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收藏 > 艺术市场 / 正文
与其他视觉艺术一样,中国书画,也是眼、心、手相互配合的艺术。而眼力的高下,在其中占据首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位置。无论对于书画鉴赏者,还是书画实践者,首先得是训练有素的观察者。一个有创造力的书法家,卓越的鉴别能力,至少与丰富的艺术感觉同等重要,甚或过之。
因为专业的原因,我花费了很多时间努力使自己成为合格的观察者。后来我发现,我的观察习惯,其实由来已久。
童年时期,我独处的时候居多。独处的时候,我开始注意周围的世界,看看蚁窝、雀巢,池塘里跳跃的青蛙,以及空中飞舞的蜻蜓。我也曾对着不知从哪翻出的《绘图群芳谱》以及《中药图谱》,比划着寻找各类花卉中药。每有所得,辄欣然忘食。
我后来对法布尔《昆虫记》和梭罗《瓦尔登湖》的热爱,大概也来源于此。
有一个“纪昌学射”的故事,令我记忆犹新。纪昌跟卫飞学射箭,卫飞并不急于教他射箭技巧,而是先让他观察要射的对象。他把一虱子吊在墙上,盯而看之,直看到虱子“大如车轮”,而后以箭射之,正中腹心。
如此看来,专注持久的观察何等重要。漫不经心、浮光掠影的观察只能导致视而不见、熟视无睹。所谓“目击而道存”,基本上是想象力丰富的神话。对于书法作品,专注的观察者总能从笔触、墨色、材质中发现微妙的、粗心者习焉不察的信息,以及使自己长时间沉浸到作品所呈现的氛围中,进而还原作者当时的书写状态。
我曾经做过一些类似这样的工作:把王羲之的《初月帖》放大若干倍,挂在墙上,朝夕相对。直看到每一处线条的起伏、转折都纤毫毕现,甚至闭目时,脑海中仍清晰如睹。甚至能感受到线条婉转起伏,流动奔涌之状。真感叹姜夔所说的“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所言不虚。
关于“纪昌学射”后续故事是,卫飞教他射大雁之技,也不直接让他射,而是先让他听听大雁的声音。纪昌困惑之际,卫飞在弓弦上随手一弹,并不看雁,而大雁应声落地。纪昌惊问其故,卫飞说,这是负伤之雁,所谓惊弓之鸟者也。所以,不用施射,弓弦之音足矣,是为“不射之射”。
“不射之射”不管如何高妙,还是基于细致的观察。不仅是用眼,更重要的是用心。“不射之射”,其实也是射手对大雁感同身受的结果。
在侯孝贤和北野武的电影里,时常有凝视的长镜头,不动声色地呈现一个人独处时的观察。而其中山川风物、人物情状,居然与故乡临川有着某种惊人的相似。我甚至能感觉得到其中人物的呼吸,以及微风拂起气流的声音。我屏息捕捉每一个画面,如同时光倒流,心中波澜起伏。所以,对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中琐碎细腻内心生活的描绘,我也常有“于我心有戚戚焉”之感。
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有过长时间沉浸在对一件事物的观察和感受的经验。有一段时间里,我沉浸在明清之际黄山画作阅读之中。我熟悉其中每一件黄山画作,习谙画作中黄山的每一处峰峦、沟壑,以及笔触的起伏、色调的变换。我有时感觉自己就是画家弘仁、石涛本人,画中的每一笔触好像就是自己刚刚完成。后来我登上黄山,眼前所见的天都、莲花诸峰突然之间全部以弘仁、石涛的笔法、皴法出现。我沉浸在这种幻觉所带来的奇妙体验之中,同时也时时提醒自己幻觉与真景之别,进而分析其得失之由。显然,前者类似艺术家的感觉,而后者,属于史论的分析理性。
“设身处地”和“置之度外”是主客体贴近和分离的极端例子。对于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通感,与《西厢记》里张生“玉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困惑,常常徘徊于我的意识之中。更多的时候,我如张生一样,在激动之余,切换到对自己激动的怀疑之中:是花动还是心动呢?
