举办第一次画展开始至今,他的国画和书法作品先后被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泸州博物馆、红岩纪念馆、四川省博物馆等收藏,被市委、市政府作为与国内外友好邦交省市的礼品相赠。《紫藤八哥》被收入《海峡两岸美术观摩作品集》在台湾出版,他的作品广泛流传于日本、美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刘克刚本人也被列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签名铭章艺术总览》。
“写意”——桃李满天下
因工作需要,1951刘克刚再次回到旭川中学任教。在他任教期间,在旭川中学创办了全市第一所图画专用教室,并为四川美术学院输送了10名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其中就有后来成为著名雕塑家的李绍端、王官乙等。(李绍端,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大型泥塑《收租院》的十位主要创作者之一;王官乙,阿尔及利亚美术家协会荣誉会员,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作品《玉碎》获建国30周年美展三等奖,《小八路》、《瞿秋白》等被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收藏。)
1961年,刘克刚服从组织安排,由学校调到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担任总体设计直到退休。而今的盐业历史博物馆内的布局还沿用着他的一些设计。退休后他仍然老骥伏枥,致力于青少年后辈的培养,循循善诱的教育着学生,为美术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新鲜血液。他总说人生有涯而艺术无涯,如今已九十高龄的他仍然精神矍铄,笔耕不辍,每天做画授徒四五个小时。
2006年4月17日,迎来了他的九十岁寿辰,为表彰其艺术成就,感谢这位美术界领军人物对自贡做出的重要贡献,由市政府主办、市美术家协会承办了这次盛大的寿宴,在檀木林宾馆一号楼会议室里,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海林亲自为他祝寿,市政府秘书长陈星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劲等也向刘老表示了祝福。
水墨浓淡总是情!刘克刚一生所执著追求的正是画物托志,心向自然的淡泊人生,正如郭广岚赠给他的诗中所言:“纷披花叶上枯藤,满壁龙蛇似素僧。画到酣时人半醉,春回纸上鸟多情。高哉应羡拿云手,耄矣犹存赤子心。八大新罗呼不起,千秋笔墨与谁论。”
——<<今日晚报>>2006.8.11
- 上一篇:吴冠中的吝啬与慷慨:用钱像对待时间般节俭
- 下一篇:邱笑秋艺术掠影(一)
猜你喜欢
- 2015-03-15 “传承与拓展——陈钰铭、王晓辉、秦嗣德水墨人物精品展”
- 2015-03-13 传统水墨悄然变脸 国画更新仍在途中
- 2015-03-10 水墨人物精品展在京举行 画家捐助听障儿童
- 2015-03-10 “卧游:陆春涛水墨艺术”展亮相
- 2015-02-04 2014秋拍:当代水墨创高成交率
- 2015-02-03 被市场关注的当代水墨
- 2015-01-19 “墨法社会--李孝萱水墨展”隆重开幕
- 2015-01-19 马来西亚“羊光大道”水墨画迎新春 图
- 2015-01-19 “墨法社会--李孝萱水墨展”隆重开幕
- 2014-12-22 艺术家杨珺:新水墨时代的先锋
- 搜索
-
- 12-02德国的大师艺术
- 12-02八大山人作品赏析
- 12-02诗情画意李可染
- 12-02罕见的晚清名人书法
- 12-02米勒的写实世界
- 10-10福建民俗画大家陈友荣作品欣赏
- 04-14王朔撰文忆亲家朱新建:曾因怕尴尬不想见他(图)
- 03-31四川电视台《巴蜀画坛》:何开鑫翰墨人生
- 03-27邓化鸣携手梦晓为田子坊顾仁源画展作主持
- 03-03走进周鹏飞的书画世界
- 29711℃徐悲鸿生平
- 12196℃陈德宏花鸟画作品欣赏(一)
- 9462℃宋代名家山水画(一)
- 9208℃一尘不染的郑板桥
- 7496℃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三)
- 7127℃宋代名家山水画(二)
- 6609℃宋美龄的山水画
- 6541℃吴冠中水墨画欣赏
- 6028℃宋代名家山水画(四)
- 5981℃范曾白描人物
- 10-10福建民俗画大家陈友荣作品欣赏
- 05-27范曾写意人物(一)
- 05-27范曾写意人物(二)
- 05-27王叔晖工笔人物画《西厢记》(16幅)
- 03-10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三)
- 03-10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二)
- 03-08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一)
- 03-07唐寅山水作品选
- 03-07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三)
- 03-07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二)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