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收藏 > 艺术市场 / 正文

回暖?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五缺一”

兰亭书童 2014-01-13 艺术市场 评论

  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器型端庄,质地润泽如玉,当属景德镇美器之佳作。该盌于2013年10月8日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上以1.4124亿港元成交,明代瓷器再次为世人关注。

  一九八一年,黄胄创作了两幅中国画《欢腾的草原》,一幅藏于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一幅于一九八四年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友人。两幅作品题材相同,在构图、色彩、笔墨和线条等方面均精心、严谨,充满乐观主义情调,当属黄胄绘画生涯中的扛鼎之作。二○一三年十二月二日,在北京保利秋拍上,这件赠送国外友人的作品以一亿两千八百八十万人民币成交,打破黄胄作品拍卖纪录,并位居二○一三年全球中国画拍卖价格榜首。

  赵无极一九五八年创作的油画《抽象》,于二○一三年十二月一日在苏富比北京艺术周上以八千九百六十八万人民币成交,打破赵无极作品世界拍卖纪录。在二○一三年拍卖市场上,现当代中国艺术也再度升温。

  原来,北京冬天最可怕的是强冷空气西来南下;现在,因为雾霾天气越来越多,人们一改往昔心境,时不时地盼望着强冷空气呼啸而来,然后是晴空万里,空气清新……这是2013年冬天中国气象的一个写照,也是2013年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的一个写照。

  目前回旋于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中的强冷空气,似乎是起于2012年,其实由来已久;似乎是因为中国经济的整体调整,其实主要源于内部。“回暖”是2013年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的年度关键词,但是,2012年的那股寒潮依然让人警觉,依然需要讨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自1992年步入复兴期以来,只有短短20余年,但也完整地经历了几个阶段。

  1992—1995年是复制期:毫无经验的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市场,翻译沿用了国际上大拍卖行的拍卖规则,借用照搬了他们的展示经验与拍卖流程。开始时,甚至从海外请来拍卖师主棰。1996—2002年是成熟期:这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颁布,对境内文物与艺术品拍卖起到了规范与保护作用。拍卖市场中,开始有单件拍品超过千万元人民币成交,季交易额突破10亿元人民币。2003—2011年是起飞期:这期间,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最高年交易额接近千亿元人民币,单件拍品成交额超过亿元人民币,亿元俱乐部由此形成且不时壮大;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举行的拍卖会上时不时人满为患,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文物与艺术品交易市场;海外中国文物大量回流,在纽约、伦敦、巴黎举行的拍卖会上中国客户身影跃动,引人注目。

  其实,在那些棰声大作、纪录频破的时刻,一些人士不时地泼着凉水,提醒市场中踌躇满志的人们,要冷静下来。市场本身也通过多次强势调整来提出警示——2005年中国文物与艺术品秋季拍卖出现了第一次跨越,成交额首次超过百亿,2006年春拍环比下降便接近1/3,但这年秋拍明显反弹。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依旧一路高歌,不仅全年同比均有上涨,秋拍更是同比、环比均增长了四成多。2008年秋拍与2009年春拍下降近一半,成交额回落到了70亿左右。但是,每次调整之后,反弹立即产生,市场依旧裹风挟雨地呼啸向前,从2009年开始,更是连续三年冲高不下,于2011年达到历史性的年成交额900多亿。

  扛过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扛过了2002—2003年冬春之交的非典时期,扛过了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扛过了2009年的欧洲债务危机,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的汞柱最终因为中国经济本身的调整需要应声而降,2012年成交额仅是2011年的一半许。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影响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势头的因素很多,但决定其起伏的还是中国经济的总体格局与基本趋势。

  中国经济大局是怎样影响这区区数百亿的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的呢?

  

Tags:回暖   艺术品   文物   市场   五缺一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