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王满利老师谈多样化与复杂化

兰亭书童 2014-07-14 书坛快报 评论

  写这个话题是要源于欣赏父亲王满利老师创作书法。我父亲有个习惯,每次在公开场合创作书法时,他一般写完不会去自评作品,因为在他眼里,地点的改变、环境的改变、书案的改变、毡垫的改变、墨的改变、润笔水温的改变、镇纸的改变、周围旁观的人的改变、宣纸材质的改变都会带来影响,所以每一副作品都是不一样的。但很奇怪的是,我父亲的在公共场合创作的作品几乎变化不大,他能很好的将自己的风格展现在作品之上。

佛 长: 45cm 高: 70cm

佛 长: 45cm 高: 70cm

  然而在家创作时,虽然也会有一些外界因素和内在因素的改变,但是毕竟是熟悉的蚕丝宣,熟悉的笔洗,熟悉的条案,熟悉的镇纸和毡垫甚至旁边卧着的那只拉布拉多等等。他总会拉着我和我妈一起来看他的作品并点评,一幅字,如果不满意,写上个十来张,保留个最满意的,然后统统扔掉,这些事每周都在发生。我其实很不解,为什么在熟悉的环境中反而经常会出现不甚满意的作品?

  期初我以为这是父亲精益求精,而且还有一层原因是在外创作时,即使稍有瑕疵,碍于面子也不会自己提出。但是越往后我越发现,这个观点并不完全正确。以父亲50多年的书法功力,有时候写出瑕疵反而更加困难,正所谓业精于勤,一个字、一首词当你练习了上万遍以后,再想出错其实也很难。

  后来,通过闲谈和观察,我越发了解了父亲的心理。当然,这也引出了今天的话题,多样性和复杂性。

诸葛亮《诫子书》 王满利书 (行草) 长: 220cm 高: 70cm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王满利书 (行草)

长: 220cm 高: 70cm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

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

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

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先说多样化,父亲确实精益求精,但是所谓创作到了后期,尤其是形成自己的风格后,想要有所创新确实很难,所以父亲在家写字时候,总会刻意的进行一些创新,从作品布局,着笔力度变化、字体本身架构、飞白使用等方面有所创新,甚至去模仿一些古人的笔法,每一个小的变化都是一种尝试,而这种变化组合起来变化众多,这便引出了多样化的话题,但是这种变化,随着尝试次数的增多,其中可能99%的尝试都是无意义的,而仅有的那一点点突破,也是他最为看重并保留下来的。这就是父亲能够抱着多样化思维进行的一种尝试。

  但是人们广泛接受的西方思想中的多样化或多元化,强调的是人们要包容,并接受每个个体的不同,这样才能产生碰撞与交流。这个观点本身与中国的传统观点中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有着相似的内涵。但是凡事有利有弊,正是因为这种‘多样化’的思想过于强调了‘包容’本身,反而让很多人失去了辨别、失去了理性化思考、失去了唯个性论等思想,也让人着实的迷失了自我。但是于我父亲而言,这种多样化或多元化的包容,我们可以尝试,但是在保持自我本源的前提下进行尝试。只有能够坚守住自我的本源,才能有前提去进行多样化的尝试,才能成为多样化或者多元化之中的一元。反之,如果仅抱着多样化的思维,包容各种思想而迷失了自我,失去了本源,这就得不偿失了。

扇面:难得糊涂 长: 65cm 高: 30cm

扇面:难得糊涂 长: 65cm 高: 30cm

  再谈复杂化,又回到了父亲在公开场合创作的话题,构成环境的因素是复杂的,场景是复杂的,旁观者是复杂的,心境也是复杂的,但是如何去管理这种复杂化所产生的不确定性,这是最为关键的。我曾经有幸和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聊过不确定性这个话题,也深知这种不确定性才是让人产生压力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如何管理压力,如何管理这种由复杂化产生的不确定性,这同样需要上文提到的‘本源’,当然复杂化还有一个方面值得一谈,这就是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复杂的信息组成中辨别干扰,坚守本源的能力,就像我们如何应对信息爆炸一样,也像我们如何应对工业中的报警信息过载一样,这既是天赋,也是能力,当然还有常年的经验积累。这些综合起来,才形成了一个人的硬实力。

  于我父亲王满利先生而言,限于书法领域,习字五十载,自然处变不惊。

  本文转载自 王满利官方网站【wangmanli】

Tags:复杂化   化与   老师   王满利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