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一支笔刘世忠:文化传承书法不老

兰亭书童 2014-02-06 热点透析 评论

近日,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大型书画展,有幸邀请到了我国著名的书法大家刘世忠。刘世忠先生步伐稳健,儒雅中透着坚毅,画展上,以其深厚的艺术修养,让在座嘉宾无一不心生敬仰和赞叹。

出于爱好写字,知耻而后勇

刘世忠,1963511日出生于革命老区河南省桐柏县的一个村庄,小时候就很喜欢书法。“我那个时候很崇拜毛主席,毛主席所有的诗我都会背,学校里教写毛笔字,我很感兴趣,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谈到小时候让自己记忆犹新的事,刘世忠先生讲了两件。有一次,刘先生拿写字薄回家,父亲看后批评他,说他写字像蚂蚁爬,很难看,刘先生开始“知耻”。

七十年代,农村里识字的人少,会写字的人就更少了,全村就两个人毛笔字好——村子里唯一的高中生刘先生,另一位小学都没上完。刘世忠先生经常为邻里帮忙,乡亲们盖新房、红事白事都找他写字,但是刘先生“出入平安”的“安”字写不好,就去向那个人请教,第一次知道“安”字除了正楷,还有隶书、草书、小篆等写法,眼界大开,从此而“后勇”。

应征入伍,练字不断,渐成风格

1982年,刘世忠先生报名参军,圆了一直就有的军人梦。部队里办板报,搞评比,逢年过节也写春联贴对子,包括到地方搞便民服务的时候,都要写字,八十年代,部队里写字的人少,刘先生就搞文职,一点一滴的积累,书法也就一直没丢。

刘世忠先生作品小及扇面蝇楷,大及榜书条幅,细加品味,每一字都是平衡的、构成独立的审美单位,且分行清晰均等。他的作品时而有大气磅礴之势,时而有小桥流水之韵 ,整幅作品清秀俊雅,加之其在行文中辅以简约与变形处理,更使得作品全脉刚毅婉畅,变幻有致,让人留恋。

 点击浏览下一页

书法家刘世忠

此次画展上,问及刘世忠先生的写作风格时,刘先生回答:一个就是性格所致,另一个就是之前部队生活的影响了,我现在好多习惯还是部队里带出来的,风格不能刻意的养成,基本功做好,日积月累风格自成,那才是最自然最美的。”

文化传承,书法不老

作为中华文明文化传承人,刘世忠先生表示: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没有断绝,就是因为书法。从古至今,诞生了诸多书法大家,而许多外族入侵,书法大家从来没有断过,这就证明了书法强大的生命力。汉字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汉字更是一种优美的艺术,见证着祖国的源远流长的历史,在变化中求发展,而变化是无穷无尽的。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倡文化大发展,这几年书画的发展迅速愈见提升,主要原因归于,在精神层面追求愈多,学书法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谈及此次书画展,刘世忠先生说,自小便学过一段时间毛体,“那种大气磅礴浑然天成的气势是历代都少有的”,而对于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发展,刘世忠先生肯定的回答:“文化传承,书法不老。”

  

Tags:一支   传承   不老   书法   文化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