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艺术家对价格没有决定权:谁来决定书画价格

兰亭书童 2014-07-03 书坛快报 评论

  书画拍卖成交价格成为藏家参考的重要依据

  近几年,随着我国艺术市场的蓬勃发展,名人字画受到越来越多收藏家的青睐和追捧,很多名家作品的价格扶摇直上。但是,不少书画收藏者有这样的体会:直接从当代书画名家手里求购书画,作品价格要高于市场流通价,有的甚至高出30%-50%。其缘由何在?名家书画的价格该怎样衡量,其价值该由谁来决定?

  艺术家对价格没有决定权

  俗话说:“黄金有价,艺术无价。”中国字画作为一门艺术,原本无价。但是自艺术成为商品走向市场后,价格就成了衡量艺术的一种“标准”。既然书画艺术品有价格,又是什么因素决定了这个价格?在很多人看来,艺术家似乎主宰着书画市场的价格。

  业内人士认为,如今艺术市场价格混乱,作品定价不合理,有些艺术家炒作的成分太大,自我提价,没有根据市场的需求勘定个人的润格。艺术家作为“生产商”,只知道自己作品的成本价,包括时间、材质、背景等,但是他不知道市场的接受程度,所以他们并不是最具发言权的。有些画家攀比心态作祟,看到别人的画卖得很贵,也抬高自己作品的价格。其实,别人的画从几百元一平方尺一步步卖到几万元一平方尺,在市场中经过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那种不合理、不公平的漫天要价自然不被市场认可。

  著名艺术市场评论家齐建秋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艺术家作为创作者,按道理对价格有决定权,但他们的定价实际上是根据市场行情对自己作品“一厢情愿”的润格。目前,当代艺术家作品的价格制定与市场认同程度仍存在很大差距,主要呈现三种趋势:画家自己制定润格,作为对外的一个标准,实际在销售中非常灵活,可能与其宣传的润格相差甚远;画家润格与市场价格比较接轨,被认可为“大众市场”,这类作品在画廊和拍卖行能直接变现。但该类画家数量极少,全国50万左右的画家中只有寥寥几十位,北京占据十几位。还有一种不需要市场回应的所谓高端路线,这类画家自己润格,围绕其画作收藏的是一些达官贵人,他们不会将画作二次流入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使得画家的润格维持在自己的定价范围内。

  画廊和拍卖行只能作为参考

  在有些藏家看来,到画家家里买画,要比市场上正常流通的价格贵不少,甚至有些从画家手里买的画需要等上几年才能以原价卖出。在齐建秋看来,相对于艺术家的自我定价,画廊定价更符合市场行情。为了生存,多数画廊的定价会与画家本人同步,或是略低一些,因为收购价往往会相对比较便宜,甚至可以对折拿货。类似藏家与画家交易,只能算零售,而画廊与画家则好比批发,零售价当然没有批发价的优势。

  画廊代理艺术家,通常有相对成熟的运作团队,负责宣传、展览等包装,以及市场价格和数量的运作等,良好的包装会提高艺术家、艺术作品与市场的认可程度,所以选择画廊更有保障。但是,也有部分画廊在买断艺术家作品,将其作品价格炒到高位后,便卖光手中作品,并不再代理,这种炒作式的包装严重脱离了其艺术本身的价值,对于艺术家和藏家来说,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所以,作品在画廊的售价可以作为一个参照,但仍然不是画家作品的真正价位。

Tags:价格   决定权   谁来   书画   艺术家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