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多彩的画卷——通辽美术半世纪的梳理

兰亭书童 2007-06-19 热点透析 评论
      哲里木盟美术的创建

       解放初期,美术在哲盟是处于松散的个体状态。但因教学需要,一些擅长美术的人被调到学校任教。1951年,关岂仁到哲盟师范学校任美术教师,陈献文调通辽市文化馆工作。同时也有几位活跃的业余作者进行美术教学与创作,如:1952年宝石柱调奈曼旗美术馆任创作员,创作剪纸、连环画等;1952年伊木舍楞到科左中旗巴彦塔拉中学任美术教师,并开始在《内蒙古日报》发表剪纸作品,1957年在《内蒙古画报》发表版画《给妈妈送水》;1955年,莫日根在通辽二中毕业留校任教美术,1956年创作版画《上学途中》;1955年,照日格图调到鲁北中学任教,1958年创作油画《粮仓》在内蒙古工会美展获奖;商化堂,1952年任开鲁一中美术教师,擅长国画。1958年末,盟里抽调他们5人集中搞创作,创作的版画、油画、剪纸、年画等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内蒙古自治区美术作品展》。由于创作成绩突出,哲盟的作品受到内蒙古美协的表扬和重视,1959年伊木舍楞被留到哲盟师范学校任美术教师,1960年被自治区教育厅保送中央美院版画系插班进修两年。


    1962年下半年,盟文教处举办了旗县文化馆美术干部培训班,由刚从中央美院毕业的伊木舍楞讲授了木刻技法,首次将版画推广到各旗县。1963年,哲里木版画开始参加全国美术展览,伊木舍楞《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和莫日根《气象员》展出后被天津艺术馆收藏,莫日根《戈壁日出》、《春汇》、《小站》,照日格图《夏营地》等一批作品刊登在《内蒙古日报》,他们是哲里木版画的首批开拓者。


    1963年以后哲盟有了美术创作新生力量。相继分配来哲盟的内蒙古师范学院的学生萨·苏和、萨因章(中央美院)、刘宝平、孙以石、郭建明、张德恕(哲盟师范学校)、刘永、陈更等,他们不但充实了哲盟各中学、师范学校美术教学,还在创作上呈现出造型严谨、百花齐放的态势。1964、1965年哲盟美术作品参加全国美展的几十件作品的高水平和高质量引起内蒙古美协的重视。如伊木、苏和合作版画《打靶归来》、《送肥》1964年北京华北局年画版画展览后又在《内蒙古日报》发表,伊木、张德恕合作《西拉木伦河上的晚霞》1965年参加全国美展;莫日根《出工》、《心心向着北京》等大型套色木刻获得好评。1965年10月,由伊木舍楞为组长,莫日根、刘宝平为副组长的版画作者40人到北京参观全国美展,同时他们三人作为内蒙古代表团成员参加华北局主办的年画、版画研讨会,并受到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的接见。1968年—1978年哲盟划归吉林省。“文革”开始后,正当创作盛年的一批作者却被关入“牛棚”或打成“内人党”,“文革”初期版画创作断档。1970年,已经归入吉林省管辖的哲里木盟文化局组织了大型美术创作,作者中增加了天津、北京和当地的热爱绘画的知识青年,还有来自旗县的部分农牧民作者,如尔宝瑞、格日勒图、马树林、孙炳昌、舍楞道尔吉、杰仁台、哈斯巴根、满仓、田宏图、沃宝华、邢宗仁、陈立铁等。1971年油画、版画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建国50周年全国美展;1972年,盟文化局再次组织集体版画创作,创作题材大都是保卫祖国、建设边疆、将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等等。这一批版画约80幅参加了东北三省联展,并在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画集,名为《哲里木版画》。1974年吉林省在哲里木盟举办了全省版画培训班,全省约50人参加。1975年,举办了全盟版画创作培训班,培训青年作者几十名。刘宝平、萨因章、张德恕、莫日根、照日格图、彭志信、肖宽等已经成为版画创作的中间力量和领导者。


    蓬勃发展的十年


    哲里木盟美术各门类创作在版画的带动下,像雨后春笋生机勃勃,特别是国画、漫画、藏书票、少儿版画都取得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萨因章、刘宝平、张德恕等美协负责人在文联的领导下积极努力发挥地方优势,为版画的崛起做出相应对策和创造条件。1980年8月,邀请著名版画家李桦先生和谭权书先生系统为版画作者讲授了版画基础知识、版画创作理论和版画作品分析。并带来许多教学幻灯片和国外版画原作,从创作理论、世界版画名作欣赏、版画技法等方面打开了作者的眼界,美协还整理编印了李桦的讲话《创作与生活》。


