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习书随笔 / 正文
南宋状元黄由妻平江胡氏,有文章,兼通书画,相传她曾因几上凝尘而戏画梅一枝,并题百字令其上云:
小斋幽僻久,无人到此,满地狼藉,几案尘生。多少憾,把玉指亲传踪迹。画出南枝正开,侧面花蕊俱端的,可怜风韵,故人难寄。消息非共,雪月交光,者般造化,岂费东君力。只欠清香来扑鼻,亦有天然标格。不上寒窗,不随流水,应不钿宫额,不愁三弄,只恐罗袖轻拂。(宋·董更《书录·外篇》)
这首小令虽然只是诗意地传达了几上所画梅花的物理品性,但是如果理解为对于中国古代女书法家地位的描述却也非常合适。首先,对于女书家的关注真是“小斋幽僻久,无人到此,满地狼藉,几案尘生”。女子在书法史上虽然不能与男子相提并论,“只欠清香来扑鼻,亦有天然标格”却是合乎实际的推测。如果不是封建制度的“罗袖轻拂”,女子的艺术才华必然会“南枝正开”。初步梳理一下见于史籍的女书家资料,我们发现,即使是在文化造极的宋代,女子书法也不过是“侧面花蕊”而已。
胡氏号惠斋,给事胡公之女,能草书,在南宋有口皆碑,曾用大草书写《兰亭序》四幅,横放杰出,著名一时。在随丈夫黄由帅蜀途中,过黄州雪堂,行书苏轼《赤壁赋》于壁间,著名词人刘过题《沁园春》一阕于后,末句云:“挥毫处,看淋漓雪壁,真草行书。”像胡氏这样能用大草题壁的女书家很少,更多的是以楷书擅场。在强调女红的古代,书法是加强女子素质教育的重要选修课程。
据《旸谷漫录》记载,京师中下之户,不重生男,每育女则爱护之如擎珠捧璧,稍长则随其姿质,教以艺业,用备士大夫采择娱侍,名目不一,有所谓身边人、本事人、供过人、针线人、堂前人、杂剧人、拆洗人、琴童、棋童、厨娘等。即使是最为下等的厨娘,也不乏有容艺出众,能算能书,字画端正之人。朱熹在提到黄崇妻游氏时,说她“组纫笔札之艺,皆不待刻意而能”,可见,书法教育之于宋代女子,并非可居之奇。然而,闺房中的女子如果想成就书名,必然要与名人有关系,或是达官贵人之妻妾母女,或者与文人士子有风流情缘,二者似乎难以缺一。夏竦妻杨氏、韩琦妻崔氏、洪庆善妻丁氏、俞似妻赵氏、宋若水妻张氏、谭文初妻谢氏能垂名书史都与夫贵有密切关系,至于楚州官妓王英英之于蔡襄、徐州营妓马眄之于苏轼、衡阳妓女陈湘之于黄庭坚,都托名而传以至不朽。
自古以来,女中豪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刚取胜者,一类是以柔媚著称者。俞似妻赵夫人“字画径四寸,遒健类薛稷”(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三《俞似诗》);韩琦妻崔氏,“临事取舍,剖断有刚毅,大丈夫所不能为者”(宋韩琦《安阳集》卷四十六《录夫人崔氏事迹与崔殿丞请为行状》),而且“善书札,体法甚老,殊无妇人气格”(同上),真可谓“红颜不让须眉”。洪庆善妻丁氏“字画劲丽,词致清婉”(宋张纲《华阳集》卷三十三《跋洪庆善先夫人丁氏诗文手墨》),“真草累幅,皆闺房箴训,情致缱绻,若不能自已者”(《华阳集》卷三十三《跋丁氏手简并刚巽诗卷》),则不失女儿本色。通常来说,女子能在艺业上博得声名与男子的推扬有关,但是也有杰出特立者,像唐代抄写《唐韵》的吴彩鸾,即是其例。吴彩鸾是传说中的女仙,自言西山吴真君之女,以小楷书《唐韵》一部,市五千钱,为糊口计,不出一日间,能写十数万字,非人力可为也。宋楼钥《攻愧集》记载的吴氏三一娘亦彩鸾之苗裔。女仙中能书的还可以举出宋代的蓬莱女官徐清,徐清字静之,学黄庭坚书。陈无已诗云:“蓬莱仙子补天手,笔妙诗清万世功。肯学黄家元佑脚,信知人厄匪天穷。”(《后山集》卷八《徐仙书》)如果不是陈无几的诗,恐怕徐清与山谷的一段书缘要湮灭无闻了。与女子学道相对应,对于佛法的虔诚也是吸引女子学书的重要原因。临川蔡诜之母徐氏,讳蕴行,自号悟空道人,学虞书,得楷法,手抄佛书。杨万里跋以五言:“葱岭书如积,银钩墨未新。前身虞学士,今代卫夫人。曲水修兰禊,明珠采洛神。更令添此帖,急就不须珍。”(《诚斋集》卷二十三《跋悟空道人墨迹》)可谓推崇备至。
正因为女子获得书名之不易,因此文人在适当的时候,也乐意为这些小女子写些充满情意的文字。泗州唐氏善书,梅尧臣作诗赞之:“唐氏能书十载闻,谁教精绝向红裙。百金买书蒲葵扇,不必更求王右军。”(《宛陵集》卷四十七《泗州观唐氏书》)对于那些聪慧伶俐的女子,文人在怜爱之余,自然少不了手把手地教授一番,好让寂寥的书斋增添几分春意。王英英,楚州官妓,学颜鲁公书,蔡襄教以笔法,晚年作大字,甚佳。梅尧臣赠诗曰:“山阳女子大字书,不学常流事梳洗。亲传笔法中郎孙,妙画蚕头鲁公体。”(宋胡仔《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一《梅圣俞》)又《宛陵集》卷四十七《观王氏书》诗云:“先观雍姬舞六幺,妍葩发艳春风摇。舞罢英英书大字,玉指握管浓云飘。风驰雨骤起变怪,文鳐昼飞明珠跳。”据说英英貌甚陋,故有“不事梳洗”之句,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到人们对于王英英美貌的联想。
