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民族民间文化炒热青海文化旅游

兰亭书童 2007-06-19 热点透析 评论
        六月青海,蓝天沁人,气候宜人,景色迷人,歌舞醉人……刚刚举行的第四届中国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为旅游者的青海文化之旅拉开大幕——热贡艺术、彩陶文化、花儿会、赛马会、纳顿节等民族民间文化逐渐走进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视野中。

    青海自古就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共同谱写着青海多民族的文明史。早在旧石器时代,青海高原就有了古人类活动的足迹。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代先民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彩陶文化。在青海的各个历史发展时期,戎、氐、羌、鲜卑、匈奴、吐谷浑、吐蕃等民族创造的文化光辉不衰,影响至今。自元朝以来,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民族逐渐形成世居青海高原的主要民族。由于青藏高原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文化得到了充分的交流融合和继承发展,使青海民族民间文化逐步演变成具有多元化、多民族性的高原文化特色。在这福泽广袤的青海高原,千百年的文化积累,蕴藏了极其丰富且被世人公认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民族民间文化更具个性。目前,我省已有10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9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独特的民族民俗风情,源远流长的昆仑文化、古朴神秘的宗教文化、异彩纷呈的节日文化、还有绚丽多姿的民族服饰文化,使整个青海置身于民俗的海洋。


  文化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我省民族民间文化也是难得的旅游资源。我省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种类繁多,分布较广,且内容极为丰富,文化形态多样。青海民族民间歌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曲调优美。“花儿”“拉伊”“宴席曲”等都充分展现了地域性民族民间文化特色。早在四千多年前,生存在这块神奇土地上的各族先民就已经有了舞蹈。伴随着各个历史时期文化发展的进步,各民族也创造和传承了风格不同、特色浓郁的民族民间舞蹈。洒脱粗犷、群情激昂的康巴藏族舞蹈家喻户晓,土族的安昭、纳顿、於菟则以民俗特点突出倍受关注。我省民间刺绣、民间绘画、民间雕塑、民间工艺品品类繁多、琳琅满目,既有非凡的艺术价值和特色,又有多姿多彩的风韵、细腻丰富的内涵和色彩独特的魅力。以绘画、雕塑、刺绣艺术为代表的“热贡艺术”,文化底蕴深厚。是几个民族文化圈交叉混合所产生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空间,是青海多民族民间文化遗传的优秀代表之一。青海高原有着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文物遗址,史前彩陶文明、唐蕃古道、吐蕃(吐谷浑)文化遗迹,都是优秀民族文化真实的写照。此外,赛马会、那达慕、九曲黄河灯会等为代表的民族民间节庆文化和藏、土、撒拉族为代表的民间民俗节庆文化活动,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显现出民族文化的特色。


    近年来,我省通过举办民族文化旅游节等形式来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海内外游客。目前,文化旅游已成为青海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湟、青海湖、江河源、昆仑和热贡五大文化旅游资源代表了青海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特色。


  河湟地区是青海多元文化的聚集地,远古文化遗存丰富,民族风情各具特色,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特别是“花儿”艺术等民间文化更是异彩纷呈,极具代表性;青海湖是青海的象征,青海湖畔孕育了无数动人的历史故事和美丽的神话传说,世代生息在这里的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江河源地区拥有高旷博大、雄险纯真的自然景观和粗犷淳朴的高原风光,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土壤和艺术根基,逐渐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玉树歌舞、藏戏艺术和以格萨尔说唱为代表的玛域文化等;昆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中华文化众多的神话故事出自昆仑,随着柴达木盆地的开发与建设,这里还蕴含了盐湖文化、柴达木精神、青藏铁路等现代文化内涵;热贡文化则以独具魅力的佛教绘画艺术闻名遐迩,热贡艺术已成为世界文化艺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旅游。我省把文化资源与旅游结合起来,以旅游产业的发展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搭建文化保护平台,集中展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使其在游客的参与和实践中,永葆鲜活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让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再放异彩。

Tags:炒热   青海   民间文化   民族   文化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