    后来又相继邀请了武必瑞、梁栋、周建夫、刘大为、胡勃、贾方舟、李松涛等教授和理论家来哲盟讲课。频繁的创作活动带动了大批年轻作者创作版画,1980年底哲里木版画首次在内蒙古美术馆亮相,给内蒙古美术界和呼市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萨因章参加了内蒙古美术家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并被选为副主席。扎鲁特旗在照日格图的领导下成立跨旗县的民族版画研究会。


    1982年,24幅作品参加边疆六省区版画联展。扎鲁特民族版画研究会在北京北海画舫斋举办《扎鲁特版画展》,展出100幅版画受到首都各界、新闻媒体和观众的好评。


  1983年,《哲里木版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200幅版画就像蒙古人气质和性格那样质朴、豪迈和奔放。展出期间,中国美术馆、中国对外展览公司、民族文化宫等单位收藏了版画59件,仅美术馆一家就收藏19件。同年举办的《第八届全国版画展览》田宏图的《新圈》,邢玉山的《喜迎金秋》,哈日巴拉的《草地欢歌》,哈日巴拉的《女学生》,哈申其木格的《在母亲身边》等入选。


    1984年《全国第六届美展》中,哲盟入选作品21件,其中版画14件,国画1件,其它6件。刘宝平、张德恕合作的《新娘》,田宏图的《草原、你早》获铜奖,萨因章的《新的脚印》,张茂华的《绿染四方》、《金秋》获优秀奖。1985年全国第九届版展萨因章的《红花与牛犊》、乌恩琪的《溢香草原》获优秀奖。1985年末,田宏图在内蒙古美术馆举办《田宏图版画展》,展出版画70件,此时他的作品先后4次在全国性展览上获奖。


    1985年1月,科尔沁小版画会成立,乌恩琪任理事长,陈嵘为副理事长,山丹为艺术指导,会员20余人,开始藏书票、小版画创作和参加国内外藏书票展览交流。全体会员1985年参加首届全国藏书票展,日本东京世界书票展。1986年1月在通辽举办日本版画藏书票展,同年山丹、乌恩琪、邵春光、谷新华、德力格尔、刘晓东获《版画世界》奖。1984年董建国辅导的《通辽发电厂子弟学校儿童版画》在北京官园儿童活动中心举办,1985年马成武辅导的《通辽聋哑儿童石膏拓彩版画展》也在此展出。同年董建国、马成武获得“日本版画金奖”。


    哲盟小版画会的这批作者后来都成为哲里木版画创作的骨干力量和儿童版画的辅导教师,数十位作者获得过《版画世界奖》和少儿版画各类奖项,儿童版画多次在国内外展览中获得“金奖”“特别奖”“银奖”“铜奖”等120多块。儿童版画三进日本专题展出,有6所学校的儿童版画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儿童活动中心举办儿童版画展,李桦、古元、王琦、李平凡、梁栋、宋源文等版画界元老都积极支持鼓励哲盟的版画,国内国外报刊杂志纷纷刊登作品,一些作品交流到国外展出,1989年,哲盟文联组织哲盟儿童版画与台湾儿童版画在台北举办了义卖联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助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哲里木儿童版画选》。1991年,日本北海道教育版画交流团专程到通辽市与明仁小学等学校进行交流活动,收到极好的效果。


    上世纪80年代,哲盟已经拥有全国美协会员12名,全国版协会员15名,内蒙古美协会员75名。1985年《哲里木版画》、《扎鲁特版画》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1986年在台湾高雄举办《田宏图版画展》;山丹、赵岩松、德力格尔的3幅藏书票被带往南极长城站图书馆。


    1987年,田宏图的《草原你早》获全国10届版展铜奖;1987年,扎鲁特版画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展出作品98幅;1988年,山丹获全国小版画藏书票大赛三等奖;1990年,哲里木版画第二次进京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作品125幅,当年由北京民族宫文化部、日本代表团选出的49幅作品送往日本展销。哲里木盟版画在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作品除了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内蒙古日报》等报纸,还发表在《美术》、《版画艺术》、《版画世界》、《黑白版画选》、《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选集》、《中国版画新作选》等刊物中。


    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80年代有百余名作者创作的版画作品2000余幅,参加全国美展、全国版展、全国藏书票展的作品200余件,获全国美展、版展奖项二十几件,极大地鼓舞了作者的创作信心,也迅速提高了哲里木版画在全国的知名度。


