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中国书法申报非遗 文本已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兰亭书童 2008-10-10 热点透析 评论

具有特殊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的中国书法,近日正式启动迈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旅。昨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相关正式文本和申遗片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具体结果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对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共有包括中国书法在内的35项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世界“非遗”为传承文化

  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古汉字是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李胜洪副院长告诉记者,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书法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书法的实用功能越来越少,但是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还存在,只是存在濒危性,“为此极需要将其传承和保护下来,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基于此考虑。”关键是外国评委能否理解

  据悉,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中国书法家协会作为书法传承和保护的直接责任单位联手参与了此次申报工作。李胜洪指出,从去年开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中国书法家协会就书法申遗展开了大量的工作。今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书法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为了把最具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书法推向全世界,此次又开展了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

  “我们对此次申报很有信心,但最关键的是外国评委能否理解中国文化、中国精神,毕竟每个国家都要写字,为何中国书法却是种艺术,这需要外国评委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 中国“非遗”

  昆曲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共有19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昆曲被称为中国传统戏剧的“活化石”。昆曲入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于它是我国古典表演艺术的经典。

  古琴

  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的古琴艺术名列其中。

  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目前,古琴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懂古琴的人少,又很少在公众场合演奏,致使大众对古琴的熟悉和重视程度很低。

  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晋级。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维吾尔木卡姆记录和印证了不同人群乐舞文化之间相互传播、交融的历史。

  蒙古族长调民歌

  2005年11月25日,晋级“非遗”。这是我国首次与外国就同一非物质遗产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并通过的项目。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

Tags:中国   书法   申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文本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