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社区博物馆探索“诗意栖居”的生活方式

兰亭书童 2010-08-25 热点透析 评论

 

    保存生活记忆,传承文化精神,服务社区民众——正在兴起的社区博物馆们才一出现就被各方寄以重任。这也意味着关注以收藏与展示人类文明历史的伟大遗产为职责的博物馆,开始关心社区居民的历史与细节,并探索“诗意栖居”的生活方式。

    从社区里来,到社区里去

    目前,仅北京一地就在丰台、西城、东城等区建立了多个社区博物馆。东城区花市枣苑的“花市社区博物馆”中,居民不但可以近距离观摩古代文物,还能欣赏书画大家真迹及当地传统手工艺人的作品。

    据花市社区博物馆专职解说员张辉介绍,这是北京首家社区博物馆,收集了大量东花市街道以及枣苑社区的民间艺人的佳作,“花市名字就是因为当年制作绢花的手艺人集中于此而得名”。博物馆五脏俱全,设有综合展厅及绢花、绒鸟、料器、葡萄常等多个手工艺专题展厅。

    李平是这座博物馆的负责人,他说:“博物馆主要展示社区独特的地域文化与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前,很少有人会想到用一家博物馆把一个地区的民间艺人聚在一起,并展示给大家。从这家博物馆敞开大门的那天起,我们已经走出了继承传统并还艺于民的第一步。”

    根据从中国博物馆学会了解到的情况,目前率先投身于此类社区博物馆建设的北京、天津、南京、杭州、福州等地正在努力营建。据文博专家介绍,社区博物馆是对一个有历史有内涵的区域的文化进行整体保护的一种博物馆实践。因而,社区博物馆服务和依托的对象必须是社区,其建立、定位、展品收集和日常维护的工作与传统博物馆相比,都不尽相同。简言之,社区博物馆更依赖社区的滋养。

    开馆两年的北京丰台区京铁家园社区铁路博物馆就是从社区里“长出来”的。这里的许多人家两三代前就是铁路职工,居民们对铁路的深厚感情是这个社区的魅力与特色。2006年,社区举办了首届“铁路文化庙会”,居民们踊跃捐赠自己珍藏的铁路文物,并积极担当义务讲解员。随后由区政府带头,街道办事处出资,物业把地下室改成展览厅,居民们则搬出了家中珍藏的宝贝——一个铁道文化博物馆筹备完成。至2008年,博物馆终于在社区文化中心正式开放。1000多件来自居民家中的藏品,带来细节丰富的历史记忆:光绪年间只有两根手指头大小的火车票、最早的木质铁路制服纽扣、最早的火车香烟、不同年代的信号灯、不同时期的站台票和车票,还有从清代至今的30多本列车时刻表……

    这样的成功个案,使社区博物馆在国内的落地、萌芽、生长得到极大激励。“从社区里来,到社区里去”的建馆思路被证明不但可行,而且也极为理想。社区博物馆的价值就在于它是整体的保护,是当地民众自发的、自觉的、自己的保护,是开放式保护,是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博物馆的形态。

 

   1 2 3 下一页  

Tags:栖居   生活方式   诗意   博物馆   探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