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习书随笔 / 正文

偶尔波澜

shxw 2007-12-03 习书随笔 评论

 

张旭光书迹

    写诗对于我们这一代人,特别是我,完全是一种奢侈。因为我们既没有在启蒙阶段得到启蒙,也没上新时期正规而系统的教育。尤其文史方面,我一直渴望着……  

    我们从“文革”走来,至今我还能背诵很多很多毛主席语录,很多很多样板戏的唱段。如果这等功夫全部用在学习诗经、论语、老庄方面,那现在岂不张口“诗三百”、闭口“子曰”乎!那对于我们这些书法人来说,该有多牛啊!时代使然,奈何,奈何!

    我写诗实在缺乏天分,有不少朋友诗兴好,常常手机发来。然我却因不能唱和而尴尬不已。只是在受到特别感动时即兴而为之,故曰:偶尔波澜。

    我喜欢直白、上口、轻松、鲜活、有生命力的句子。如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还有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等等。同时,我也赞成写格律诗用新韵,为我们降低一点难度,这样就会壮大很多力量,以为时代服务。

    诗与书法都是生命情感的外化形式,同时又是汉字功能的深化与升华,二者同根并蒂,又花色不同,相互滋养,相映生辉。因此,作为书法人我会终生与之厮守。

    我写的这些东西,尽量遵循了格律和诗韵,但有时实在是不愿损失真实的情感而改动,只好有些“明知故犯”了。

    有人说,一个人写诗不在多,但只要有一两句被人记住,就算是大诗人了。我绝对不敢想成为诗人,但我的确希望能有一句被人记住,这依然是一种奢求。

丙戌岁末于二悦斋灯下

张旭光诗三首
题《研山铭》
癸未仲秋

墨分五色昆仑浮,字挂云龙万象殊。
烁震电痕极变化,乾坤文武共一炉

雨后赏兰
辛巳夏日

爱写幽兰本色香,胸中无墨枉癫狂。明朝借取临川笔{1},陶谢作陪书九章{2}。

注:{1}临川:王羲之曾任职临川,故曰王临川。
{2}陶谢:陶渊明、谢安。

千秋岁
丙戌上元前一日遇雪

悄悄瑞雪,
放一空飞絮。
天正冷,
心如炬。
雪人堆起处,
尽是寒中趣。
知天命,
艰辛多少真无虑。
忆数儿时序,
阿母身康裕。
家道弱,
五男育。
上元银素裹,捻纸千灯聚。
风何冽,童心不管冬将去。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