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书到无人爱处工

兰亭书童 2013-03-17 热点透析 评论

  陆游有一些关于作诗的论述非常有意思,最著名的是他在临终前对儿子的教导:“汝果学作诗,功夫在诗外”,以及同样广为人知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说的都是诗歌理论知识、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

  我感兴趣的还有陆游的另外一些诗论,比如:“诗到无人爱处工”、“诗到令人不爱时”、“俗人犹爱未为诗”、“工夫深处却平夷”。这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理想:追求自然平淡,要到了凡夫俗子无法理解而不喜欢,只有非同寻常的高人方家才懂得其中奥妙的时候,才到了精妙绝伦的境界。

  其实,诗追求“无人爱处”的境界,非自陆游始,而是许多追求平淡、闲淡的中国古代诗人、特别是宋代诗人共同的审美取向。苏东坡云:“凡诗须做到众人不爱可恶处,方为工。”并认为“公择遂做到人不爱处。”李公择与李公麟、李公寅为同年进士,人称“龙眠三李”。他与黄庭坚是诗文唱和的好朋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则认为:“鲁直诗到人爱处,圣俞诗到人不爱处”。鲁直为黄庭坚,圣俞为梅尧臣,黄庭坚对梅尧臣是极为推崇的,正如陆游对梅尧臣极为推崇一样。不过,也有人认为黄庭坚的诗到了“人不爱”的境界,如清人沈涛《匏庐诗话》云:“宋诗能到俗人不爱者,庶几黄豫章(庭坚)。”所谓“人不爱”,是到了“平淡至极”的意思。诚如梅尧臣所言:“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就是这个意思。

  在陆游的艺术生涯中,写诗和书法常常是交融在一起的,其论诗和论书也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如:“诗放不能谐律吕,书狂犹足走蛟虬。”“援笔科小诗,墨燥字倾斜。”又如82岁时所作:“但能与物俱无著,小草新诗取次成。”“古纸硬黄临晋帖,矮笺匀碧录唐诗。”诗艺和书艺,自然也是相融相通的。我们把“诗到无人爱处工”、“诗到今人不爱时”、“俗人犹爱未为诗”中的“诗”改为“书”,分别为“书到无人爱处工”、“书到今人不爱时”、“俗人犹爱未为书”,应该也未尝不可,且别有意味。

  “书到无人爱处工”。字面的意思是“书法要到没有人喜欢才工”,其实所表达的深层含义是指书法不能媚俗、不能讨大多数“普通人”喜欢,要别出心裁,宁丑勿媚。“书到今人不爱时”,指的也是平淡至极,不为当今的凡俗夫子所认识。“俗人犹爱未为书”,进一步强调了创新意识、突破意识,不要受时俗观念的束缚,形成自己的个性特色。

  宋代诗人张鎡《吟诗》云:“一日吟成九首诗,旁人都爱少瑕疵。直须作到无人爱,始是我诗长进时。”此诗自然也可作《作书》解,整天挥毫,俗人或许都着意于“无瑕疵”,真正的境界,却是“直须写到无人爱,始是我书长进时”。此中深意,不知有多少书家能够领会?

  斯舜威

Tags:标签   标题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