对于“未语泪先流”式的激动,我是常常困惑的。未经任何铺垫的激动,其质量令人怀疑。而对于“目击而道存”式的领悟,“心向往之,而不能至”。我经常在观察、激动、反思和再观察之间逡巡,就如同把烙铁烧红、锤打,继而放进冷水之中,如此循环往复。后者,是一个合格的铁匠应做的工作。我欣赏这样的工作。
对于有着文学和书法经验的人来说,感觉、情感和想象都是题中之义。而我,更愿意锤炼自己观察、分析、思考的细致和深入程度,使上述种种具备合情合理的起点。就如同飞机起飞,需要坚实平整的跑道。基于此,我认为自己是个合格的唯物主义者。
作为深入的观察者,除了明察秋毫之“察”,
也需要静观八荒之“观”。面对一件作品,有时我把自己当作一无所知,所见皆前所未有之景;有时我绞尽脑汁,搜寻与记忆储存中相似之物。这是“纯真之眼”与“历练之眼”的区别。
也许因为书法与书画鉴定专业不同之故,我经常在观察、体验与分析中游走。我相信感觉,更相信自己的眼睛,以及分析和思考的力量。因此,我请朋友刻了两枚印章:“鉴微阁”与“观我堂”,作为斋号,以为自勉。
小川绅介是日本著名纪录片大师,他为了拍摄水稻生长的片子,带领他的摄制组,像真正的农夫一样,经历水稻从育秧、栽种到收割的全部过程,细致地观察水、风和土壤的变化,倾听并纪录水稻灌浆、抽叶的声音,为时五年。这是个关于专注者的故事,也是关于观察者、倾听者和感受者的故事。
这故事让我深受震动。
- 上一篇:彩墨传情 追忆那段葱茏岁月
- 下一篇:刘继彪:心领神会 感悟生命
猜你喜欢
- 2014-07-03 从圣母像到大白菜:西方观察渐细渐微
- 2014-06-06 市场观察:年轻人更青睐中低端红木家具
- 2014-04-08 【观察】卢甫圣的“知一知二之间”
- 2014-02-20 《刘小东在和田与新疆观察》新书发布
- 2014-02-07 另眼观察2013秋拍行情:拍品增值亮点不少
- 2013-11-18 第一观察:为什么家长不同意读美术
- 2013-10-23 刘勃舒——对一位一生画马画家的近距离观察
- 2013-10-23 刘勃舒——对一位一生画马画家的近距离观察
- 2013-10-23 刘勃舒——对一位一生画马画家的近距离观察
- 2013-09-02 2013年中国艺术品春拍观察
- 搜索
-
- 02-18“2016当代书画作品微信拍卖会”拍品征集公告
- 03-17嘉德秋拍古画巨制迭出 2010年1
- 03-17英国最大拍卖行首次在京预展抢滩国内市场
- 03-17乾隆官窑瓷瓶值天价?拍卖槌敲碎委托人休克
- 03-16嘉德四季十周年回顾:四季映射文化历史面面观
- 03-16赵涌在线重推艺术找家3月当代艺术专场
- 03-15质疑者增多《砥柱铭》九大漏洞问倒拍卖行
- 03-15国家出台行业标准 今后艺术品拍卖要挤水分
- 03-15怎样才能做大做强中国艺术品市场 2
- 03-15中国艺术品质押贷款问题研究 服务为先
- 1805℃1935年赖茅酒拍出1070万
- 1399℃“2016当代书画作品微信拍卖会”拍品征集公告
- 349℃嘉德拍得名画是印刷品?买到假拍品维权难
- 252℃泉州古玩市场现状鱼龙混杂 未来前景看好
- 222℃缁堢?闆嗕綋缂鸿揣 鑼呭彴閰掗兘鍘诲摢鍎夸簡
- 220℃河南民权的“画虎村” 图
- 218℃砚台的选择
- 193℃浜氭床涔板?鎴愭磱閰掓媿甯備富鍔涘啗
- 167℃青岛东莱银行旧址5000万底价拍卖(图)
- 151℃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拍出4.255亿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