    在版画的带动下,其他画种也活跃起来,1982年,蔡东明、高鸣、崇先鸣开风气之先个人在通辽举办《三鸣书画作品联展》,名动一时。此后相继成立了塞外书画学联、书画研究会、油画研究会、漫画研究会、科尔沁书画函授大学。哲里木画院在1989年成立,院长刘宝平请来沈鹏、张道兴、金捷中等著名书画家来哲盟讲学辅导,刘宝平两次在北京举办个人画展,1990年组织书画与山东泰安对展,1987年由书画研究会组织的哲里木书画展在日本石川县等地展出,受到热烈欢迎。漫画活动非常突出,1988年在全区大赛中获奖最多,25个奖哲盟就摘取14个。1988年,孙炳昌的国画《暮歌》在全国“中华杯”大赛中获三等奖。 


    美术创作理智稳重的发展阶段


    1990年以来,计划经济逐渐取消,市场经济大潮涌动,我市美术创作开始向多元方向发展。王作才的《秋风》、《草地风》两获全国版展铜奖;姬兴东的《春的气息》获全国版展铜奖;1993年,由江苏美术馆、江苏版画院组织的《江苏版画展》在哲盟博物馆举办,1994年,《哲里木版画》回访江苏,展出版画87幅,两地交流加深了作者之间的友谊,也进一步提高了哲里木版画的知名度。1996年邵春光、欧广瑞创作的版画《乌珠穆沁的傍晚》获《第十三届全国版展》金奖,将通辽版画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1998年,山丹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山丹画展——一个达斡尔人的述说》中展出国画60幅,版画30幅,其中版画《春风》、《安代圣火》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萨因章获得五、六十年代为中国版画事业做出贡献“鲁迅版画奖”;田宏图、乌恩琪、邵春光、山丹四人荣获20世纪80—90年代优秀版画家“鲁迅版画奖”;


    1999年,陈嵘与人合作创作的大型国画《民兵史画》荣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填补了自治区的空白。

    美术创作星光灿烂

    2001年,《哲里木版画精品展》在通辽展出,再次掀起版画创作的高潮;2002年,市美协领导成员走访6个旗县,发动会员创作,观摩作品,指导技法等,两个月就创作版画100多件,成功举办了《哲里木版画新作展》,2003年6月,《通辽哲里木版画》走出国门,赴韩国展出;李亦赤的油画参加《中日法艺术展》;包世德的国画参加《2003全国中国画展》;8月《通辽——塘沽版画交流展》,双方版画家互访对展;9月《通辽——辽源书画版画作品联展》;10月《通辽哲里木版画》赴广州展览;2003年乌恩琪版画《查干萨拉》、《苍穹》获得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和国家文化部第十二届群星奖优秀奖;马成武获中国少儿美术教师优秀美术作品最佳作品奖;通辽画院举办《科尔沁版画作品精品展》;2004年4月大型画册《科尔沁版画》出版,收入通辽40年来创作版画104幅;2004年9月,哲里木版画开始以“科尔沁版画”的称谓群体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塘沽第一届全国版画邀请展》,与全国20个版画群体共同探讨了版画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2004年,通辽市送选自治区美术作品47件,入选全国美展11件。陈嵘国画《画说深圳》(合作)、《女人河》荣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和优秀奖,安玉民版画获优秀奖,马成武版画、连环画双入选,乌恩琪、邵春光、田宏图、王作才、甲夫版画入选。2004年有三位画家入选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美展,乌恩琪国画《天堂敖鲁古雅》获优秀奖,包世德国画《摔跤手》获佳作奖,李秋新籽实画《翔》被收藏。内蒙文联、美协向通辽市美协颁发了“优秀组织工作奖”证书,陈嵘获内蒙古第二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2005年美协组织版画作者参加全国17届版展,送选版画47件,入选全国版展7件,其他作品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首届版画作品展;在《第六届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览“民族百花奖”》中韩戴沁的版画获铜奖,佟金锋的版画、张曙光的水彩获优秀奖。陈嵘、邵春光、马成武获自治区第二届美术创作“神马奖”;通辽市文联、画院组织部分版画和版画家到深圳画院展出。


    2006年,由通辽市委宣传部、通辽市文联主办,美协、蒙古风文化传播中心承办的《蒙古风主题版画》创作活动展开,进一步推动了科尔沁版画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为创建科尔沁文化大市服务。历时百天,30位作者创作《蒙古风主题版画》70幅,在科尔沁博物馆举办了大型《蒙古风主题版画展》。


    2006年,《科尔沁版画艺术在线》网站开通。


    通辽市美协几代人数十年的努力使得政府重新认识了科尔沁版画和科尔沁美术家的作品。一个地方的文化能有民族特色、并跻身全国美术创作优秀行列,得到专家和公众认可并成为当地的文化品牌,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而是五十年来近百名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Tags:通辽   画卷   梳理   多彩   美术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