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学堂 > 书画院校 / 正文

中国美院首任书法博士生导师章祖安:不偶不群

兰亭书童 2012-10-16 书画院校 评论

  浙江在线10月12日讯有些老先生的身影,如同一杆标尺,让我们得以清晰丈量。

  75岁的章祖安,便是这样一位先生。

  在中国美术学院这样一个高人辈出的校园里,他一直被视为风骨清异――因为他不偶不群,脱凡出众。

  在他早年的求学经历里,师从陆维钊(现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者)、夏承焘(著名词学大师)、王焕镳(著名文史学家)、姜亮夫(国学大师)等大家。

  而这些先生,又秉承梁启超、王国维、柳诒徵、吴梅等一代国学大师之风骨。章祖安的国学修养,可谓一脉相承。

  任教后,他又伴随陆维钊先生,参加中国首届书法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教学,后成为中国美院首任书法博士生导师。

相关报道:

·"形意书法"彰显汉字之美——访书法家孙云石

·翰墨路上勇求索——记许绍德先生的书法人生
·首届兰亭书法社双年展在杭州开幕
·卫元郛书法作品翰海秋季拍卖成就斐然
·“农行杯”首届中国电视书法大赛在京启动
·诗书相映同生辉——谈张振国的《二十四诗品书法集》

  当今浙江书法界的领军人物们还是学生的时候,章祖安就已经是老师了。所以,到现在,这些书法大腕们看到他,都要尊称一声“章先生”。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曾这样写他:奇人、奇遒、奇狷。

  奇人,指的是他文武双全。中国传统学问与文章,他信手拈来;而其始于6岁的童子功,也使得他年逾古稀,却鹤发童颜,目光如炬。

  奇遒,指的是他的书法艺术。他文武兼修,最后归于书艺。

  奇狷,是他因秉承文人忧患情怀,又坚持真我性情,成为一位有争议的人物。他会因率真犀利而叫人尴尬,但了解他的人却极爱他。其实,他是很可爱的,看到窗外梅花被雪压断,也会忍不住伤怀。

  当记者见到他,才真正体会到“三奇”。

  75岁的老先生,在深秋的天气,依然是短袖汗衫一件。用手机敲起短信来,利索不含糊,用“梢青女史”称呼记者,叫人不知所措。

  他说,这是对有文化的女性的尊称,又叫人愧不敢当。

  如今已很少能在美院看到章先生了,但传奇却在风闻耳传中不绝。这样一篇访谈,或许,能够让更多人洞见,一个真实的章先生。

  章祖安先生一头银发,气宇非凡,最特别的是那一双眼睛,似能将一切看穿。

相关报道:

·"形意书法"彰显汉字之美——访书法家孙云石
·翰墨路上勇求索——记许绍德先生的书法人生
·首届兰亭书法社双年展在杭州开幕
·卫元郛书法作品翰海秋季拍卖成就斐然
·“农行杯”首届中国电视书法大赛在京启动
·诗书相映同生辉——谈张振国的《二十四诗品书法集》

  在这一双眼睛里,最深刻的是那些名师的印迹。在大师渐行渐远的今天,章先生总是对学生说,我们这辈人要比你们幸运得多。

  在那样的耳濡目染、血脉相承中,今天,他也成为后辈们敬畏景仰的“先生”。

  许江说:描述章先生艺、人风貌,由学养到书艺,再到风骨,并不是神话他,而是希望在当书法成为“万人之艺”,却容易流于图形笔划表象的时代,刻划一位老学者真正的一面,追访其学问与风骨的内涵,以期还原中国文化人平中见奇、卓尔不群的个性形象。

  而这,也是这一个下午的访谈间,聆听老先生一席妙语之后的真切感受。

  (以下记者简称“记”,章祖安简称“章”)  

  【家学】白天描红,晚上练功

  章祖安6岁时,父亲为连续丧子所惧,命其随武师习武。不久,河北保定王姓武术家持介绍信来到家中,自此为专门教席,入住家中数年。

  同年入家塾,识字并诵习《幼学琼林》等,开始描红习字。

  记:听说您小时侯的家境很不错?

  章:我父亲是清朝的官,而我是1937年出生的,所以他的官职跟我毫无关系。

  我出生时,父亲已经62岁,当时刚好抗日战争爆发,家里也一点点败落。

  记:家庭给了您正统良好的教育,您小时候接受的旧式教育是怎样的?

