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花鸟大画捐赠扬子晚报爱心基金

兰亭书童 2007-09-17 热点透析 评论

       1986年11月 参加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筹备会议之后画家们合影。左起:何鸣、吴国亭、陈修范、孙元亮、刘菊清、高如亮、刘玉珍、喻继高、陈培光、马立祥。


  昨日,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2007·江苏省花鸟画展览在省美术馆开幕。328件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的花鸟画作品,一展江苏花鸟画家整体较高的水平和实力。在开幕式上,省花鸟画研究会会长陈培光将一幅大画《长春》捐献给本报爱心基金,这幅作品是由著名画家喻继高和陈培光、李罗、施永成、何鸣、孙元亮、冯智、赵治平、姚亮、张少武、刘毅军等11位画家精心制作的。本报爱心基金负责人黄建伟代表扬子晚报编委会接受了这幅大画。


  被公认为中国花鸟画坛一支劲旅的江苏花鸟画,又走过了怎样的艺术历程?记者为此专访了陈培光会长。他与记者娓娓而谈花鸟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江苏花鸟画传统博大精深


  据陈培光介绍,江苏的花鸟画有异常丰厚的历史积淀。南唐徐熙开创了“野逸”风格,而后,元人的“四君子”画,明代的写意花鸟,清代的扬州八怪、海派诸家,直至近现代徐悲鸿、刘海粟、吕风子、张书旅、陈之佛、陈大羽、张辛稼等,无不与江苏血脉相连。传统中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笔墨精义,滋养了今天的画家。


  文革中陈大羽“不敢画了”


  但在“文革”中,花鸟画一度断线。以写意花鸟著称的陈大羽惶惶然说:“不敢画了”。因为他画的公鸡受到了批判,“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是仇恨社会主义”。那时,北方的黄永玉同样遭到了攻击,说他画的猫头鹰“一个眼睁一个眼闭,是向社会主义挑衅”。在这样的政治情势下,花鸟画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冷落和压抑。由于它“不能为政治服务,所以成为不值得提倡的品种被弃置一旁”。


  终于可以放开画了


  “文革”后,花鸟画渐渐复苏。艺术家们奔走相告:“现在可以画了,不要怕批了。”


  1987年,在艺术家们的强烈呼吁下,带有学术性、研究性的江苏花鸟画研究会应运而生。在陈之佛、李长白的工笔花鸟画系统里,在陈大羽、张辛稼的写意花鸟画系统里,都有大量的人才涌现。那么,现在活跃在艺坛上的,除了领军人物喻继高,苏派花鸟画还有哪些人才?陈培光如数家珍:“省国画院的张德泉、喻慧;南艺的江宏伟、孔六庆、张晓星;苏州的姚新峰、张迎春、李佰庆;还有像叶烂、李罗、高德星、施永成、冯柬等,功夫都很不错的。”而以“牡丹陈”闻名的陈培光自己,也画得一笔好牡丹。


  不断线地坚持了20年


  改革开放后,大家有个心愿:“振兴江苏花鸟画”,“如果能像山水一样在全国有影响就好了”。为此,研究会的会员们一直秉持团结、奉献、务实、创新的原则。初创时,以陈修范为会长的第一、二届领导班子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而以陈培光为会长的第三、四届领导班子,则着重于提高发展。由于研究会是不给编制的民营社团,“所以,20年能坚持下来,实属不易,也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文联、文化厅、省美术馆领导的关心、老一辈画家的关怀、理论界的支持,撑起了江苏花鸟画鸟语花香的一片天。”而在不断线地坚持了20年的办展、学习、交流中,大家也更深地体会到:这个画种,老百姓喜欢。

Tags:扬子晚报   花鸟   捐赠   爱心   基金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