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当代精粹 > 书论 > 软笔书论 / 正文
文人雅集是两晋风流、崇尚清谈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盛世有雅集、诗酒兴会,西晋的“金谷诗会”即为典型;奔散丧乱之际也有文人聚会,中原陆沉、晋室南渡时的“新亭诗会”即是,其他文人间的雅聚谈玄更是频繁。三月三日,在水边举行祓禊仪式以洗濯祓除宿垢是中国一个古老的风俗,是邀集亲朋相聚的盛会,永和九年暮春三月的兰亭雅集就是借祓禊这样一个风俗活动举行的。如今,随着兰亭雅集背景资料的不断被发掘,我们越来越体会到,在当时这样一个国运不济、内忧外患的时期里所举行的文人雅集,似乎不仅仅是一次寻常、简单的诗酒兴会,其间一定蕴含着更多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
首先,当时文人的雅集显示的是东晋文人追求精神解放、自由的一种风尚。东晋文人崇尚老庄,追求“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的逍遥境界,他们喜欢在自然山水的拥抱中,与同好畅诉衷肠,在欣赏山水的过程中,使自己身在朝堂的束缚得以解放,心归山林而得到精神上的解脱。据《晋书王羲之传》的记载,自公元351年王羲之担任会稽内史直至他弃官隐居的五年中,他与文人挚友在会稽兰亭的雅集几乎年年都有,参加者有许玄度、支遁、谢安等,他们在一起谈佛论道,以享受短暂脱离尘嚣的释然心境。其中,永和九年暮春三月的雅集规模最大,参加者最众。据桑世昌《兰亭考》记载,这次雅集有文人、武士共42人参加,包括王羲之、其子、族子、属官、辖官、朋友、同僚等,雅集为文化史留下了两项重要的成果,即为世人传咏的37首兰亭诗和书文并茂、被后人尊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兰亭序》是这次雅集的灵魂,前半部分记载了雅集的现实场景,是文人怡情山水,追求自然、自由、旷达和美好的精神生活和审美观的表露。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江南的暮春三月本是多雨的季节,而文中“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美好秋姿却移嫁到了暮春三月,这是否也隐含着王羲之对美好事时的主观向往。
其次,兰亭雅集是东晋文人以一种亲近自然的轻松方式,完成了一次精神和思想上的交流,从而返观人生。王羲之在充分享受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愉悦之后,在《兰亭序》的后半部分转而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生死的感悟,这一部分情绪的突然转移曾经被学者拿去证明《兰亭序》非王羲之亲作的依据,这显然是不妥的。在东晋,王羲之是反对清谈的代表,对死的“痛哉”、对“一死生,齐彭觞”的“悲夫”完全是王羲之面对是时文人悲惨境遇的内心呐喊,人生“俯仰一世”的短暂对于魏晋文人来说体会是最深切的,他们虽然表面上放浪形骸,但对国事的担忧和痛楚却是深埋于心的,空有满腔热情和抱负而无法实现。因而良辰美景、短暂喜悦后,王羲之所产生的悲切则更为深刻。
再则,永和九年的兰亭雅集更是体现了中国士人心忧天下的政治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当时正是东晋内部将相不和、桓温与殷浩二人为北伐之事矛盾加剧之时,夹在矛盾中间的王羲之认为当时的东晋“自寇乱以来,处内外之任者,未有深谋远虑,括囊至计,而疲竭根本,各从所志,竟无一功可论,一事可记。忠言嘉谋弃而莫用,遂令天下将有土崩之势”。北伐的一次次失败,造成无辜生灵的涂炭,因而他借祓禊请来了桓、殷双方的相关人士,其中有桓温之子、殷浩的属官、前方的将士,当然更少不了当朝的名士,以“和”为目的,并希望双方能观照生命的短暂和珍贵,从而放弃无准备的北伐。王羲之作为雅集的策划人,充分抓住了与会者须臾欢畅的机会表达了他的“和”的思想,在他的兰亭诗文中不断地出现“和气载柔”、“异世同流”、“乃携齐契”的诗句,在《兰亭序》中也以“惠风和畅”为喻义,他希望时人能认识到“死生亦大矣”、“一生死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的道理,也希望后人能有此同感,这正是中国士人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体现。
最后,值得我们书法人自豪的是,兰亭雅集之所以能成为一种雅文化方式传承至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王羲之《兰亭序》书法作品的核心价值。《兰亭序》书法以“韵”为表现,以“和”为精髓,被冠以“天下第一行书”,为历代帝王所重,世代文人宝之,其笔墨的精妙、字态的隽雅、意境的冲和,成为中国传统审美的一种标准,是中国书法中尚韵的至高境界,因而对于它的研究是全方位的,历史上一次次掀起对《兰亭序》的研究高潮,无论是关于真伪还是艺术价值,都会加深学界对《兰亭序》相关背景和资料的研究深度,这种研究的传承从未在中国历史上被割断过,兰亭雅集的方式成为中国历代文人交流思想、交换知识的最理想的方式;兰亭雅集成果的价值成为中国文化活动中最值得珍视的一部分;兰亭雅集的精神成为中国文人追求自由、追求和谐、追求品质的最典型的文化精神。
- 上一篇:论中国书法的“三性”与“三境”
- 下一篇:碑学大家谈
猜你喜欢
- 搜索
-
- 03-17浅谈元画的风格及技法
- 03-17石鲁书画作品辨伪
- 03-17方楚雄:接续花鸟画文脉
- 03-09张大千笔下的仕女画:庄严与世俗
- 03-04冯钟云:笔墨之中的灵韵与自由意志
- 03-02章庭钰——中国画坛十大巨擘献礼两会
- 02-10谭贵清——中国当代十大巨擘献礼全国两会
- 02-06中国古代书画名迹的著录
- 02-06禅画与文人画的区别
- 02-06周昉《簪花仕女图》为唐代孤本反映仕女形象特征
- 20712℃王羲之如何写成天下第一行书?
- 10446℃书法与乐趣
- 9121℃书法还能坚持多久?
- 780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6523℃漫谈故宫藏晋唐宋元书法名画
- 6167℃楷书卢中南
- 5796℃书法(行草)歌
- 5647℃我国邮票上的书法艺术
- 5571℃启功先生的坚与净
- 5401℃中国山水的审美境界
- 06-10《兰亭序》不足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应为“天下第一行书”
- 11-06吴门书派概述
- 10-22忆启功 写启功 学启功
- 09-26苏州园林书法略说
- 09-24揭姓历代书家
- 09-21帖学五人谈
- 09-19历届兰亭书法节回顾
- 09-19古代绍兴书家概述
- 09-17现代书法今昔谈
- 09-13论法帖中的避讳现象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