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美术 > 画闻 / 正文

阿尔勒上的别样王庆松

兰亭书童 2011-07-15 画闻 评论
法国当地时间7月4日,阿尔勒国际摄影节在各国顶尖摄影师和摄影界新秀的簇拥下隆重开幕。在阿尔勒国际摄影节现场,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参展艺术家——中国著名摄影师王庆松先生来到访谈室。

        延伸阅读:中国摄影师王 庆 松作品亮相阿尔勒国际摄影节





摄影师王庆松



  记者:王老师,今天应该是你第二次来参加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此次你带来的参展作品和上回有什么不同?



  王庆松:上次是2006年,那一届拿了五张照片获一重要奖项,后来,他们要求把获奖人的摄影作品重新取出来再做一个展览。



  记者:此次参展作品我们也看到了,现在在教堂里面展出,主题是:历史丰碑,非常壮观的一幅作品,这幅作品创作的源头是什么?





王庆松作品《历史丰碑》



  王庆松:这幅作品主要还是考虑到现在是图象时代,回想我们经常记忆的时代,经常会祭奠一种东西,像一个月有一个月报,一年有一个总结。我们看中国有很重要的全景描绘表现战争,其中也有不少著名人物,当然有的是值得我们怀疑的,很重要的一点我认为“历史丰碑”从文化角度上来给人传达一种矛盾。



  记者:我们看到作品的时候第一个感觉像一巨大的黑暗的琥珀一样,感觉这些人体好像在一块儿给冻结在一个透明的物质里面,好像中国历史给人直接的这种感觉。作品中又融合了很多的一些经典的东西,又有最普通的椅子、小便池这些东西,我们看到像西方的油画情景和这些日常的很琐碎的中国人的生活现实的细节放在一起,当初做这个是出于怎样的想法?



  王庆松:目的还是想对历史的反思,因为我们常常看到历史正史和野史,有时候正史认为是很重要的,但是同时你发现历史中有正史无法解释的,某些特定时期不能插手,这时候野史中有的承担的比正史还具有意义。同样我们看整个文化的历史我们也会经常看到这件东西,过了一百年两百年以后重新被人发现,事实上我不太喜欢总结式的这种东西,因为经常总结式的东西会有一些个人的时代迁徙,给人提供一种日常跟经典融合到一起的,让人家去考虑。


记者:这样一幅作品你在创作之初有没有考虑过观众看到时的一种反应或者您有没有在个人期待他们看到之后有怎样的反应?


  王庆松:拍片的时候一般之前不会考虑人物,拍作品之前多去看多去想,看了以后有很多东西对我有兴趣,一次又一次吸引我的时候,这个问题或者这件事情思考才开始准备做这件作品,不会说想这个东西怎么去看多少人去看,不会想太多。也是因为不停提示你不停希望你去做这些东西,它可能会使你的观察或者在这个社会中它也许是我们经常必须要提到的东西,我才会去拍。比如说奥运会,我肯定要去拍,对于我来说我想到什么就去拍。另外,像教育这种市场化,可能看着有感触,我觉得这个东西是我们生活中看到的,不会考虑怎么时髦或者这个东西大家是不是有兴趣,不会这么去想。



 


  记者:作品名字“历史丰碑”,这四个字是非常政治性的话语,最常见于我们的主流媒体中怎么怎么样塑造了一座新的历史丰碑。我们看到今天是你和这些最普通的人,通过这样一幅作品命名“历史丰碑”,这里面会产生很奇怪的意味。因为常常有资格去塑造去使用历史丰碑这个字眼的方式非常官方,象征着另外一种权利,您去用这四个字命名您的作品,某种程度上您有没有想过这之间的关系?



 


  王庆松:我的作品一般喜欢用大家一看就明白,但看的明白同时很难去解释。因为“历史丰碑”我查过辞典,就是一个硕大的碑记载一些东西,我们中国人一听丰碑那就是一定有一个想象的不可磨灭的,事实上这些东西经常会被磨灭,我们可以看看,我们仔细看会发现,哪些历史人物增大、哪些历史人物缩小,很滑稽,大小是我们这个时代人的判断,可能孔子那个时代是非常大的,也许我们现代人把他放的很小。



 


  记者:也就是说您在历史丰碑作品当中看待您的历史观充斥着有正史意味的好像正面东西,又有纯粹在正史看来没有什么价值普通人的生活细节在里面,很多时候摆成很著名的姿态在那,这里面蕴含非常复杂的冲突在里。



 


  王庆松:包括很幽默的方式,有的是故意找到这种我们想象的历史中的或者历史的画面是有一些距离的,因为我经常会怀疑,甚至,社会的进步我有时候怀疑,因为有时候进步会让很大一部分滞后或者我们失去过去的那种道德或者价值标准,应该去怀疑这种所谓的往前走的不停出现的问题。



 


  记者:我们知道关注中国的很多当下的社会现实,包括迅速的转型、以及你刚才提到的进步概念,应当是您的作品中一直以来所关注的主题,在这个作品中,你对这些问题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呢?



 


  王庆松:这个我想更多是展现过去我们认为很好的东西,看一看它是不是很好,因为事实上很多时候在过去,有的这段历史很好可能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不见得了,这个当然也考虑到商业价值问题,瞬间的话题。为什么有些桌椅板凳,可能是瞬间进入历史,但是很快就会消失。其实,某些时期杂志不停地报道,发现过段时间我们在反对这些东西。这个是我谈到当下的关系,很多人好像是参与了好多世界的国际的交流,但反过来又很难进入。今天吃饭看到好像就我是亚洲人,他们全是白人面孔,有的时候这种游戏出现了,它并不是不可能,中国的强大富裕对这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当然我们看到有很多很多景象,是西方人拍的,我想这个是一个矛盾的东西,我们既要怀疑同时不得不接受整个中国这种变化。



 


  记者:我们看到在这部作品当中第一眼看到它很单纯,色彩非常单调,黑色跟泥土的颜色,它创作素材也感觉除了椅子一切生活用品,最主要用人体,人体跟一个像是历史的幕墙一样的泥巴的感觉,这个是有什么特殊想法?



 


  王庆松:有这种正式的感觉,让人感到比较庄严,包括它有金边的框子锁定下来。同时颜色上我考虑了,有一些泛黄,整体颜色是臭水沟发馊出泥的颜色,对历史持怀疑的态度,同时它又有新的东西,新的泥土这个是我当时从颜色上面考虑。当时按42米长度来开始清图象,不够了加一个,想作为整张的东西,同时能承载我理解的艺术。

Tags:阿尔   王庆松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