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书法报》2007年4月4日,刊出署名专稿《历代名家与七宝》中,将杨廉夫传世墨迹《真镜庵募缘疏》的创作,与杨“告老后,时常游七宝”关系密切,具体来说,是和七宝徐氏交往有关。这种推测,唯一的依据是杨、徐交往留下之诗。其实书法是书法,诗交是诗交,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该文既没有考证《真镜庵募缘疏》(以下简称《疏》)中提出的真镜庵设在何处,与七宝的关系,也没有分析杨廉夫撰《疏》的原由和动机,就贸然立论,失之偏颇。其实,真镜庵并不在七宝,杨廉夫出《疏》与七宝徐氏也没有什么瓜葛。提供上述判断的信息,主要来源于《疏》本身的内容与《疏》在流传中知情人作的跋。
关于真镜庵的处所,在《疏》开头就提到,说其在“高昌乡”且“百年香火”,可见该庵存世的历史较长。元朝才90多年。“百年”至少可以溯到南宋,或恐为江南名庵之一了。然而历尽沧桑,又受“兵燹”影响,当然就是指元末农民战争的影响和破坏,境况大有今不如昔之感,故有“募缘”之举。《疏》,很可能是杨受该庵住持之邀,撰疏募缘,毕竟是善举。
元、明间,高昌乡的设置,虽然有个沿革过程,但基本地域范围还是比较清晰的,今天的位置大致是:南在龙华以北,沿黄浦江至吴淞江,再延伸至与宝山(嘉定)县接壤。这是浦西部分,浦东则从三林塘沿江向北,直至东沟、高桥附近。总的范围较大,今浦西遗有高昌庙地名,缘于此。那么《真镜庵》又在何处呢?好在流传有绪的《疏》后有明都穆(1459~1525年)题跋,为我们提供了确切的方位:“庵在上海县东北二十里”,这当然是个约数。若以上海县老城厢为圆心,以约10公里为半径,向东北方向的高昌乡境内画个半圆的话,真镜庵大概在今浦东洋泾至高桥以南沿黄浦江不远,或一江之隔的杨浦沿江之地,这也符合杨廉夫远游好舟船之便的习惯,查清初《百城烟水》,嘉定县域内,有吴淞、虬江等条,并无真镜庵,恐已湮灭。而在纪王庙条内,却有杨廉夫的《僧祖教师》诗,亦可证其游踪与交友对象。位于上海县之西的七宝,与东北之真镜庵方位上相差实在太大。
再据都穆跋所云,杨廉夫元末寓居吴中,多往来僧庐道院,并认为这就是此《疏》之“所由作也”。原因很简单,僧庐道院之内,不乏与杨廉夫相善之书法、文士同道(为元代隐居的文人之类)。清人钱大昕(1728~1804年)做跋时将交往圈子扩大至“骚人纳子”恐怕也是事实,七宝徐氏恐怕就是“骚人”之一吧。《疏》为杨廉夫“晚年之作”,大致是对的,而对“时常游七宝”的哪一次,则语焉不详了,显然该文作者乏证而无法把握。
至于杨廉夫晚年“告老”,事实上有两次。一次是在元末,一次是在明初。《疏》中有一句话为我们透露了一点消息:“仰视天子一统之中兴”,这应该是书撰《疏》之时间上限。“天子”者,从整句语义分析,不可能是元顺帝,而是新兴的明朝朱元璋。朱称帝于1368年,杨廉夫对新政权是抱欢迎态度的。当然,朱元璋也十分器重杨廉夫,曾赐杨“安车”,请杨到南京做官。翌年八月,杨应召进京,虽作《老妇谣》,表示自己已垂老,不能久为官了,但他还是在南京皇宫里“留百有十日”(《明通鉴》),把朱元璋为新政一心要纂修的礼仪书《存心录》,其中的纲要,凡例等一应齐全,搞定后始得辞官还乡,第二年即去世了。因此,撰《疏》并书的时间,确切地说应该在洪武元年(1368年),杨进京之前和杨从南京辞官回乡之际,似以前者可能为大。
最后,从《疏》整个内容,并未见七宝徐氏之名姓,也可佐证此《疏》与其无关。《疏》者,一般是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愿)文,杨廉夫以“天隐子”自比,“手握空拳”似乎是毫无权势(财),因此,仰仗“富长者脚蹋(踏)实地,青铜钱多多选中”(杨廉夫《真镜庵募缘疏》墨迹),如七宝徐氏是真镜庵重要施主,杨廉夫定会带上一笔,为其留名。此外,本文以都穆跋文为据,似多采信,是因为该跋较早,上距杨廉夫撰并书《疏》仅一百多年,且该《疏》流传有绪,收藏者是陆太史姻亲吴翁家,吴翁盖真镜吴氏之香火院,说明此跋离《疏》的原始状态较近,也较真实。如要作出新的判断,必须要有具体的史料为基础,否则就可能被演义化了。
- 上一篇:从铁凝写错字说起
- 下一篇:铜山张勺圃先生遗墨书后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3-17浅谈元画的风格及技法
- 03-17石鲁书画作品辨伪
- 03-17方楚雄:接续花鸟画文脉
- 03-09张大千笔下的仕女画:庄严与世俗
- 03-04冯钟云:笔墨之中的灵韵与自由意志
- 03-02章庭钰——中国画坛十大巨擘献礼两会
- 02-10谭贵清——中国当代十大巨擘献礼全国两会
- 02-06中国古代书画名迹的著录
- 02-06禅画与文人画的区别
- 02-06周昉《簪花仕女图》为唐代孤本反映仕女形象特征
- 20712℃王羲之如何写成天下第一行书?
- 10446℃书法与乐趣
- 9121℃书法还能坚持多久?
- 780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6523℃漫谈故宫藏晋唐宋元书法名画
- 6167℃楷书卢中南
- 5796℃书法(行草)歌
- 5647℃我国邮票上的书法艺术
- 5571℃启功先生的坚与净
- 5401℃中国山水的审美境界
- 06-1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11-06吴门书派概述
- 10-22忆启功 写启功 学启功
- 09-26苏州园林书法略说
- 09-24揭姓历代书家
- 09-21帖学五人谈
- 09-19历届兰亭书法节回顾
- 09-19古代绍兴书家概述
- 09-17现代书法今昔谈
- 09-13论法帖中的避讳现象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