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术 > 画闻 / 正文
《徐悲鸿:从画师到大师》作者吕立新
徐悲鸿夫人廖静文
徐悲鸿之子徐庆平
徐悲鸿作品
中新网北京7月21日电(张中江) 《徐悲鸿:从画师到大师》新书发布会暨《写实徐悲鸿》首播礼21日举行,5幅徐悲鸿画作现身会场。年近九旬的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当日深情回忆大师,并表示子女用功读书,做到了“像父亲那样勤学”。被誉为百家讲坛“最帅主讲人”的吕立新将再度登“坛”,讲述徐悲鸿从流浪画师到美术大师的传奇人生。
2011年7月19日是中国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诞辰116周年纪念日。为纪念大师,21日,《徐悲鸿:从画师到大师》新书发布会暨CCTV百家讲坛《写实徐悲鸿》首播礼于北京皇城艺术馆隆重举行。会上,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徐悲鸿之子徐庆平、著名画家戴泽、著名艺术评估家米景扬、《百家讲坛》节目代表、出版方代表等悉数到场。
“最帅主讲人”再度登坛 讲述徐悲鸿传奇人生浪漫爱情
继在《百家讲坛》主讲艺术大师齐白石之后,著名文化学者、艺术品鉴赏与投资专家、百家讲坛“最帅主讲人”吕立新再次登“坛”,倾情主讲《写实徐悲鸿》。同时,以该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的图书《徐悲鸿:从画师到大师》也同步上市发行,该书不但全新讲述一代大师的艺术人生,而且还揭示了徐悲鸿画作“去伪存真”的秘笈。
《徐悲鸿:从画师到大师》从徐悲鸿的困顿少年讲起,到他4次上海行的凄惨经历,以及如何有幸得到了大师的帮助,拜师学画,留学法国,以及最后成功,并以颇富感情的笔触讲述了徐悲鸿与3位女性的浪漫爱情。
针对徐悲鸿的情感问题,该书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从蒋碧薇到孙多慈再到廖静文,谁是徐悲鸿一生的最爱?吕立新认为,如果把徐悲鸿的情感历程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么,蒋碧薇就是靠树根的一朵,孙多慈是盛开在中间的,而廖静文则是开在最上边的。半个世纪对徐悲鸿的绵绵情思向世人证明廖静文才是与徐悲鸿守候一生、相濡以沫的挚爱。
同时,该书还是一部励志之作。徐悲鸿何以能够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的勤奋、刻苦,在困境之中不服输、不断探索、追求的精神值得后人体味。
《徐悲鸿:从画师到大师》由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策划,北京出版集团旗下的北京出版社出版。全文约150千字,附有徐悲鸿的画作、笔墨,以及《百家讲坛》DVD光盘。
廖静文回忆徐悲鸿:儿女做到了“像父亲那样勤学”
当天的活动上,年近九旬的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回忆说,1953年徐悲鸿以58岁的年龄去世,那个时候自己30岁,儿子6岁,女儿5岁。
“悲鸿去世以后,我是在党的关怀下度过了极其坎坷的岁月。特别是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怀,使我能够面对困难,从悲痛中一步一步走过来,我对党、对毛主席、对周总理都怀着很深的感情。”廖静文说。
廖静文说,一双儿女现在也已年过花甲,能够相互敬仰,很勤奋、努力。
“徐庆平是学法语的,他考取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到巴黎工作。到巴黎以后就想像他父亲那样,到巴黎美术院去学画。但是由于当时巴黎美术学院已经不是教学画,只是画那些新派的艺术,所以我不同意,庆平也不愿意去那样的学院,那学不到东西。”她说。
廖静文说,儿子在巴黎大学拿到美术学博士后回国。现在在人民大学担任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并且继续带博士生和研究生。
廖静文表示,“我的女儿也能像父亲一样很努力”,因为成绩优秀被推荐到美国留学,现在还留在美国工作。
“悲鸿死了以后我就特别要求他们用功读书,像父亲那样要勤学。他们都做到了。我要在今天告诉大家,我想悲鸿地下有灵,也会感到高兴的。”廖静文深情地说。
徐庆平:《巴人汲水图》拍到1.7个亿 中国文化开始复兴
徐悲鸿之子徐庆平回忆起20年前,父亲的展览在香港开幕。当时在香港拍卖了徐悲鸿的一张柏树下面的自画像,人物很小,主要画的柏树。那张画拍卖价格超过了100万港币,香港人非常激动,他们没有想到中国的艺术品能够拍到100万。
“那时候我跟他们讲,中国画的价格离它所应该达到的真正价格还差得太远太远。二十年以后,《巴人汲水图》已经拍到1.7个亿。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文化开始复兴”,徐庆平说。
他认为,艺术家们如何从木匠成为巨匠,从画师成为大师,“这个经历不仅对学画的人,同时对所有期待中国复兴努力于自己事业的人,都会是一个很好的启迪”。
现场5幅徐悲鸿画作价值几何?
