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国际报道 / 正文

天地人和贵团“圆”——看第三只眼中的视觉构成

兰亭书童 2006-02-13 国际报道 评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新几内亚,人们合力把蜥蜴皮蒙在礼仪用的圆鼓上,鼓声阵阵,发出了人们盼望团圆、结盟的信号。马尔科姆·柯克/摄影


  迎元宵,让我们追随艺术家上九霄入深海找寻一个完美


  圆,意味了什么?当艺术尚停留在宗教附庸地位上的时候,人类就喜欢使用圆了。智慧的人类总在经验中获得认知:每一个白昼里,为他们带来温暖的,是一个圆形的天体;遇到凶猛动物袭击时,人学着群居动物围成一圈,就能把圈里的老人孩子保护好;圆肚的容器似乎比方形的容器装得更多……原始人相信,这个简单的图形具有神秘的力量,一种能够给自己安全的力量。从古人的遗迹和文化的传承上看,似乎地球上所有的民族都有对圆形的崇拜。圆,代表着周全、完满、温暖、团结、和谐,成为人类共同的图腾。

  中国人自古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天高于一切,圆也理所当然地拥有了特殊的地位。中国人的哲学、美学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圆”都无处不在。比如明天,又一个团圆的节日,一家人要聚在一起吃圆溜溜的汤团,挂圆滚滚的灯笼。即使来自不同的文化,人们对“圆”的认知也总有相通之处。它是人类祖先从自然中学来,并在很长时期内都作为人与天地交感之媒介存在的。元宵前夕,我们一同品味这样一组照片:现代摄影艺术家运用现代的科技,从全新的视角去发现古老的图腾“圆”。

  在新几内亚,粗糙的大手在鼓面上摆出的圆;于蔚蓝之下,游鱼为保护族群围成的圆;从万米高空,看到一栋栋别墅组成的圆……人为的或是自然的种种别出心裁的“圆”,被摄影艺术家锁定为永恒,构成一幅幅和谐、团结的画面。一件摄影作品之所以优秀,除了光影的巧妙运用,色彩的合理搭配外,更主要是因为它具有独到的视角。从那个视角可以反映出比其他同主题作品更深邃的内涵。照片中的,不单纯是一个转瞬,而是艺术家在用他的灵魂捕捉人性、物性、天地灵性。当我们欣赏这几幅作品的时候,脑海中会浮现无数“圆”的链接:凤阳花鼓、福建围楼、三十辐的车轮、盛在圆口瓷碗里糯香的元宵……圆,是全世界都理解,却又难以用语言穷尽含义的神奇符号。这几幅摄影作品在不同环境,向不同对象,大气又不失温情地讨问了“圆”的内涵。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阿根廷科连特斯省茶园,人们用圆的造型来打造“绿色农业”。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这里,“圆”又成了一个马场的核心标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别墅群也成了设计师人性化的圆心创意。摄影:扬·阿尔蒂斯-贝特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当一头饥饿的小海狮追逐一群大海鲢时,海鲢突然摆出了八卦圆回旋阵,使小海狮晕头转向。这时的“圆”突显了团结和友爱。 戴维·杜比列特/摄影

Tags:人和   眼中   第三只   视觉   天地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