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社科院学者称汉民族图腾龙最初包含猪形象

兰亭书童 2010-08-27 热点透析 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易华博士在此间举行的“鄂尔多斯青铜器与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北方草原通道”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表示,汉民族图腾龙最初包含猪形象,新石器时代没有比猪更重要的家畜,中国西南傈僳、哈尼、珞巴等少数民族都曾以猪为图腾。

    易华介绍说,东亚新石器时代是相对单纯的定居农业文化时代,中国的红山、凌家滩、良渚文化标志着东亚新石器文化的顶峰。玊猪龙是红山文化的象征;大型玉猪是凌家滩文化的标志。作为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家畜,猪不仅是先民最重要的肉食来源,在精神生活中亦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的六畜可以分为猪、狗、鸡和马、牛、羊两组,猪、狗、鸡常见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与定居农业生产方式相关;马、牛、羊多见于青铜时代文化遗址,与游牧生活方式有关。夏、商、周三代六畜逐渐齐备,表明东方定居农业文化与西来游牧文化的混合。

    猪在新石器时代非常重要且神圣,夏、商、周青铜时代受到排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进入帝国时代猪就难以翻身了:战国时期秦国变法以耕战为国策,尚武好战文化占上风,霸道盛行而王道衰微,猪的地位下降成为必然;秦汉时代牛耕普及,猪在农业生产上不如牛,在战场上不如马,地位明显下降;加上驯化后多被阉割,力大豪勇的特征消失,猪崇拜逐渐消逝。“《西游记》中‘天蓬元帅’变‘猪八戒’即反映出猪从神圣到世俗的过程”。

    易华指出,中国以马为象征的游牧文化几度或长期占上风,但以猪为底色的定居农业文化一直没有大的改观。“中国的稳定和繁荣有赖猪业,强大和统一多凭马力,马牛羊占上风,猪狗鸡仍然存在”,中国文化从青铜时代开始就是这种高度混合文化的典型代表。

    为期两天的“鄂尔多斯青铜器与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北方草原通道”国际学术研讨会刚刚结束,与会近百位中外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区域——黄河中下游地区与中亚、西亚古代文化的接触过程中,地处欧亚大草原通道这一特殊地理位置,使鄂尔多斯在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出至关重要的枢纽作用,这也是造就鄂尔多斯灿烂辉煌青铜器文化的内在原因之一。

 

    

Tags:汉民   社科院   图腾   学者   最初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