女子学书,受制于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专攻一体已属不易,但也有诸体兼善者。彭泽娼女楚珍,不知姓,善三色书,草篆八分皆工,家藏长沙古帖,标籖皆其题署。宣和间有跋其后者云:“楚珍盖江南奇女子,初虽豪放不群,终以节显。吾尝见其过湖诗,清劲简远,大有丈夫气,故知此人胸中不凡。”(《书录·外篇》)至于名彪百代的李易安,能书能画,而又能词,而尤长于文藻,则远逸出单纯的书家者流之外。
虽然在古代社会,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但是对于有才的女子,人们更多抱以宽容的态度。苏轼有妾朝云,姓王氏,钱塘名妓。苏子瞻宦钱塘,绝爱幸之,纳为侍妾。朝云初不识字,既事子瞻,遂学书,粗有楷法。又学佛,亦通大义。子瞻贬惠州,家妓多散去,独朝云依依岭外。朝云不愧是苏轼的红颜知己。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识见。”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东坡不禁捧腹大笑。朝云的书法早已不存,正如苏轼悼念朝云的词句:“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十《岭外梅花》)像朝云这样聪慧的女子,多为著名文人纳为侍妾,她们的存在,为文人平添了几许风流韵事。洪迈有妾名翠翘,工画墨竹,每自识其后曰:“翠翘戏笔。”字画婉媚,墨气清润。程大昌题所画《风折竹图》诗有:“戏作竹枝斜,再恼玉堂宿”之句,当时传为佳话。不过,女子事书,也有一些沉重的话题。宋初朱严善书,尤工篆隶。王禹偁赞其:“之子有文行,常流窃比难。援毫秋露下,开卷古风寒。”(宋王禹偁《小畜集》卷十《和朱严留别》)不过,朱严仕途坎坷,屡试不第。王禹偁赠诗云:“未得科名鬓已衰,年年在京师。妻装秋卷停灯坐,儿趁朝餐乞米炊。”(《小畜集》卷十《赠朱严》)朱严妻子经常在灯下抄写文卷,以此作为谋生的资本,但是,仍然免不了挨饿受冻。与朱严妻的凄凉景况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宁宗皇后妹杨氏,时称杨妹子,以艺文供奉内廷,书法类宁宗,凡颁赐贵戚画,必命杨妹子题署。传世马远画迹上多有她的题诗,评者以为其字“柔媚而有韵”,盖富贵熏陶而成者也。
女书家的存在,不能不说是书法史的靓丽风景,她们与男子一起,共同撑起书法这片完整的天。有时候,她们能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作为男子的代书人,给人们留下了很多回味。辛弃疾有二妾,田田与钱钱,因其姓而名之,皆善笔札,常代弃疾答尺牍。苏轼也有此艳事。
徐州营妓马眄,性惠丽。苏轼守徐日,甚喜之,能学轼书,得其仿佛。苏轼尝书《黄楼赋》未毕,眄窃效书“山川开合”四字,轼见之大笑,略为润色,不复易之。在这些女子代笔人的故事中,最富讽刺意义的是刘光世侍儿意真代书的事。根据《鹤林玉露》的记载:严州乌石寺在高山之上,有岳飞、张循、王俊、刘光世题名,刘不能书,令侍儿意真代书。姜夔题诗云:“诸老雕零实可哀,尚压名姓压崔嵬。刘郎可是疏文墨,几点胭脂浣绿苔。”姜夔在诗歌里慨叹南宋抗金名将的凋零,虽然武将疏于文墨能够得到人们的谅解,但是女子为书法史作出的贡献,又有几人能够清楚地认识呢?
- 上一篇:评委谈展赛———一个有特色的展览
- 下一篇:不敢到北京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4-10艺术如何不老
- 03-30推荐诗集《回眸》方成义 著
- 03-11重庆奉节现三峡库区最老“造纸坊” [组图]
- 03-11全国人大代表杨娟娟:建议将新化安化茶马古道列入世遗申报
- 03-11内蒙古8世纪-10世纪古墓群为蒙古皇族葬俗起源提供考古实证
- 03-10女工怀孕被逼辞职,妇女权益如何保障?
- 03-10饰而杰国际公司中国第二家工厂在湖北孝感奠基
- 03-10渣打人民币环球指数录得八个月最大升幅
- 02-03金农郑燮带动扬州八怪整体价格
- 08-23胡兰成曾称三生石上只有张爱玲名字:终究要等她
- 6682℃台湾画家谢坤山的人生
- 5625℃学“草”先通“楷”
- 5285℃中国书法结体原则感悟
- 5087℃“书”无十年功
- 4451℃线条:中国书法的基因
- 4380℃学习与欣赏书法的三重境界
- 3507℃汉字·唐诗·书法
- 3444℃中国书法存在价值初步探
- 3405℃书法称不上最高艺术
- 3104℃毛泽东与作家孙俍工的书法缘
- 04-10艺术如何不老
- 03-30推荐诗集《回眸》方成义 著
- 08-18让书法架起一座桥——怀念著名书法艺术家王渊华先生
- 07-24细节——九届国展随谈
- 07-24如何面对丧失文化身份的中国书法
- 07-24“主题”书法的发展与流弊——从写到画、到做、到俗(下)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