当天的活动现场,摆放着著名艺术评估家米景扬所收藏的5幅徐悲鸿画作,其中有3幅画的是马。
米景扬表示,大家都认为徐悲鸿是画马的。中国传统上画马就很多,但是徐悲鸿的马是“战斗的马”,画中昂扬的气势和对水墨的运用,完全和历代不一样。他所画的“竹鸡图”,其中的竹子是南方的水竹,很粗,又叫空心竹子。“这样的竹子,没有人画的像徐先生这么独特”,他说。
这几幅画作的市场价格是多少?当现场主持人抛出这个问题时,活动的主角吕立新没有直接回答,只是笑着说“比这张还小的(一幅画),在最近一次拍卖会上拍了1800万。”
《百家讲坛》关注艺术领域 播出效果不逊文史题材
继此前推出齐白石的讲座之后,《百家讲坛》此番再次瞄准美术大师。以往因文史类题材走红的这档节目,为何会作出如此选择?其背后的考量又是怎样的?收视率会否受影响?
《百家讲坛》栏目组总导演高虹表示,齐白石的节目播出后效果很好,“我们也期望有更好的收视率”。
《百家讲坛》栏目编导王珊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与文史类题材的节目相比,解读齐白石的节目反响很好,收视率也并没有降低。
王珊表示,《百家讲坛》之所以推出齐白石、徐悲鸿这样的美术大师,也是出于开拓选题的考虑。艺术类题材有很大的价值,栏目组选择从最著名的艺术家开始,着重介绍大师们的励志人生,同时兼顾美育教育,引导观众欣赏美术作品等。
徐悲鸿作品
对话吕立新:徐悲鸿是一只孤独奋飞的鸿雁
在回答中新网记者提问时,《徐悲鸿:从画师到大师》作者吕立新表示,在研究、整理徐悲鸿作品、人生轨迹时,最打动自己的,就是大师的奋斗历程。
吕立新表示,这本书充满了励志的情节。徐悲鸿小时候是一个流浪画师,20岁时候父亲去世。他流浪,吃不饱饭,曾经为了自己求学4次到上海,甚至苦到自己在黄埔江边要跳河自杀。他在国外留学时得了痉挛病,学画也别苦。
吕立新认为,徐悲鸿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充满悲情色彩。中国近代有3位大师短寿,徐悲鸿按虚岁说59岁,生命不过一个甲子,壮志未酬。
“他的名字是一只孤独的奋飞的鸿雁。”吕立新说。
当被问及徐悲鸿作品的市场价值时,吕立新说,“1.7亿是创了目前徐悲鸿先生作品拍卖的最高记录,但这仅仅是徐悲鸿作品其中的一幅。”
吕立新表示,1953年徐悲鸿去世的时候,廖静文把1200多张徐悲鸿的作品和1000多张他自己收藏的历代名画全部捐给国家,也就是今天徐悲鸿纪念馆里面藏的东西。其数量之巨、品质之高震惊了世界。有人曾给徐悲鸿的作品做过一个简单的估价,值几百个亿。
- 上一篇:第五位跻身“亿元俱乐部”的近现代书画家
- 下一篇:“三希帖”堪与《富春山居图》比肩
猜你喜欢
- 2015-03-18 古董镜头 发烧新宠
- 2015-03-17 石鲁书画作品辨伪
- 2015-03-17 沉香风险巨大:出手须慎
- 2015-03-17 新进藏家如何面对火热拍卖行情
- 2015-03-17 天津惊现天价猴票 现货难淘升值空间仍巨大
- 2015-03-15 入窑一色 出窑万彩 宋元钧窑瓷辨识
- 2015-03-15 国内唯一壮丁证现身重庆 图
- 2015-03-15 收藏成热钱出路 任伯年画作1.67亿元成交
- 2015-03-15 老油画家作品 拍卖市场的“天漏”?
- 2015-03-15 欧美或重启中国书画拍卖
- 搜索
-
- 03-04中国书法杂志
- 01-222015年《国画收藏》杂志征稿启事
- 10-08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展 在天津美术馆隆重开幕
- 09-17四川美术家协会2014年创作基地工作会在自贡召开
- 09-12于丹:教师应多拿笔写字
- 09-03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展区复评结果
- 08-29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版画展区复评入选名单
- 06-24居大宁水墨鸭进驻全聚德展览馆
- 05-29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展 在联合国总部开幕
- 05-16第四届 孤山证印 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征稿启动
- 7328℃被禁74年,“淫画”流落异乡
- 6101℃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名单
- 4374℃“大师风范——陆俨少画展” 在江苏省美术馆隆重开幕
- 4347℃第九届省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宝安展出
- 3772℃“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揭晓
- 3339℃武强抢救年画古版百余块
- 3130℃韩国《金昌烈画展》开幕
- 2849℃七十余幅民国洋画亮相刘海粟美术馆
- 2618℃首届全国美术教师作品展获奖名单
- 2424℃《百年巴金》大型画集出版
- 02-12中国美院昨日开考 考生达9500余人质量优于往年
- 06-06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名单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