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国画就业面窄 被迫转行求生存

兰亭书童 2014-06-26 书坛快报 评论

中央美术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展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展现场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一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又到一年毕业季,日前,高校的师生们已经陆续完成了毕业前紧张忙碌的准备工作。对国画专业的毕业生而言,艺术毕业展作为就业前最重要的展示已相继落幕。虽然近几年艺术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传统的国画造型专业并不如新兴的艺术设计专业那样受到行业招聘的青睐。为了就业,很多毕业生被迫转行,那么,拿作品说话的国画毕业生在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市场时该何去何从?

  国画就业面窄 被迫转行求生存

  为了顺应当代艺术全面发展的新方向,越来越多的美术类院校开设了更适应市场的应用美术类专业,如服装设计、装饰设计、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建筑、公共艺术设计、数码媒体、动画游戏等。而作为美术学院不可或缺的主要专业之一的国画专业,在面对市场时则显得无所适从。

  在国画毕业生看来,国画专业面临“被就业”的严峻形式,普遍看来,国画毕业生最好的就业方向是进入高校从事美术教育,除此之外基本没其他工作可找。但实际上,即使是中小学美术老师,也大量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占据,本科毕业生一般则去美术培训班辅导,其余大部分学生则选择转行从事设计类工作。

  就整个就业市场来看,应用美术类毕业生因为专业与社会需求联系较紧密,就业所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而作为纯艺术专业绘画类的毕业生就业相对困难一些。有关数据显示,在对近几届国画系毕业生就业状况所做的调研中发现,毕业生在毕业后从事设计类工作或其他非艺术类工作的比例越来越大,所以,国画毕业生转行后的选择面也随之增大。

  招聘人数少、就业方式特殊、拿作品说话成为国画类招聘的一大特点。实际上,二三类美术院校的国画毕业生除更多选择转行就业外,一类如中央美术学院、清华美院等院校毕业生也会选择做一名职业的艺术家。但是,国画生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才能成为艺术家,这种过程如同文学创作。作为个体,必须有相对独立的观察和体验之后,才能具备认识社会和洞察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艺术的形式再现。所以,很多国画生认为招聘和国画专业没有太大关系。不同于设计类工作,有公司、合同等保障,在国画生看来,职业艺术家并不能算做是严格意义上的工作。

  体制受限 毕业生无法应对市场

  纵观全球艺术领域,中国画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国画的发展前景应该是非常可观的,但实际上,国画单独的发展非常困难,就现在而言,国画的价值虽然很高,尤其是名家作品市场很受欢迎,但成就一名合格的画家却非常难。

  美协、美院、画院为国内画坛体制的“三大构件”。在北京服装学院造型艺术系教授翟鹰看来,事实上,这三大要素已经成为评定艺术作品价格和价值的重要考量因素,多重高标准的选拔条件以及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让国画毕业生望而却步,没有这些所谓的职称,又让国画生的作品即使是优秀作品也并不被人重视。由于长期在体制内的画家因体制得到好处并不会轻易退出,国画毕业生想进入圈内很难。而且体制内的画家已经饱和,更别谈刚毕业、还没有与市场对接的国画生。

  学院的教学应该不同于传统的师带徒的强调“血统”传承的传统模式,更应该强调学生在熟知中西方艺术史的基础之上,在中国画的学习过程中思考如何将本专业的创作融入到当代的文化格局之中。但是,师生作品雷同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些学生对导师过分崇拜,或者为了顺应市场,“大树底下好乘凉”,甘愿与导师的画法、风格趋同,磨灭了个性,失去了自我。目前国内国画工作室大多由导师一人或师生关系亲近的几人负责,教学思想一致,知识结构雷同,教学模式单一,造成了师生画风的另一种趋同,即“大棚效应”。这种趋同现象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作风格,作品的价值和价格也自然无法应对市场。

Tags:转行   国画   求生存   被迫   就业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