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习书随笔 / 正文

从李小山“今后坚决不写一篇收费文章!”说开去

shxw 2008-01-11 习书随笔 评论

    最近,在北京通州区月亮河度假村召开的“首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上,一向语出惊人的李小山在会场上宣布:今后坚决不写一篇收费文章!

    应该说,这是李小山先生在经历了相当时间写收费文章和洞察了其他人写收费文章给当下艺术批评带来诸多弊端后的自省、自律之语。

    痛定思痛的李小山说:“因为再这样下去要彻底完蛋,不少批评家从一流艺术家写到十流学艺者,这枝笔还有什么说服力呢?历史和社会的经验告诉我们: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某个特定时代获益的,永远只有少数人能够获益。那么批评家怎么办呢?我觉得,要老老实实地做点研究,做点学问,发出一点有用的声音。”

    是应该“老老实实地做点研究,做点学问,发出一点有用的声音”了,找回一个真正艺术批评家应有的人格和良知。——说老实话,收费文章的实质是抬轿子、做吹鼓手,为艺术家制造大量的廉价广告词。这样,严肃的正直的批评从何谈起呢?

    审视当下中青年书画家,真正潜心于艺术的并不多,有雄厚艺术功底和强烈独特个性的更是少得可怜。需要指出的是,因艺术市场的勃起和资本的介入,时下的艺术批评便进入了一个利益互补的状态。这,自然是受商业运作模式的影响,或曰是书画家有意识地借鉴商业运作模式,很大程度上,书画家就像一家产品生产企业,而要使自己的“产品”走向市场并企望在市场上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那就非借“产品包装谋划推介公司”(美术理论家、批评家)的“策划案”(文笔)不可。如此的运作,层出不穷的“十流学艺者”便摇身一变成为了“著名”或曰“大师”,继而这些所谓的“大师们”的作品就如同电视上名目繁多、包装华丽且绝对超值的“卫生巾”广告一样,既让人应接不暇,又令人呕心不止。

    在这样的“资本强权”的格局里,一些“爱谈理想、谈意义”的理论家、批评家们也只好在自我矛盾的状态下自我解嘲地说:“我们可耻的肉身抵抗不了金钱,抵抗不了诱惑,……世俗社会把我们抛入到一个赤裸裸的金钱时代。这个时代讲价值多元、工具理性,不再讲艺术审美、艺术救世的神话,造成了批评家身心的二元对立和分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凭什么谈资本、知识立场、批判性的问题?我们现在已经没有办法解决问题了,我们还没有解决问题的时候自己已经被‘解决’了。艺术家可以通过售画过上好生活,而我们搞批评的很难做到那样,所以,现实只会加剧我们内心的分裂和焦虑。”

    由此可见,理论家、批评家们的“内心的分裂和焦虑”的“病因”,只能归咎于他们自己以往善于和乐于“写收费文章”、“为艺术家制造大量的廉价广告词”。倘若没有那些“廉价广告词”,“一流艺术家”和“十流学艺者”的画怎么会大量兜售?

    批评界自身的“姑息”,正是造成当下书画界雅俗不分混乱局面的“症结”所在。正所谓“天造孽尚可恕,自作孽不可活”。自私则晦的道理对那些“爱谈理想、谈意义”的理论家、批评家们难道就真的那么难懂?

    俗话说“无欲则刚”、“不使人间造孽钱”。我想,只要把握住了这一起码的做人原则,你就不会重蹈“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短”的覆辙,治学,也就没有什么邪念了。只有这样,说话、撰文才有可能“发出一点有用的声音”。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