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勒克莱齐奥曾习中国书法 欣赏曹雪芹老舍

兰亭书童 2011-08-22 热点透析 评论

    8月17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让·玛丽·居斯塔夫·勒克莱齐奥赴上海参加2011上海书展“国际文学周”,8月17日和18日,勒克莱齐奥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他身形高大,身着黑衬衫,脚蹬白球鞋,笑容真诚。勒克莱齐奥在上海停留期间,分别举办了作品朗诵会、文学交流会、媒体见面会以及专题讲座。

    通过采访与交流,记者深切感受到勒克莱齐奥的真诚与谦逊。对于记者的提问,他有问必答;对于讲座,他显然进行了极为充分的准备。面对热情的中国读者,勒克莱齐奥认真地为每一位签名,被读者包围的他甚至将西装外套遗落。

    勒克莱齐奥谈他的文学创作以及对文学本质的理解,谈中国文学、中国文字、中国作家,同时,他还表达了这样一些观点:小说家不是哲学家,也不是语言的技师,而是书写并提出问题的人;写作应多元化,呈现多样性,多元文化并存才是世界本来的面貌;每一种声音都应当有自己的位置,没有一种声音高于或优于另一种声音。

    曾习中国书法欣赏曹雪芹老舍

    当记者请勒克莱齐奥谈谈中国文学时,他谦虚地说:“我对中国文学知之甚少,以后还要加强学习。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也许我的下一个十年会住在中国。 ”

    勒克莱齐奥儿时在家庭博物馆里博览群书时,就翻阅过欧洲探险家写中国见闻的图书,他曾梦想像凡尔纳描述的80天环游地球那样,从英吉利海峡抵达中国的天津。他说:“我当然也看了马可·波罗的游记,书中关于中国的记述对我来说就像神奇的童话。当我真正接触到中国文化时,我依然惊叹它的神奇。 ”

    勒克莱齐奥首先表达了对中国文字的热爱,“你不知道我看到自己的书被翻译成中文出版有多兴奋,中国字简直太漂亮了,字形优美富于魅力。我曾买来中国书法描红本,一笔一画地练习,可是,我还是写得不好。我在写书法过程中,有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勒克莱齐奥欣赏中国作家曹雪芹、老舍,还曾为老舍作品法译本写过序言。他认为,老舍描写的很多东西在当下北京乃至中国都非常有现实意义。比方说家庭之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们如何试图摆脱贫困,甚至包括当时已经出现的一些环境问题等。勒克莱齐奥还特别提及曹雪芹和《红楼梦》,他说,曹雪芹是一位伟大的作家,《红楼梦》并非在一个维度上叙事,而是在多个维度上呈现多样态文化。

    “阅读中国的古典文学,鉴赏中国的京剧和国画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勒克莱齐奥还建议缺乏阅读经验的年轻读者从杜甫的诗歌读起。 勒克莱齐奥曾分别在非洲、美洲旅居十年,他笑称:“说不定我的下一个十年会住在中国。 ”勒克莱齐奥说。

    愿为那些无法拥有自己声音的人写作

    勒克莱齐奥出人意料地表示,他写作的原动力是抵抗孤独。 “我小时候生活在贫民区,每天放学后,我都盼望着有同学能喊我一起出去玩,我趴在窗口苦苦地等,但从来没有等到过。我不擅长运动,虽然个子很高,足球却踢得很差。为了抵抗孤独,我开始写一些故事。我渐渐发现自己写的一些小故事在念给同学们听时,他们还挺喜欢,于是,我觉得自己找到了融入同学间的方式。这就是我7岁时爱上写作的原因。 ”他如是说。

    勒克莱齐奥认为,作家是那种始终拥有与别人交流的愿望和需要的人,以至于到最后演变成了全部的创作热情。 “写作其实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当然也很神秘,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一张桌子、一支笔就够了。而我们写作也是为那些 ‘不能够拥有自己声音’的人写作。有一些人,他们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地位处境中,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但作家可以为他们说话,成为他们的声音。我想,这也是身为作家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愿为困境中的人们,为底层的人们说话,成为他们的声音。 ”

   1 2 下一页  

Tags:克莱   老舍   书法   欣赏   习中国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