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中国书法长卷《书法赋》惊现成都

兰亭书童 2014-04-10 书坛快报 评论

 日前,一幅总结、评价中国五千年书法史的书法长卷《书法赋》在成都心香山馆开馆之际问世。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刘正成不但专程从北京赶赴成都为心香山馆揭牌,还亲笔为这幅长达15公尺、具有2000余字的行草惊世之作题跋。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能够对中国历代各书法流派进行如此精辟评价,且以文学体裁--"赋"呈现的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第一次出现。

  "盛世就要做大事"

  中国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曾着《书谱》上、下两卷,对唐代以前的历代书法进行了品评,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为中国书法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此着在书法艺术与其书法理论上的成就高度一致。自后,再无"来者"以赋为平台以书法为展示手段总结品评中国几千年书法史。成都满族人舒炯,四岁开始研习书法,几十年笔耕不断。如今刚过天命之年,但其书法界名气早已享誉全国、亦名扬日本、新加坡。

  身为四川省书法协会副主席、成都市书法协会主席的舒炯,总认为面对当今盛世,自己应该有所担当,他说:"盛世就要做大事"。三年前的一天,舒炯在与当代著名女词人蔡长宜交谈时获得灵感,两人不约而同地提到想以赋的形式来总结品评中国几千年的书法史,于是一拍即合,决定联袂创作《书法赋》。

  苦熬三载终成佳作

  赋是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手段,以"颂美"和"讽喻"为目的的一种有韵文体,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赋必须押韵,这是赋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个主要特征。正因如此,赋的创作十分艰难,司马相如创作《子虚赋》、《上林赋》花费了百余日的时间;西晋左思一年足不出户才得以完成《齐都赋》;而修改《三都赋》则耗费了二十多年。中国历史上能成功驾驭赋的多是文史哲大师和语言学家,如司马相如、扬雄、班固等。清代学者阮元曾语:"莫不洞穴经史,钻研六书,耀彩腾文,骈音丽字"。赋像文字里的建筑、雕塑和油画,要让世间万物呈现华丽美妙的效果,不丽不美不成赋。所以要用赋来总结、品评中国几千年书法史,难度自是不言而喻。

  蔡长宜与舒炯一道,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历代书法大家之艺术风格与特点后,找到了创作思路。他们以字之起源、字之演变、字之类别、字之风格、书家代表、书法略陈、名家阵势、耀我中华,把八大主题串联全文。在总轮廓确定后又字斟句酌,几易其稿,历时三年终于创作出了《书法赋》。该作曾于去年底在《中华辞赋》上发表,《中华辞赋》的评价是:"独辟蹊径,别开生面;溯本探源,博辩纵横;剖断剀切,刻肌刻骨;瑰玮旷放,雄肆跋扈;烨烨煌煌,戛戛独造"。

  获书法泰斗高度评价

  随后,舒炯又对此赋作书法构思,最终用六个小时时间,一气呵成。近日,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刘正成在观赏这幅书法佳作之后,大加赞赏,并亲笔为其题跋。刘正成写道:"赋体起于蜀人,杨子云、司马相如长杨赋、子虚赋名垂青史。今又有乡人舒炯氏,以赋体赞书,洋洋两千余言,揽古颂今,铺排张扬,写尽书之技法、书之境界,堪称辞书并美。舒炯者,蜀之名家也。其书精神内凝,蕴籍含蓄中颇得儒雅之气息。于是文以书美,书得文气,二美并驰,可不宝诸。甲午仲春归故里,拜读此卷因跋。正成。"

  同日,由北京荣宝斋画院与成都一班文人志士联合创办的心香山馆在成都开馆。该馆成立后中国著名书画艺术家时常在此举办学术讲座,相信画院未来在中国西部地区将起到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国学,促进中国书画艺术交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书法长卷《书法赋》未来还将展于北京荣宝斋画院,届时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均可一睹其风采。

 


 

Tags:书法   长卷   成都   惊现   中国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