相关报道:

·"形意书法"彰显汉字之美——访书法家孙云石
·翰墨路上勇求索——记许绍德先生的书法人生
·首届兰亭书法社双年展在杭州开幕
·卫元郛书法作品翰海秋季拍卖成就斐然
·“农行杯”首届中国电视书法大赛在京启动
·诗书相映同生辉——谈张振国的《二十四诗品书法集》

  章:总的来说就是每天背古书。

  念书前我父亲领着我坐黄包车到一个地方去磕头――先拜孔夫子,再拜老先生。拜好之后我都不知道这个老先生是谁,估计是当地很有名望的人。

  回家后,就意味求学开始了。

  6岁我就开始描红了。我们小学里除了算数用铅笔,其余全都用毛笔。还要每天写一篇日记,每天一张大字。

  记:您一直练习武术到现在,为此受益不少吧?

  章:练武是父亲为了让我强身健体,教我的王师傅都是在晚上教,叫夜功。

  从立正开始教,站着一两个钟头不动。最痛苦的是扎马步,到最后汗流浃背。练几天以后,路都不会走了,然后再教拳啊什么的。

  习武的习惯我一直有保持。

  2006年在卡塔尔的多哈机场转机,所有人都穿很多,我还是一件短袖。

  我基本上不感冒,而且坚持洗冷水澡,一直到2008年。

  【师承】追随的老师声名显赫

  1956年8月,刚刚从杭州师范学校毕业并任教半年的章祖安,考入杭州大学中文系,受业于陆维钊、夏承焘、王焕镳(音biāo)、姜亮夫等老师。

  毕业次年,经陆维钊先生提名调入浙江美院中国画系,任陆先生助教,教授全校古典文学、中国画系古典文学,开始正规的书法训练。

  记:您1956年进入杭大中文系,当时的大学是怎么样的?

  章:水平很高,都是大家,我是运气好。

相关报道:

·"形意书法"彰显汉字之美——访书法家孙云石
·翰墨路上勇求索——记许绍德先生的书法人生
·首届兰亭书法社双年展在杭州开幕
·卫元郛书法作品翰海秋季拍卖成就斐然
·“农行杯”首届中国电视书法大赛在京启动
·诗书相映同生辉——谈张振国的《二十四诗品书法集》

  陆维钊、夏承焘、姜亮夫教我们古典文学,有的教诗词,有的教古文,有的教语言。

  当时学校氛围比较开明,有各种运动器械,每周还有交谊舞。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吃也吃得很好。

  记:那时的师生关系怎么样?

  章:当时除了课堂,学生还可以去老师家里请教的。王焕镳和陆维钊先生家里,我都去得比较勤。

  学校还特意为老先生们造了两层楼的宿舍,一人6间房,还有浴缸。

  陆先生生活朴素,个性温和,但又严厉,时间观念特别重,我因为迟到被他狠狠骂过一顿。后来能够做他助手,是因为他觉得我的作业做得比较好。

  我们那时对老师很敬畏,先生不会对学生说你一定要怎么样,但学生自己会做。

  现在,由老师来要求学生,实际上已经完了。

  我旧学的底子,就是在那时经过先生们的洗礼,和现代学术接轨了。

  记:陆先生还曾是王国维先生的助教?

  章:王国维的助教他只当了不久,因为他很孝顺,祖父病重他就回来了。

  王国维在学人心中的地位很崇高,所以,没有一直呆在王国维身边,成为陆先生的终身遗憾。

  每次谈到王国维的自杀,他都很难过,总是说,假如我在,我会管牢先生,先生可能就不会死。

  【见解】元气学养手艺,缺一不可

  任教之后,章祖安就参加中国首届书法篆刻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教学,并于1996年成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首任博士生导师,桃李满天下。

  他传授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诗文,又融汇诸艺,文武兼修,最后归于书艺。

相关报道:

·"形意书法"彰显汉字之美——访书法家孙云石
·翰墨路上勇求索——记许绍德先生的书法人生
·首届兰亭书法社双年展在杭州开幕
·卫元郛书法作品翰海秋季拍卖成就斐然
·“农行杯”首届中国电视书法大赛在京启动
·诗书相映同生辉——谈张振国的《二十四诗品书法集》

Tags:首任   博士生   导师   书法   中国美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