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社会责任——陈振濂综合书法群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兰亭书童 2012-06-12 书坛快报 评论



      6月12日,精心筹备半年之久的“社会责任”传播·阅读·创造陈振濂综合书法群展将在浙江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集陈振濂近三年来几次重要大展的主要精华,并结合2012年创作的一批直击时事与民生的书法新作,形成以“阅读书法”为观念平台,以“传播”、“阅读”、“创造”为主旨的主体内容。


      “传播”,注重社会效应,以“壬辰记史”、“民生叙事”为脉络;“阅读”,坚守文化传统,以“守望西泠”、“大匠之门”为标志;“创造”,强调艺术高度,以“榜书大幛”、“简牍百态”、“古隶新韵”等包括所有参展作品为品牌。


      正如陈振濂在《关于书法家的“社会责任”》一文章中提到,“书法对于当下社会生活的关注度却是不够的,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是较遥远的,缺乏密切的衔接度的正因为不够,所以要认真进行提倡。”


      “壬辰记史”(即“新闻记事”,因是壬辰龙年,遂取名曰“壬辰记史”)、“民生叙事”这两个子展览正是为“社会责任”群展设定的直接项目。“壬辰记史”以2012年所发生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国际资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人文精神、教育科技、国家政策、道德建设、市政管理、民生需求等当代史内容为创作题材,以书法丰富的笔墨艺术形式表现,如《物联网服务民生》记录浙江高科技服务民生、《最具幸福感城市》阐述杭州再膺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十大理由,从宏观处关注时事,覆盖全社会,记录完整的当下社会生活,贴近今天的时代、历史脉搏,为后世留下书法在当下的时事记录与艺术文献。


      “民生叙事”就是把书法从文人自娱自乐的书斋中拉出来,拉向火热的当下社会生活。通过微博、电子邮件、信函等方式广泛征集社会各阶层的民生诉求与发展期望,从各处数百份征集来的稿中遴选出60份具有普遍意义的民生内容,改编成浅近的文言文并创作成为书法作品,如《画家的画微博述清洁工祖孙亲情》讲述感动千万网友的环卫工人张景和在街头亲吻孙女的故事,《nnhorse0307微博谈养家奉老与事业工作之两难》感慨80后双独家庭事业养老之两难抉择。作品从微观处反映“草根诉求”,使原来仅限于狭窄的文人士大夫诗词歌赋小圈子的书法,真正将触角延伸向全社会各个领域,并使书法与“社会民生”产生密切而即时的互动互证。5月23日,陈振濂与5位书法家同行,走进杭州灯芯巷社区,让“民生书法”与“民生”见面,使普通市民真正感受到,高雅书法艺术其实与自己的衣食住行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休戚与共。


      “壬辰记史”和“民生叙事”是继“文人随笔”、“学者研究”之后又一“阅读书法”的形式,这种投笔记史的重返与坚守,既是知识分子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又是当代书艺一种有品质的创新尝试。


      “守望西泠”展、“大匠之门”展意在表现传统文化理论与历史在书法中的传承轨迹;表现书法的文化、文史、文献意义,强调书法家应有的文明传承使命与责任。拓片题跋是最古典最丰富的,传递书法中可以承载的美术构成,超大体积的巨制大壁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旨在探索书法形式在艺术表现中两级的“金石拓片题识”展和“题壁大书巨制”展强调书法家要肩负起作为艺术家应有的活力与创造的艺术责任。而“碑帖题跋”展、“榜书大幛”展、“简牍百态”展、“古隶新韵”展则体现应追求书法自身的内在技法(简牍)、形式(榜书与大幛)、书体(古隶、简牍)、书写状态(题跋)等本位内容,强调书法家最基本的责任书法责任,在专业上拓展,向纵深方向推进。


      届时,浙江美术馆1号大厅将展出“守望西泠”108件专题作品,“大匠之门”50件专题作品、“金石拓片题识”60件题跋作品、“碑帖题跋”30件尺页组成2号大厅,“简牍百态”20件主题作品和“古隶新韵”12件作品将在3号大厅展出,4号大厅集中展出“壬辰记史”158件主题作品和“民生叙事”60件专题作品,“榜书大幛”30件大作品和“题壁大书巨制”的5组作品将分别在5号和6号大厅展出。


      本次展览将于6月26日结束。

Tags:浙江   美术馆   书法   开幕   责任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