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术 > 中华绘画 / 正文
在清代皇家的书画收藏中,《石渠宝笈》是一个重点。宝笈一共三编,这三编里面收藏的书画统计下来大概7000多件,清宫藏书画大概估计在10000件以上,准确数字无法统计。就现在留下来的一些看,主要是从清末到民国这段时间,70~80%仍存世,还有一部分不知下落。
《石渠宝笈》是宫藏书画的重点
清代皇家的书画,主要是乾隆时期收的。当然,如果没有明末清初的民间收藏,皇宫收藏起来也没那么容易。乾隆皇帝给清宫收藏奠定了一个基础。
收藏得多了,于是有一年,乾隆就觉得要总结一下了,就编了《石渠宝笈》。
《石渠宝笈》,全称为《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全书分三编,即初编、续编、三编。其中《秘殿珠林》主要载录释道书画,而《石渠宝笈》则录历代书画,按照“千字文”字头编号来编写,收录作品7757件,卷帙浩繁,蔚为大观。
乾隆九年(1744)二月初十日上谕,内言:“内府所储有历代书画,积至万有余种,签轴既繁,不无真赝”,故应“宜详加别白,遴其佳者,荟萃成编”。开始编了。
初编,自乾隆九年二月始,乾隆十年十月成。续编,自乾隆五十六年正月始,乾隆五十八年五月成。三编,乾隆五十八年二月始,嘉庆二十一年六月成。
《四库全书》总编纂官纪昀撰该书“提要”时指出:“是编所登,既皆艺苑之精华,而确按方幅稽核详明,尤非寻常者悬揣者可比”。
“此编各依贮藏之所按类排辑”。即按乾清宫、养心殿、重华宫、御书房、三希堂、宁寿宫等殿堂收藏之所排列。
这些都是故宫里面最重要的建筑。明代皇帝的住所,比如乾清宫,到了清代,康熙也住过。雍正皇帝及后来的皇帝都住过养心殿。因此乾清宫、养心殿都是皇帝住的地方。
《石渠宝笈·初编》所录入书画,分为上等、次等。乾隆九年二月廿七日,这个工作就开始了。据档案记,当天养心殿发来字画册四十九册、字画卷二百五十卷,画轴二百五十八轴;画轴内宋贯休《罗汉》等五件归入《秘殿珠林》。
乾隆九年十一月十三日谨奏,臣等办理《石渠宝笈》所有乾清宫、重华宫、养心殿三处书画誊写草本进呈御览。其御书房草本亦已办完。等于书的四分之三以上完成了,速度相当快。
鉴藏印是清宫藏书画的标识
清代宫廷收藏是继宋代内府收藏之后的又一高潮,民间著名藏家如梁清标、孙承泽、高士奇等人的收藏如过江之鲫纷纷归入内府,从而达到中国书画收藏史上的又一次集大成时期。
但今天来看《石渠宝笈》,应当客观理智地看待其著录的书画,因为《石渠宝笈》仅仅是个著录,并不能保证作品一定是真迹,更不能代替文物的鉴定工作。
《石渠宝笈》著录作品大部分现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博物馆等,另外一些就流散到国外。博物馆所藏《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作品加起来约占其著录总量的七成左右。
清宫藏书画曾从各种渠道散佚出去。一是皇帝以各种各样的名目赏赐出宫,二是大流散渠道是溥仪在逊位以后留住紫禁城期间往外偷运。
缘于《石渠宝笈》所载书画的皇家身份,在当前的拍卖场上,一旦有被《石渠宝笈》著录过的书画上拍,必遭各路藏家追捧。为此,如何鉴定这类作品,便成为藏家急于了解的知识。除了对照《石渠宝笈》原文,查阅某件画作是否被著录外,还要仔细观察书画本身提供给我们的信息,特别是《石渠宝笈》著录品特有的鉴藏印。
大家都知道凡是清宫收藏都盖上皇上的图章、印章,有时候一个作品三个五个,有的十几个,多的达二十几个记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清代内府藏品多钤有皇家收藏印,一般说,入选《石渠宝笈》或《秘殿珠林》初的上等书画钤六玺,即“乾隆御览之宝” (椭圆形)、“乾隆鉴赏”(圆形)、“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宝笈”。以及收藏殿所。次等书画钤三玺,即“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及收藏殿所。
选入重编的书画在六玺上加钤二印,“石渠定鉴”、“石渠重编”,称八玺,不分等级。三编则仿照初编上等书画一样钤六玺,只是“嘉庆御览之宝”代替了“乾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代替了“乾隆鉴赏”。
现在,研究内府印的钤盖方式,已经是鉴定宫廷书画的重要手段。
除了鉴藏印外,清宫藏画特有的装裱方式,也是鉴定真伪的重要佐证。清内府特别是乾隆时期,宫廷庋藏的画院作品、帝王书画以及内府收藏的前代书画,都有标准的装裱要求和形式:挂轴,多根据画的内容和色调选用浅米色或淡青色花绫作裱边。包首用绢,签用仿古纸如金粟山藏经纸、侧理纸等,轴头有玉、象牙或紫檀等硬木。画轴外包装有织锦面,
