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术 > 中华绘画 / 正文
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相继开始建造石窟寺。
石窟寺简称石窟,这个名称源自天竺(古印度),它是佛教寺庙建筑的一种。
东晋法显高僧在“佛国记”中曾写到“到耆阁崛山,未至头三里,有石窟南向,佛本于此坐禅”的描述。
千佛之地
石窟多建于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就山崖开凿而成,和城乡人烟辐辏之地的殿堂式寺庙相比,石窟寺不仅可以节省建造费用,坚固不易损坏,而且冬暖夏凉,环境幽静,更适合出家僧徒隐居苦修,参禅悟道。因石窟内有大量佛教壁画和佛像,所以俗称“千佛洞”。
新疆地区的石窟最早开凿大约于公元三世纪的东汉晚期,比敦煌石窟还要早,魏晋和南北朝时期最盛,唐初仍方兴未艾,以后虽逐渐减少,但到元代仍有开凿。在新疆石窟艺术的影响下,我国内地从公元四世纪中、后期也开始建造石窟,并相继出现了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等著名石窟。所以新疆石窟无论在石窟建筑上,塑像风格上,壁画艺术上,都显示出特有时代的传播风貌和地域幅射的特点。
新疆地区是我国开凿和保存石窟最多最集中的地区。截至目前,已发现的石窟群有17处,洞窟多达960多个。这些石窟主要分布在古丝绸之路北道,塔里木盆地北缘,东至吐鲁番一带,其中最著名的拜城克孜尔石窟,库车库木吐拉石窟,吐鲁番的柏孜克里克石窟等等。
活的历史
柏孜克里克石窟,开凿时间为6世纪及12世纪(即北朝至元代),现有编号洞窟83个,其中有僧侣坐禅修行的“毗诃罗窟”,有供信徒礼拜的“支提窟”,此外还有一些纪念高僧的隐窟和僧房,繁盛时期则是高昌回鹘时期,唐代称“宁戌窟寺”。
石窟壁画和大量的回鹘文题记,是研究高昌回鹘历史,文化,艺术十分珍贵的资料,其中后室开凿,前室用土坯砌成,顶部为穹隆顶独特的建筑形制,在中国石窟建筑艺术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石窟内所发现的摩尼教,景教壁画,使其成为世界范围内保存摩尼教艺术品为数不多的地点之一。根据石窟内遗存的大量回鹘王族壁画,可以认定,这里曾是高昌回鹘王国时期的皇家寺院。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塑像几乎全部被毁,壁画破损也相当严重。20世纪初,德国人勒柯克和英国人斯坦英先后数次来到石窟,窃取了大量精湛壁画和珍贵文物。
新疆的石窟壁画艺术真实反映了丝绸之路上各民族相互交流而创造出来的多元文化,再现了辉煌灿烂的古代西域艺术。因此,新疆石窟壁画艺术是新疆各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各色石窟
克孜尔石窟,是新疆地区最早,也是我国最早,最大的石窟群之一。最早的洞窟属东汉末期,魏晋时期最多,个别属元代,历时千余年,现已编号的洞窟为236个,46个僧房,172个佛殿,塑像已全然无存,壁画虽然也屡遭破坏和帝国主义分子的窃掠,现存下来的仍有一万多平方米左右。面积仅次于敦煌莫高窟,居世界第二位。其内容有佛像画,佛经故事画,动物画,山水画,花树画,装饰画等,尤以佛经故事画为多,其中佛本生故事画和因缘故事画的数量均为全国石窟画之最,也是世界上佛本生故事画保存最丰富的石窟壁画。其绘画形式和技法上,以红、绿、蓝三色为主,壁画造型除受中原影响的列佛和千佛壁画多以墨线勾勒外,尤以古代画师道创的龟兹凸凹法,对我国绘画艺术产生过极大影响。正以为壁画较多保留了来自中亚佛教中心犍陀罗佛教艺术影响的痕迹,深刻反映了龟兹佛教的传播和发展状况,代表了龟兹民族的文化艺术水准,在中亚和东方佛教艺术中占据极其主要的位置,对研究龟兹社会历史,佛教文化以及西方文化交流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库木吐拉石窟,开凿时间约为公元201至907年,即东汉末至唐代,现已编号的石窟共有112个,保留壁画的洞窟有40多个。洞窟分早期(两晋时期),中期(南北朝时期),晚期(唐至回鹘高昌时期)。早期壁画受犍陀罗造像风格影响,但多用粗线条画轮廓,人物形象表情呆板,绘画技法较为粗劣。中期壁画风格有所改观,人物形象轮廓既劲且细,有屈铁盘丝之风,人物多做深浅不同的晕染,用色以蓝、白、绿为主。后期壁画的风格,人物形态上已扫除了原有呆板的手法,显得生动活泼,勾划刚劲如粗细相间,明朗爽快,立体感强,整个石窟以唐代数量最多。壁画的显著特点是受中原民族文化影响最深,艺术风格上有明显唐朝风韵,集中体现了古代龟兹与中原地区的密切文化交往。在创作手法上,把佛和菩萨画的雍容端庄,温柔安详,绝大多数石窟汉族僧人题记留名尤多,有的洞窟还有汉文,回鹘文或汉、龟兹、回鹘三种文字并书的题刻,出现了“西方净土”,“东方药师”,“弥勒”及大型经变故事图。这些壁画足以说明古代龟兹人民和中原人民文化艺术的融合交流。
猜你喜欢
- 2015-03-17 北京大兴发掘129座古代墓葬:出土大量漆器壁画
- 2015-03-17 黄宾虹先抑后扬的百年艺术之旅
- 2015-03-17 书画艺术品投资将迎来新的转折点
- 2015-03-17 中国在全球艺术市场的份额继续回落
- 2015-03-17 “异曲同工:18世纪中法古代家具艺术展”在港举行 图
- 2015-03-17 国博邀网络名人领略中外艺术
- 2015-03-17 “异曲同工:18世纪中法古代家具艺术展”在港举行
- 2015-03-17 “异曲同工:18世纪中法古代家具艺术展”在港举行 图
- 2015-03-17 艺术品收藏可另辟蹊径 专场拍卖有宝可淘
- 2015-03-17 全球顶级收藏家格局发生新变化
- 搜索
-
- 12-02德国的大师艺术
- 12-02八大山人作品赏析
- 12-02诗情画意李可染
- 12-02罕见的晚清名人书法
- 12-02米勒的写实世界
- 10-10福建民俗画大家陈友荣作品欣赏
- 04-14王朔撰文忆亲家朱新建:曾因怕尴尬不想见他(图)
- 03-31四川电视台《巴蜀画坛》:何开鑫翰墨人生
- 03-27邓化鸣携手梦晓为田子坊顾仁源画展作主持
- 03-03走进周鹏飞的书画世界
- 29711℃徐悲鸿生平
- 12196℃陈德宏花鸟画作品欣赏(一)
- 9462℃宋代名家山水画(一)
- 9208℃一尘不染的郑板桥
- 7496℃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三)
- 7127℃宋代名家山水画(二)
- 6609℃宋美龄的山水画
- 6541℃吴冠中水墨画欣赏
- 6028℃宋代名家山水画(四)
- 5981℃范曾白描人物
- 10-10福建民俗画大家陈友荣作品欣赏
- 05-27范曾写意人物(一)
- 05-27范曾写意人物(二)
- 05-27王叔晖工笔人物画《西厢记》(16幅)
- 03-10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三)
- 03-10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二)
- 03-08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一)
- 03-07唐寅山水作品选
- 03-07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三)
- 03-07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二)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