手卷外包装为单色绸里画衬套、衬签为白绫墨笔书作品名称。
手卷亦以绫为裱,画心上下为窄细的绫或纸撞边。引首用内务府定造宫廷用纸,有藏经纸、手工描金花笺或云龙笺、手工墨笔描卷草纹或龙珠笺等,常有乾隆御笔题字。
题签多用藏经纸窄条,楷书或行书图名,有的还书写上装裱时间。
无论书画钤加玉玺或宫廷特色的装潢,只是鉴别清宫藏画的一方面证据,并不能代替书画本身的鉴定,因为即使清宫藏书画,也有赝品,不能迷信“清宫”二字。
两岸故宫文物总体比较
北京有故宫,台湾也有故宫,此外,上海博物馆等博物馆也有清宫收藏。从总量上讲,北京故宫超过台北故宫1倍以上,台北故宫有藏品60多万件,北京故宫有藏品150多万件,所谓馆藏文物各有千秋。
拿书画来说,台北故宫的北宋、南宋书画,优于北京故宫。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日本人打进来了,为保护文物要迁移。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管是书画还是陶瓷,肯定是藏品中最好的东西先装箱。比如说宋代官窑。
当然,文物优势仍然在大陆。因为在大陆,清宫收藏不可能被皇宫一网打尽,社会上还收藏很多。经过几十年的回收,大量的东西回到了故宫。比如说元代书画,北京故宫就要超过台北故宫。至于明清书画,就更占优势。举一个例子,扬州八怪、金陵八家、清初四僧的作品,大量都在大陆,大陆改革开放前台湾几乎没有。
就因为如此,北京故宫不光总量上优胜于台北故宫,在品种上,在每个专题当中,都有台北故宫所没有的文物。比如陶瓷,官窑瓷器有28万件,单一品种有9千多种,这是台北故宫没法比的。
所以,两岸的故宫,是各有长处。古物南迁,并没有将故宫的文物全部迁往台湾,更何况几十年来北京故宫又新收了大量文物。
- 上一篇:丢勒与祈祷的双手
- 下一篇:画家孙维干 自贡出国参展第一人
猜你喜欢
- 2015-03-17 书画艺术品投资将迎来新的转折点
- 2015-03-17 石鲁书画作品辨伪
- 2015-03-17 书画家启功逝世10周年作品展在京开幕
- 2015-03-17 神韵明清——四川博物院院藏明清书画精品展
- 2015-03-17 书画家启功逝世10周年作品展在京开幕
- 2015-03-16 海峡两岸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书画展征稿
- 2015-03-16 海峡两岸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书画展征稿
- 2015-03-15 将军与地方名家书画展在京举行
- 2015-03-15 书画收藏,当心“印刷品”
- 2015-03-15 中国近现代书画为何能“抗衰”
- 搜索
-
- 12-02德国的大师艺术
- 12-02八大山人作品赏析
- 12-02诗情画意李可染
- 12-02罕见的晚清名人书法
- 12-02米勒的写实世界
- 10-10福建民俗画大家陈友荣作品欣赏
- 04-14王朔撰文忆亲家朱新建:曾因怕尴尬不想见他(图)
- 03-31四川电视台《巴蜀画坛》:何开鑫翰墨人生
- 03-27邓化鸣携手梦晓为田子坊顾仁源画展作主持
- 03-03走进周鹏飞的书画世界
- 29711℃徐悲鸿生平
- 12196℃陈德宏花鸟画作品欣赏(一)
- 9462℃宋代名家山水画(一)
- 9208℃一尘不染的郑板桥
- 7496℃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三)
- 7127℃宋代名家山水画(二)
- 6609℃宋美龄的山水画
- 6541℃吴冠中水墨画欣赏
- 6028℃宋代名家山水画(四)
- 5981℃范曾白描人物
- 10-10福建民俗画大家陈友荣作品欣赏
- 05-27范曾写意人物(一)
- 05-27范曾写意人物(二)
- 05-27王叔晖工笔人物画《西厢记》(16幅)
- 03-10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三)
- 03-10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二)
- 03-08清代名家山水画精选(一)
- 03-07唐寅山水作品选
- 03-07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三)
- 03-07齐白石花鸟画作品(二)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